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C3(APOC3)-455T>C基因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群代谢综合征(MS)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采集226例MS患者和258名健康者(对照组)血液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APOC3-455T>C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并检测其血脂和血糖水平.结果 -455C等位基因在MS与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三酰甘油(TG)水平比TT纯合子者高(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比TT纯合子者低.APOC3等位基因是MS独立影响因子(OR=1.987,P=0.038).结论 POC3-455T>C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水平特别是TG及HDL-C有关,APOC3-455C等位基因可能为M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性,25岁,因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20余年,加重3个月于2010-04-02入我院.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步态不稳,无发热及肢体感觉异常,无头痛、抽搐及意识障碍,曾在四川华西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就诊,诊断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未行特殊治疗.  相似文献   
3.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具有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遗传病,目前临床治疗无明显效果。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细胞总数为(2~6)×107个人胎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和腰穿鞘内注射途径移植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体内。移植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双下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不需借助拐杖或他人帮助可独立行走,并且步态平稳,移植后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明显的不良反应。随访1年余2例患者的症状持续缓解无复发。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近期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采用人UC-MSC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治疗,治疗后定期观察患者血清转氨酶(ALT、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UC-MSC移植治疗后2周,各项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4周,除ALT和AST有所改善外(P均〈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善;治疗后8周各项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P均〈0.05),12周有显著性改善(P均〈0.01)。治疗后4周大多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12周后患者总体生存率为93%,1例患者在UC-MSC静脉移植后8周因为肝性昏迷而死亡。患者均未发生与细胞移植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UC-MSC经肝动脉途径移植是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短期内可以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临床症状,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酸性环境对CIK(cytokine-induced killer, CIK)细胞杀伤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方法 利用IFN-γ、IL-2及CD3抗体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获得CIK细胞。在pH6.5及pH7.4条件下将CIK细胞和荧光素酶标记的HepG2细胞(HepG2-luc)按不同的效靶比混合培养,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HepG2-luc荧光强度并计算杀伤活性,用MTT法检测并计算杀伤活性。在pH6.5及pH7.4条件下,在含CIK条件培养液0、50%和100%的情况下培养HepG2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坏死的细胞比例。结果 pH7.4时CIK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pH6.5时。CIK条件培养液作用下,pH7.4时HepG2细胞的凋亡坏死比例明显高于pH6.5。结论 酸性环境明显抑制了CIK细胞对肝癌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体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在mGM-CSF和mIL-4刺激下获得大量未成熟DCs。将DCs和C3H10T1/2细胞共培养2d,同时加入LPS刺激,分别通过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混合淋巴反应以及ELISA检测DCs的成熟。结果经C3H10T1/2细胞体外共培养的DCs,形态观察呈散在分布,细胞边缘圆滑,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其低表达CD11c、MHC-Ⅱ、CD80、CD86、CD40;共培养组的DCs刺激同种异型小鼠脾细胞增殖的能力在各个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的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可以明显抑制小鼠骨髓来源DCs的体外成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胎盘源问充质干细胞(PMSCs)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s)体外生长的支持作用。方法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培养获得人PM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MNCs和传代后的PMSCs进行共培养,通过细胞计数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从人胎盘组织中成功分离和培养P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为CD29^+,CD44^+,CD105^+、CD106^+、CD166^+、CD34^-,CD45^-、HLA—DR^-。人PMSCs+脐血MNCs共培养组的细胞总数和CD45^+细胞数在各培养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培养第7天,CD45^+、CD14^+及CD19^+细胞数共培养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人PMSCs可以作为滋养层细胞有效支持脐血MNCs的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胎盘组织中分离获得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PMSCs).并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为PMSCs应用于组织工程和细胞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人胎盘组织经胶原酶消化、贴壁和传代培养获得P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分别联合应用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地塞米松体系和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胰岛素、吲哚美辛、地塞米松体系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继而采用碱性磷酸酶检测和Von kossa染色对其进行成骨分化鉴定,采用油红O染色对其进行脂肪分化鉴定.结果 从人胎盘中成功分离获得了PMSCs,形态呈纤维状,细胞增殖能力强;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PMSCs表达CD29、CD44、CD105、CD106和CD166,不表达CD34、CD45、HLA-DR:人PMSCs经成骨诱导2周后,碱性磷酸酶染色呈强阳性,Von kossa染色可见明显钙结节;人PMSCs经成脂诱导3周后,油红O染色呈阳性,有明显的脂滴出现.结论 建立了有效分离、培养人PMSCs的实验体系,并能使其在体外诱导向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表明PMSCs可作为新型来源的种子细胞应用于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是一种具有临床及遗传异质性的神经系统遗传病,目前临床治疗无明显效果。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细胞总数为(2~6)×107个人胎儿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输注和腰穿鞘内注射途径移植到自愿接受干细胞移植的2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体内。移植后定期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经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双下肢肌张力明显降低,不需借助拐杖或他人帮助可独立行走,并且步态平稳,移植后各项生化指标正常,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明显的不良反应。随访1年余2例患者的症状持续缓解无复发。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近期疗效明显,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探索HIV P55-gag蛋白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老化的影响,进一步阐明HIV P55-gag蛋白抑制BMSC成骨分化的机理。原代分离、培养、纯化BMSC,再将其分两组进行处理,一组为常规培养对照组(BMSC_(con)),另一组为添加HIV P55-gag蛋白培养组(BMSC_(gag));通过计算培养5、10、15及20天的BMSC_(con)和BMSC_(gag)的群体倍增水平,比较增殖能力;将培养20天的BMSC_(con)和BMSC_(gag)分别标记Brdu,免疫荧光法检测Brdu掺入率,比较两组细胞的增殖水平;通过检测细胞衰老生物标记β-半乳糖苷酶,比较两组细胞的衰老程度;Western检测两组细胞衰老相关蛋白P21的表达强度;将两组细胞诱导成骨分化,比较其成骨分化能力。在培养15天和20天时,BMSC_(gag)群体倍增水平明显低于BMSC_(con);BMSC_(gag)的Brdu掺入率明显低于BMSC_(con),分别为(26±4.1)%和(45±3.7)%;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显示,BMSC_(gag)的衰老细胞数明显多于BMSC_(con),分别为(21±4.7)%和(8±2.1)%;BMSC_(gag)的P21的表达强度明显强于BMSC_(con);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和ALP染色均显示,BMSC_(gag)的成骨分化能力明显弱于BMSC_(con)。HIV P55-gag蛋白促进BMSC老化,进而抑制其成骨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