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神经丛阻滞对大鼠开腹手术后认知功能、应激反应及疼痛的影响, 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建立开腹手术模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神经丛阻滞组(每组24只)。神经丛阻滞组腹膜后组织一次性注射0.5%利多卡因2 ml, 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术后6、12、24、48 h时使用T迷宫实验检测认知功能;术后6、12、24 h时热痛测试仪检测疼痛指标, ELISA法测定血清应激反应指标, 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氧化指标, 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 related factor 2, 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神经丛阻滞组术后6、12、24、48 h T迷宫实验成功率, 术后6、12、24 h热痛阈值, 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 海马组织Nrf2、HO-1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 CRP)、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3.
苏孟勤  杨红  钟巍  孟宪慧 《安徽医学》2021,42(3):270-273
目的 探讨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镇静和全身麻醉对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脑血氧饱和度和神经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就诊并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镇静组(有意识镇静麻醉)35例与全麻组(全身麻醉)35例.对比两组患者术中情况(...  相似文献   
4.
心律失常是围麻醉期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尤其老年病人。其发生率和再发率都高。病因复杂,诱因很多,且都较重,对血流动力学常产生显著影响,须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地佐辛联用对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瑞芬太尼行复合麻醉的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9月~2016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在结束手术前30min,就静注地佐辛(对照组,n=40)与静注右美托咪啶联合地佐辛(观察组,n=40)麻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对瑞芬太尼行复合麻醉的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啶联合地佐辛,可对术后痛觉过敏预防,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88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T1~T3时间段SBP、DBP均显著高于T0时刻(均P<0.05),HR、BIS均显著低于T0时刻(均P<0.05),观察组T1~T3时间段SBP、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时刻(均P<0.05),HR、BI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呼吸恢复、呼唤睁眼: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低血压、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分别为4.54%、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0%、18.18%(均P<0.05),观察组高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稳定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缩短麻醉恢复时间,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某院收治的98例行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1例)。观察组给予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维持麻醉,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HR、SBP及DBP水平与手术前相比均提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躁动评分及复苏室停留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在胸微创先心封堵术的效果显著,且患者苏醒迅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军仕  安静  宋红伟  苏孟勤 《癌症进展》2021,19(10):1019-1022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106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全麻组和复合组,每组53例,全麻组患者采用单纯全麻,复合组患者采用全麻复合TPVB.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术后2、12、24、48 h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术后24、48 h两组患者的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总输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指标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两组患者的SBP、DBP、HR均低于本组术前,全麻组患者的MAP高于本组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复合组患者的SBP、DBP、HR、MAP均低于全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24、48 h,复合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1).术后24、48 h,复合组患者的PCIA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总输注量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1).复合组患者的苏醒室留置时间、拔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全麻组(P﹤0.01).复合组患者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1).结论 全麻复合TPVB能够提高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镇痛效果,使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纳洛酮对七氟醚诱导的胎鼠神经干细胞(NSCs)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NSCs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空白组给予正常培养;对照组通入含3%七氟醚的混合气体培养48 h;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均通入含3%七氟醚的混合气体,并分别加入含0.1,1.0和10.0μmol·L-1纳洛酮溶液的DMEM-12F培养基共培养48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SCs的凋亡情况,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磷脂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和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低、高剂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空白组的NSCs凋亡率分别为(32.25±4.83)%,(16.77±2.52)%,(43.59±6.53)%和(8.66±1.29)%;SIRT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0±0.08,0.99±0.15,0.20±0.03和1.27±0.19;p-PI3K/PI3K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5±0.13,0.47±0.04,1.06±0.16和0.25±0.03;p-AKT/AKT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异丙酚心血管麻醉对心血管应激和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用异丙酚诱导心血管麻醉,根据异丙酚使用剂量将患者随机分为0.5 mg/kg组、1 mg/kg组和2 mg/kg组,每组40例。采用惠普监测仪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心率(HR);采用A-line监测仪监测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麻醉诱导所需时间,比较并分析不同剂量异丙酚心血管麻醉对心血管应激和功能变化的影响。结果三组患者插管前即刻BIS和HR值均降低,与基础值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1 min,三组患者的BIS值低于基础值,HR高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时,2 mg/kg组患者的AAI值均低于0.5 mg/kg组和1 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其他剂量相比,2.0 mg/kg异丙酚心血管麻醉可明显改善心血管应激反应,可更好地恢复意识,对心血管损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