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病灶之间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07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内镜下黏膜剥脱术或外科手术的56例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根据多发性胃癌中对主、副病灶的定义,探究病灶间的关联性。结果:56例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平均年龄为(63.82±11.88)岁,男性多见,占75%(42/56),伴有病灶周围黏膜萎缩患者为25例(44.64%)。主、副病灶的浸润深度均以T1期为主。主、副病灶的直径呈正相关(r=0.797,P<0.001),病理类型具有关联性(P=0.007);内镜分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0.001);在空间分布方面,主、副病灶也具有关联性,其中垂直位置列联相关系数c=0.484(P=0.002),水平位置列联相关系数c=0.535(P=0.007)。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瘤变中主病灶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否合并黏膜萎缩等方面与单发性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存在差异。结论:同时...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本地区普通人群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探讨性别、年龄、季节等因素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为本地区人群Hp感染的防控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3日—2020年6月30日在安徽省宿州市立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自愿进行碳呼气试验测定Hp感染情况的共33634位体检者的一般资料,分别按照性别、年龄、季节、检测年份等进行分组,分析不同组研究对象的Hp感染率及感染趋势的变化,并探讨Hp感染与年龄、性别、季节等一般因素的关系。结果:本次调查的宿州市健康体检人群33634人中,Hp感染率为38.82%(13058/33634人),其中98.73%(12892人)的感染者为低浓度数值感染。第一季度Hp感染率为45.20%,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度感染率(38.72%、37.59%、37.26%),Hp感染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2017—2020年分别为42.63%、40.52%、36.31%、34.10%)。中年人,尤其是40~49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40.44%,3 599/8 900人)。不同性别间Hp感染率(男性57.73%,女性42.27%)差异无统计...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多种影响因素对石河子地区胃炎、胃上皮内瘤变(gastr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GIN)和胃癌患者的致病作用。方法 以2012年1月—2016年12月间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镜活检的7 110例汉族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病历、调查问卷获取患者的病例资料,排除食管及十二指肠相关疾病后,共4 429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包含胃炎4 249例、GIN 93例和胃癌87例。使用χ2检验、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各因素在胃炎、GIN和胃癌3组人群中的差异性,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胃炎进展为GIN或胃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χ2检验及秩和检验分析显示,在胃炎、GIN和胃癌3组人群中,性别、年龄、消化系统疾病史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加深,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构成比逐渐降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P<0.001,OR=2.251,95%CI:1.461~3.470)、老年(P<0.001,OR=4.829,95%CI:2.241~10.409)、有胃癌家族史(P=0.002,OR=3.227,95%CI:1.537~6.774)及消化系统疾病史(P=0.034,OR=1.644,95%CI:1.037~2.607)是胃炎进展为GIN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P<0.001,OR=3.254,95%CI:2.026~5.225)、中年(P=0.022,OR=2.688,95%CI:1.153~6.265)及老年(P=0.002,OR=4.734,95%CI:1.750~12.807)是胃炎进展为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排除年龄和性别2个因素的干扰进行分层分析发现,青年人群中吸烟(P=0.028,OR=4.060,95%CI:1.160~14.202)是胃炎进展为GIN的危险因素,女性人群中肥胖(P=0.032,OR=3.869,95%CI:1.121~13.356)是胃炎进展为胃癌的危险因素。结论 胃组织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与胃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提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诱导胃癌变的早期事件。石河子地区男性、老年、有胃癌家族史及有消化系统疾病史的人群以及青年烟民更易患GIN,男性、中老年人群及肥胖女性患胃癌的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5.
背景 胃癌非筛查性早期诊断困难,晚期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大数据、随访、进展及预后分析对胃癌的病因、病程及早诊早治有现实临床意义。目的 通过对13 962例多次胃镜活检病理诊断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同一个体中胃炎、胃上皮内瘤变到胃癌发生发展的动态进展。方法 2007年11月-2017年12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胃镜活检并有明确病理诊断的结果98 241例,其中多次随访行胃镜活检病例13 962例。从13 962例多次胃镜随访病例中筛选出216例有胃部疾病连续进展的患者,构建数据库,数据库包括患者人口信息、发病部位、随访及病程进展、诊断结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等。比较不同疾病进展阶段的时间、患者初诊断年龄及Hp检出情况。结果 176例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为30个月,最长时间间隔为89个月。12例胃上皮内瘤变进展为胃癌患者的中位进展时间为6个月,最长时间间隔仅26个月。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跨度大于胃上皮内瘤变进展为胃癌的时间跨度(P<0.05);胃炎进展为胃癌的时间较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短,较胃上皮内瘤变进展为胃癌的时间长(P<0.05);在胃炎进展为胃癌的患者中,未观测到胃上皮内瘤变过程的患者疾病进展时间较胃炎、胃上皮内瘤变、胃癌3个过程均被观测到的患者短(P<0.05)。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较非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长(P=0.017)。患者由胃炎进展为胃上皮内瘤变(暂未观测到是否进展为胃癌)的过程中,Hp阳性检出率呈现下降趋势(P<0.001)。结论 在胃癌进展过程中,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的时间长于胃上皮内瘤变到胃癌的时间。非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时间较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上皮内瘤变时间短。积极随访并治疗非萎缩性胃炎和胃上皮内瘤变对预防胃癌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