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Bernese截骨联合骨软骨成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应用Bernese截骨联合骨软骨成形术治疗DDH患者9例,女6例,男3例;年龄16~38岁,平均23.5岁.术前髋部疼痛3-21个月,平均7.6个月.1例有髋部手术史.术前LCE角为-12°~15°,平均2.5°,外展位头臼关系基本正常.术前水平投照位摄片测量α角55°~71°,平均61.3°,撞击试验阳性5例.Tonnis分期0期2髋,I期6髋,II期1髋.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入路,联合应用Bernese截骨和股骨头颈部骨软骨成形术.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8-45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髋部疼痛消失或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截骨处骨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5.3分提高至术后91.8分.术后LCE角为21°~41°,平均28.2°.α角32°~41°,平均37.6°,撞击试验阳性1例.关节活动度和Tonnis分期较术前无明显改变.股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髋臼后柱断裂1例,无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对于年轻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股骨头颈部畸形的患者,Bernese截骨联合骨软骨成形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该术式可联合矫正髋臼和股骨头颈部的畸形,未增加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半月板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半月板损伤临床常见,据美国矫形外科学会2008年的统计资料,美国每年全膝关节置换手术>250000例,其中半月板损伤是骨性关节炎进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半月板仅外周1/3有血液供应,发生于此部位的损伤采用缝合治疗可以愈合;而内侧缘2/3均为无血管区,损伤后自行愈合能力较差,目前临床上针对这类损伤多采用半月板部分切除或全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臼结构植骨在Crowe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应用的短期效果。方法对2008年7月—2011年6月,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采用结构性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杯进行髋臼侧重建治疗的38例43髋Crowe Ⅲ型或Ⅳ型DDH患者的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例(5髋),女33例(38髋),平均年龄41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1分,19髋术中联合行转子下横行短缩截骨,平均1.6cm。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9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平均92分。肢体长度差异由术前的平均4.4cm减少至术后0.7cm。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平均下移3.2cm,内移2.8cm。所有髋臼假体无松动或感染,髋臼结构植骨块均愈合。术后异位骨化1髋,关节脱位1髋,闭合复位成功。结论自体结构性植骨结合非骨水泥臼杯重建Crowe Ⅲ、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旋转中心,短期效果令人满意,无植骨不愈合、骨块吸收或松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治疗急性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上海新华医院连续收治的急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患者20例,其中手术组11例,对照组(保守治疗)9例。20例患者均有肘关节脱位史。在麻醉下检查时,20例患者侧方轴移试验和后外侧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手术组患者均使用带线锚钉修复外侧副韧带复合体。术后随访评估患者的疼痛、活动范围及稳定性,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价和评级。 结果20例患者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手术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0.27±0.19)分和(1.56±0.41)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91.27±2.28)分和(77.78±4.96)分,手术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性肘关节后外侧旋转不稳定的正确诊断对于治疗方案的选取非常重要。肘关节外侧副韧带复合体修复术可以很好地恢复肘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钩钢板技术和肩关节镜辅助下喙锁、肩锁韧带三束重建技术在治疗急性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连续收治并获得随访的31例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14例采用锁骨钩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定(钩钢板固定组),1年后取除内固定。17例于肩关节镜辅助下采用襻钢板-缝线技术重建喙锁韧带,并用高强度缝线缝扎肩锁韧带间隙的三束重建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三束重建组)。术后第1、30、90、180、360天采用Constant-Murley及VAS评分,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Karlsson评分评估患者术后疗效;同时拍摄术后肩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肩锁间距及喙锁间距评估是否有肩锁关节复位丢失。结果 31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三束重建组中,术中肩关节镜探查发现肩袖损伤3例,其中2例冈上肌撕裂,1例肩胛下肌撕裂;另1例出现肩关节盂唇损伤,1例出现SLAP损伤,均于术中一期修复。末次随访时,三束重建组有2例出现复位轻度丢失,无患者因感觉不适要求取除内固定。钩钢板固定组,术后5例主诉肩部活动不适,功能受限,主动要求取除内固定。而且,钩钢板固定组中,3例出现复位轻度丢失,4例出现肩峰下骨溶解同时伴有肩峰撞击疼痛,肩关节抬举受限。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三束重建组(85.3)分,钩钢板固定组(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rlsson评分:三束重建组优良率(94.1%),钩钢板固定组优良率(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接受肩关节镜辅助下襻钢板-缝线技术结合肩锁关节韧带修补的三束重建技术,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钩钢板治疗组,复位维持表现肯定。借助肩关节镜,有助于术中全面排查合并的肩袖及盂唇损伤等合并症,是治疗Rockwood Ⅲ~Ⅴ型新鲜肩锁关节脱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髋内、外翻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采用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合并髋内、外翻畸形23例(25髋),男2例,女21例;年龄15~26岁,平均(20.5±3.9)岁。2髋行转子间外翻截骨,23髋行内翻截骨。术前髋部疼痛5~24个月,平均(11±4.7)个月。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70~83分,平均(76.7±3.7)分。术前Shenton线均不连续,外侧CE角为-6°~15°,平均5.6°±4.6°。髋外翻23髋,术前颈干角150°~165°,平均158°±3.2°;髋内翻2髋,颈干角均为110°。术前T-nnis骨关节炎分级0级7髋,Ⅰ级12髋,Ⅱ级6髋。结果 术后随访12~78个月,平均(40±18)个月。23髋Shenton线连续、外侧CE角平均28.6°±2.9°、颈干角130°±2.1°、Harris髋关节评分(90.8±3.3)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7髋、良8髋。T-nnis骨关节炎分级无明显进展,0级6髋、Ⅰ级11髋、Ⅱ级8髋。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损伤6髋、Shenton线仍不连续2髋、跛行步态3例。随访期间无股骨头坏死、截骨不愈合和股骨颈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髋臼周围截骨联合股骨转子间截骨术治疗复杂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可以矫正或明显改善髋关节畸形,缓解疼痛,无明显的股骨头坏死和骨不愈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战,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手术入路的选择。髂腹股沟入路是治疗髋臼骨折的经典前方入路,近年有文献报道采用改良Stoppa入路代替原本应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并取得满意效果。该文通过文献回顾,就髂腹股沟入路和改良Stoppa入路的手术暴露要点、临床疗效、并发症和禁忌证等作一综述,以明确两者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半月板损伤后自行修复能力有限,组织工程技术为半月板损伤后修复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有可能成为半月板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培养液作用下向纤维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法分离培养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组以2.0×10~4/cm~2细胞密度接种于24孔板,在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地塞米松及抗坏血酸的DMEM-LG完全培养液中诱导分化,对照组以2.0×10~4/cm~2细胞密度接种于24孔板,加入不含诱导因子的DMEM-LG完全培养液.在诱导第7,14,21天分别行甲苯胺蓝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其分化结果.结果与结论:①第2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最短约为2 d,第4代以后相对延长,为5~9 d.②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梭形向多角形、多边形转变.③实验组可见胞浆呈明显的紫蓝色,尤其细胞密集生长的区域蓝染较深,染色强度随诱导时间延长而增强.对照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只有核蓝染.④实验组和对照组Ⅰ型胶原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均阳性,各期染色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未见Ⅱ型胶原表达,实验组诱导14 d后可见Ⅱ型胶原能稳定的表达.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下可分泌纤维软骨细胞特征性细胞外基质,作为半月板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微创切口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髁间嵴止点骨折手术操作要点及近期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5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止点部撕脱骨折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7例,女8例;年龄38~55岁,平均(45.74±5.63)岁;胫骨平台骨折分型SchatzkerⅡ~V型;前交叉韧带髁间嵴止点骨折手术分型Meyers-McKeeverⅡ~Ⅳ型。手术均以胫骨平台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合膝前髌韧带内侧纵行切口,采用缝合钩过线技术结合隧道固定技术将前交叉韧带连同髁间嵴止点骨折块坚强固定。统计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IKDC)评分、Tegner评分以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来综合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2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12~18个月,平均(14.5±2.1)个月。骨折均临床愈合,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是否适用于育龄期妇女。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外的相关文献,并做进一步综合分析。结果:从生物力学角度看,妊娠或分娩不会增加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脱位、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或翻修手术的风险,对临床、功能和放射学结果没有不良影响。金属关节假体可释放出金属离子钴和铬。金属离子有潜在的全身毒性反应,尤其是在金属对金属关节假体植入后几个月内。在分娩时,胎盘可减少钴和铬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看,髋关节置换术不应该认为是妊娠或分娩的禁忌证。对于接触钴铬颗粒和离子的长期生物学效应仍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