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暴露于相同环境致癌因素(如吸烟)的人群中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癌症,个体之间存在的这种患癌差异性被称为肿瘤遗传易感性(geneticsusceptibilitytocancer)。以上现象说明除环境因素外遗传因素也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多数肿瘤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机体内的代谢酶系可对外界进入体内的原致癌物进行生物转化使之变为终致癌物。研究表明人群中的许多代谢酶都存在遗传多态性(geneticpolymorphism),这种多态性为个体肿瘤易感性的重要决定因素,它可以影响环境致癌剂的最终效应…  相似文献   
2.
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全组6例,年龄27~57岁.房间隔缺损(ASD)直径22~40 mm.均全麻下经右胸第4肋间胸骨旁2~3 cm小切口进胸,在心脏彩超引导下经输送器置入封堵伞.结果:5例手术成功;1例封堵伞脱落,改行体外循环下完成ASD修补.成功5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3~5天出院;经3~15个月随访,无残余漏发生,右房、室缩小,肺动脉压明显降低,心功能改善.结论: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ASD安全、有效、微创,其临床应用中的适应证及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总结.  相似文献   
3.
RT—PCR法诊断癌转移时β—肌动蛋白假基因的干扰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aemangiomas, PSH)是一种至今不能肯定其组织来源的少见肿瘤,发病率低,国内外尚无大样本研究报道.国内报道病例均以肺部结节影就诊,本例以罕见的双肺弥漫性间质改变为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程化药学服务干预的成本一效果对卫生经济学影响。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确诊为COPD的150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A组)79例,对照组(B组)71例。A组采用全程化药学干预方法,如系列药学服务讲座、上门督导、建立网络联系等干预措施1年;B组不施行干预措施,仅采用一般性健康教育讲座。结果干预后A组的药物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平均知晓率(95.1%,67.4%)分别高于B组(63.1%,2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445,P=0.000;x2=55.557,P=0.000);同时A组检测评估指标如症状评分(1.77±1.23)分,肺部哕音0.01分,6rain行走距离(6MWD)(457±67)m,肺活量(1.60±0.25)L,生存质量(QOL)(48±10)分,与B组症状评分(2.42±1.66)分(t=2.583,P=0.011)、肺部哕音0.01分(Z=2.370,P=0.018)、6MWD(425±72)m(t=2.760,P=0.007)、肺活量(1.49±0.23)L(t=2.718,P=0.007)、QOL(52±11)分(t=2.624,P=0.0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成本-效果分析表明A组(15.49%)优于B组(3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83,P〈0.01)。结论社区全程化药学服务可改善COPD患者病情,具有良好的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定量检测外周血CK19 mRNA表达水平在判定术后辅助治疗疗效及早期预测肿瘤复发中的价值.方法 接受以根治为目的的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26例,分别于术后化疗开始前、第1、2、3周期化疗结束后第3周各采集外周血标本.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n=20).运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fqRT-PCR)检测各时点外周血中CK19 mRNA水平.结果 化疗前患者外周血CK19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第1、2、3周期化疗后.阳性率从化疗前的84.6%分别下降至46.2%、38.5%及46.2% (P=0.004 6).术后有临床转移/复发患者外周血CK19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临床转移/复发者(P=0.019).结论 术后定期监测外周血CK19 mRNA表达水平可作为判定术后辅助治疗疗效的重要标准.术后动态监测有助于预测NSCLC复发或转移.化疗难以完全消灭外周循环癌细胞,需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或靶点.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肺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经历了一个发生和发展的过程,目前将该项技术用于治疗原发性肺癌的安全性、术后疗效等方面逐渐得到了学者们的认可,并且与传统肺叶切除术比较,它又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就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肺癌中的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腋下小切口及胸腔镜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与腋下小切口 (TAMT)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自发性气胸VATS 30例及TAMT治疗 4 3例 ,随访 2~ 18个月 ,对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 2 4h停用强止疼药者(% )、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平均住院日均较TAMT组明显缩短 (P<0 .0 5 ) ,胸管引流量较TAMT组明显减少 (P <0 .0 5 ) ,术后 2 4小时停用强止疼药患者 (% )较TAMT组明显增加 (P <0 .0 5 )。两组均无并发症、死亡及术后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 ,且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 ,术后恢复快 ,为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分子学检测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RT-PCR法检测食管鳞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 方法:取2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区域淋巴结共104枚,将每枚淋巴结均分为两等份,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查和上皮组织特异性标志物角蛋白CK19基因的表达分析。对两法测得的淋巴结转移结果与常见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病人中,病理检查发现其中10例 (43.5%)淋巴结存在癌转移,淋巴结是否转移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不存在相关性。CK19RT-PCR法不但证实了病理检查的结果,而且还另外发现5例病人存在淋巴结微转移,淋巴结转移与否与组织分化等级(P =0.035)和pTNM分期(P =0.024)间存在相关关系。结论:运用RT-PCR法检测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助于揭示食管癌固有的转移规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zinc finger protein 266(ZNF266)基因在不同生物学行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NSCLC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的意义。方法选取30例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原发灶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和30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原发灶及淋巴结转移灶标本,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三步法检测各组标本中ZNF266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ZNF266蛋白表达在NSCL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肺组织(40%vs 7%,P<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原发灶(67%vs 40%,P<0.05);淋巴结转移灶中ZN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原发灶(93%vs 40%,P<0.05)。结论 ZNF266基因可能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