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0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2篇
肿瘤学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活体胃血供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活体胃血供的特点,旨在探索中晚期胃癌的局部灌注化疗方法。方法 对36例胃溃疡患者在行胃大部切除治疗时,进行亚甲蓝染色,观察活体胃各分支动脉自然血供区域和血流阻断后血供范围的变化。结果 术中见左、右胃网膜动脉和左、右胃动脉分别为胃大、小弯近、远段相应区域提供血液,胃壁组织染色时间很短;阻断动脉血流后,染色范围扩展,染色时间延长;阻断伴行静脉后,染色范围进一步扩展,染色时间再度延长。结论 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为胃血供的主要动脉,其他动脉分支为辅助性动脉;一般情况下,经动脉灌注的亚甲蓝在胃组织停留时间极短;阻断伴行静脉后,可使该染料在组织停留时间延长。推测此法可使化疗药物在胃组织中存留时间延长,从而有利于胃癌的局部化疗。  相似文献   
2.
布—加氏综合征治疗方法的探讨:附113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113例布-加氏综合征的多种手术及介入治疗。其中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22例,PTA加以架置入术16例,脾肺固定加大网膜包肺术27例,经右房及股静脉联合破膜扩张并置支架术33例,下腔静脉-右房人工血管转流术10例,根治加支架置入术5例。  相似文献   
3.
郑宝珍  陈中  刘鲁岳  刘晓明  倪家连 《肝胆外科杂志》2011,19(6):480+479-480,479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s)是一组来源于胃原始间质细胞的缺乏分化或未定向分化的非上皮性肿瘤,是消化道独立的一类间叶性肿瘤[1]。GSTs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常使其诊断困难,部分高危组GSTs因复发和远处转移导致愈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Cyclin D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yclin D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HCC组织、20例正常肝组织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yclin D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4.0%,极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均为阴性表达)(P〈0.01);阳性表达与肝癌的肝内转移和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P〈0.05)。Cyclin D1的过表达均与病人术后〈3年生存期有关(P〈0.05)。结论Cyclin D1在H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检测Cyclin D1对判定HCC预后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胆道恶性梗阻需行胆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21例(改良组),同期行经典Roux-en-Y胆肠吻合术15例(经典组)。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在传统袢式吻合的基础上作了两项改进:①不切断空肠,输入袢和输出袢之间行侧侧吻合;②近段输入袢空肠结扎,阻断肠内容物进入肠道。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返流性胆管炎减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胆肠吻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返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减黄效果均明显,但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Roux-en-Y胆肠吻合术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尤其适用于高龄无法行根治性手术的恶性胆道肿瘤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肝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及其病理特点。方法对1例肝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以及治疗结果进行探讨。结果此例患者男性,89岁,肝脏左外叶孤立性包块,行肝脏左外叶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原发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20、CD79a、Bcl-6阳性表达,CD3、CD43,CD30阴性表达。结论原发性肝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中极为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作为肝炎或肝癌被误诊,通过组织形态学结合免疫组化能确诊。  相似文献   
7.
对肝脏功能进行评估可以对肝病患者的病情做出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估,指导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肝功能衰竭是肝脏手术后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尤其对于合并肝硬化的患者[1],因此术前准确评估肝功能,可以指导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把握适当的切肝范围,减少术后肝功能衰竭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我们将就对肝功能评估体系的演变、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9.
10.
对67例门脉高压症出血患者施行断流术,其中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流术46例,近段胃周围单纯断流术2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远期再出血率分别为0%及14.3%。断流术后自由门脉压平均上升0.44kPa,0.28kPa。结果表明,近段胃壁内外双重断流彻底,疗效优于单纯胃外断流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