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脓肿治疗模式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脓肿的治疗方式和减少并发症的途径。方法对117例肝脓肿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非手术治疗12例,经腹切开引流46列,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59例,全部治愈。介入超声治疗组术后平均住院日比手术引流组少6.2d(P<0.01),并发症明显减少(P<0.01)。结论经皮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术简便、安全、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并发症和病死率低,可用于治疗大多数肝脓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LC胆囊动脉出血和胆管损伤的原因和防治策略。方法 收集1997~2001年间17例临床资料。结果 13例较难控制的胆囊动脉出血,其中11例术中成功止血,2例中转开腹。胆管损伤4例,其中术中发现2例,1例LC术毕放置腹腔引流管,1例中转开腹;术后发现2例,均行手术探查。结论 胆囊动脉变异和解剖Calot三角方法不当是造成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主要原因;清晰解剖,正确处理Calot三角解剖结构,可预防胆囊动脉损伤出血;术者与助手配合得当,大部分胆囊动脉出血可于LC中成功止血。术者经验不足、电刀使用不当、胆囊病变因素及解剖不清是导致LC胆管损伤的原因;坚持紧靠胆囊颈分离,可最大限度保证LC中胆管免受损伤;胆管损伤后关键是术中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我院 1997年 11月至 2 0 0 1年 3月所施行的单纯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简称单纯LC)和复杂胆囊疾病LC(复杂LC)及复杂胆囊疾病开腹胆囊切除术 (复杂OC)所发生的并发症及胆管损伤 (BDI)等情况予以分析讨论 ,以便正确评价LC在治疗复杂胆囊疾病中的疗效和地位。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5 37例 ,男 15 8例 ,女 379例。年龄 18~ 76岁 ,平均 4 6 8岁。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检查证实。其中单纯胆囊疾病 (包括胆囊息肉及Calot三角解剖清晰的各种胆囊结石等 )行LC 35 0例 ;复杂胆囊疾病 (包括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萎缩性胆囊炎…  相似文献   
4.
纤维胆道镜的临床应用(附9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下称纤胆镜)在降低胆管残余结石发生率和治疗残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89-1999年纤胆镜治疗胆管结石96例,其中术中检查30例,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66例。结果:手术探查认为结石取净,术中行纤胆道检查后仍有16.7%(5/30)残留结石。术后66例中9例T管造影正常,行纤胆镜检查后仍有结石;8例造影有结石,行纤胆镜检查未见结石。经T管窦道取石58例,成功率96.6%。结论:术中及术后应用纤胆镜检查可降低残余结石的发生率。经T管窦道取石是治疗术后残余结石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可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肿瘤外科术后药物性肝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我科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接诊的肿瘤术后药物性肝炎患者51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51例患者中男性对于女性,大部分在术后一周发生,年龄在70岁以上者占了50%以上,为56.86%(29/51);引起本次研究病症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类、抗肿瘤药、中草药及解热镇痛药等;对相关因素分析可知,术前长期饮酒或者HBsAg阳性患者极易引发肝功能损害,而术前新辅助化疗引发肝损害则最为严重。结论:肿瘤外科术后药物性肝炎病因主要与用药类型、术前长期HBsAg阳性、长期饮酒、年老、术前新辅助化疗等有关,临床诊治必须对这些因素加强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牵引后离断(SPLT)技术在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重抗反流双通道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3例临床分期Ⅰ~Ⅱ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患者(Siewert Ⅱ型)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5例,女38例;中位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4...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下部癌D2根治术清扫No.14v淋巴结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2根治术并清扫No.14v淋巴结的176例胃下部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胃癌根治术中清扫该组淋巴结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176例胃下部癌患者共检出No.14v淋巴结321枚,平均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1.82枚,其中19例(10.8%)患者共有29枚淋巴结转移,转移度为9.03%(29/321).侵出浆膜者较未侵出浆膜者No.14v淋巴结的转移率明显增高[17.58%(16/91)比3.53%(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9.01,P< 0.05).幽门下(No.6)淋巴结转移与否与No.14v是否发生转移有密切关系[15.79 %(18/114)比1.61%(1/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8,P< 0.05).结论 胃下部癌根治手术应选择性清除No.14v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了51例经T管窦道纤维胆道镜检查和治疗胆管残余结石的经验体会,其中经T管窦道取石46例,成功率98%。文内介绍了纤维胆道镜检查和T管造影的关系。笔者认为经T管窦道取石疗效高、收效快、痛苦小、安全无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适应性支持通气模式(ASV)在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102例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n=51)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IMV),观察组患者(n=51)给予ASV模式;待两组患者呼吸平稳30 min后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及呼吸力学指标,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主观舒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71. 5±5. 3次/min vs. 72. 4±6. 2次/min)、平均动脉压(78. 3±10. 5 mm Hg vs. 77. 8±9. 8 mm Hg)、p H(7. 40±0. 1 vs. 7. 42±0.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39. 8±2. 8 mm Hg vs. 40. 2±2. 84 mm Hg)、动脉血氧分压(85. 7±5. 5 mm Hg vs. 83. 6±4. 2 mm H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每分钟通气量(8. 43±0. 65 L/min vs. 8. 39±0. 80 L/min)、潮气量(446. 8±14. 6ml vs. 442. 9±14. 65 ml)、呼吸频率(17. 58±2. 27次/min vs. 19. 58±2. 93次/min)、气道峰压(15. 33±1. 80 cmH2O vs. 15. 93±1. 64 cmH2O)、平均气道压(5. 34±0. 45 cmH2O vs. 5. 28±0. 49 cmH2O)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主观舒适度优于对照组(2. 7±1. 3分vs. 6. 5±1. 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ASV治疗颈髓损伤后呼吸衰竭的效果与SIMV基本相同,但ASV的舒适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6年6月至2009年7月行腹腔镜辅助下胃癌D2根治术11例,TNM分期Ⅱ期6例、ⅢA期2例、ⅢB期1例、Ⅳ期2例,腹腔镜下行胃的游离及淋巴结清扫,于剑突下约6 cm长切口施行胃切除,并行消化道重建。结果 11例中,根治性全胃切除术2例,近端胃切除术1例,远端胃切除术7例,1例中转开腹。平均手术用时:全胃切除术350 min,近端胃切除术320 min,远端胃切除术266 min。平均清扫淋巴结21.3(11~38)枚,切缘长度5.6(4.0~9.6)cm。术后患者平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72(36~110)h,下床活动时间59(26~86)h,进流食时间76(48~116)h。无一例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腹腔镜行进展期胃癌D2根治术安全、可行,与开腹手术的根治效果相当,近期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