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0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对收治的9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我院2004-2006年9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其中男67例,女29例,年龄22~83岁.病窦综合征28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24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42例,心房纤颤伴房室传导阻滞2例.全部患者有胸闷、心悸、头晕等症状,其中37例次伴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史.  相似文献   
2.
早期胃癌32例胃镜检查与癌浸润深度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我院1974~1988年,经纤维胃镜检出,并手术及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者共32例,现对其胃镜所见与癌浸润深度关系等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性别和年龄 32例中,男25例,女7例,男女之比为3.6∶1,年龄为29~68岁,以50~59岁为多共15例(46.9%)。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在发病初期应用了多种抗菌药物致使伤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迁延不易早期确诊。现将我院最近遇见二例伤寒肠穿孔经手术证实的病例报告如下:例1:女性,31岁,农民。因持续发热下腹痛伴黑便70天,于1977年10月8日入院。10天前在当地医院检查肥达氏反应,菌体抗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我院自1958~1974年收治7例血紫质病的临床表现及有关检查.由于血紫质病的临床变化多端,且皆非特异性表现,造成对本病认识不足,因此极易误诊.本文7例入院时6例曾误诊为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尿路结石、溃疡病、阑尾炎、盆腔炎及无黄疸型肝炎.本文还就血紫质病的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胃手术后出现各种消化道症状者约占10~30%,为阐明胃镜检查对这些症状的诊断价值,现将我科1973年12月至1978年10月间,对毕氏(Billroth)胃肠吻合术100例胃镜检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性86例,女性14例.年龄自25岁至65岁,40岁以上者占82例.术前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43例、胃溃疡27例、胃癌  相似文献   
6.
应用纤维胃镜检查胃息肉能得到及时的发现。经纤维胃镜行胃息肉摘除术,避免了剖腹术,并提供组织学分类的研究。我院1974年12月至1981年9月,经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88例,行纤维胃镜下电凝切28例,热活检钳电灼除5例。临床资料本组年龄16~61岁,男21例,女12例。症状多为上腹痛、消化不良、体重下降。有黑便者6例(18.1%)。胃镜表现:息肉在幽门、窦部29例,体部2例,幽门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54岁,干部.因心前区及心窝部阵发性疼痛2个月,加剧半个月,于1979年2月21日入院.心前区疼痛呈针刺样,不向他处放射,每次历时15~30分钟,每天发作1~2次,疼痛剧烈时伴面色苍白、出汗.每因疲劳,精神紧张而诱发.起病后曾在当地医院拟诊为“胃病”、“胆囊炎”,经抗炎及按溃疡病住院治疗17天无效而转来我  相似文献   
8.
我院內、外科自1953年3月至1963年12月(內科自1957年9月起)共收治潰疡病753例,其中內科患者448例,占同期內科住院总人数的5.6%。由于本院設有潰疡病专科門診,住院治疗条件較严格,故实际病例要超过此数。 診断标准:一、經X綫胃肠鋇餐造影証实者447例;二、經外科手术証实者151例;三、具有典型临床症状,其中胃肠X线检查阴性者38例,未經X綫检查者117例,均归納为潰疡病共155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检测血清中胃壁细胞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法。应用本法检测179例胃肠道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癌、胃息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炎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缺铁性贫血、结缔组织病等,同时以44名无胃肠疾病的献血员作正常对照。并就上述疾病患者血清胃壁细胞抗体的阳性率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分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多原发性胃癌是指在同一胃内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病灶。我院1979年1月~1989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956例胃癌中,多原发性胃癌6例,占同期胃癌手术切除的0.63%,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例,男4例,女2例。年龄34~57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半年,1年内4例。常见症状为上腹胀痛不适,食欲减退,消瘦、呕吐、黑便。2例行胃肠钡餐检查,诊为胃窦癌及食道下段贲门癌,5例行胃镜检查,发现单癌灶2例,双癌灶3例,共8个癌灶。癌灶位于贲门部2个,胃窦部4个,胃角及幽门部各1个,均经病理证实为腺癌。6例行手术探查,术中见5例为双癌灶,1例为3癌灶,癌灶部位基本与胃镜检查相符。除1例(例2)未能切除外,2例行胃切除、食道空肠吻合术;3例行胃癌根治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