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络丛乳头状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7%,大部属良性,恶性者极为罕见。 例1,女,48岁,头痛半年伴呕吐1月于1986年6月10日入院。查:意识清,双视乳头水肿,未见明显神经系统定位体征。CT:左顶后肿瘤。6月15日在全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1985年4月至1989月10月采用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震颤麻痹58例,76次手术(18例为双侧手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22~68岁,41岁以上共50例,占86.2%。能问出诱发原因者有:脑外伤6例,汞中毒1例,高烧后发病2例,脑炎1例,精神创伤1例,其余47例均  相似文献   
3.
男性,38岁,曾有多次腰部受伤史。因跑步后发生腰痛,双下肢不适,行走不便。其后出现双下肢僵硬,无力,不能活动,大、小便障碍,双下肢,会阴部麻木,左下肢症状重。检查:左下肢肌力Ⅱ~Ⅲ级,肌张力极高,右下肢肌力Ⅳ级。T_(10)以下痛、温觉及腹壁、提睾反射均消失,双膝腱、跟腱反射亢进,双侧  相似文献   
4.
例1,女,48岁,头痛半年伴呕吐1月余于1986年6月10日入院。查:神清,双侧视乳头水肿,余未见明显神经系统定位征。CT示:左顶后5cm×4cm×4cm类园形病灶,周边为稍高密度环,中央为等密度及低密度,CT值49HU,增强后为不规则环状及结节状强化。周围大片水肿区。考  相似文献   
5.
颅内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附7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79例胶质瘤等 6种颅内肿瘤采用 5~ 10个非共面弧共治疗 3~ 10次 ,3~ 10Gy/次 ,3次 /周 ,总剂量 2 0~ 5 0Gy。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以CT/MR示肿瘤平均直径变化为主的指标评定疗效。结果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组 79例 ,有效 6 6例 (83 5 % )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SRS)组 73例 ,有效 6 3例 (86 3% ) ,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术后放疗 (S RT)组 5 7例 ,有效 36例 (6 3 2 % ) ,与SRT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SRT组无效 13例 (16 5 % ) ,出现并发症 4例 (5 % ) ;SRS对照组并发症 2 1例 (2 8 8% )与SRT组有显著差异 (P<0 0 1) ;S RT组并发症 6例 (10 5 % ) ,与SRT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SRT可治疗体积较大和位于重要器官的肿瘤。它与外放疗比较 ,可缩短治疗时间 ,提高个别颅内肿瘤的疗效 ;与SRS比较 ,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与S RT比较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颅内肿瘤132例临床结果。方程:利用GTC重定位头架和X刀治疗132例。本组病人共治疗3~10次,3~10Gy/次。每次间隔1~3天。结果:132例病,经8~36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其中显效31例(23.5%),有效80例(60.0%),无效21例(15.9%),出现并发症6例(4.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治疗体积较大和位于重要解剖部位的肿瘤。它不同于一般外放疗,它的治疗次数虽少而剂量大。增加SRT治疗颅内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Spiegel及Wyeis在1947年首次应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震颤麻痹获效后,越来越多的临床经验证实应用脑立体定向,精确地破坏丘脑腹外侧核,对震颤麻痹有独特的治疗效果.我院自1985年4月~1985年10月治疗25例不同类型的震颤麻痹,共26次手术(1例  相似文献   
8.
外伤性硬膜下水瘤是颅脑损伤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并发症,此种积液可引起局部脑受压及颅内压力不同程度增高。我科自1984年1月至1991年12月收治的闭合性颅脑损伤1,204例中,经手术证实的外伤性硬膜下水瘤11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的0.93%,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X-刀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合并胶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性,32岁,间歇性头昏头痛一年, 1995年8月2日晚上突然左上肢发麻,触电感,随即意识丧失,倒地,伴四肢抽搐,历时1 min,无大小便失禁.同年11月CT检查报告右额叶大脑镰旁有2.8 cm×3 cm范围的不规则强化灶(图1),其间和边缘低密度交错;右顶叶交界处1.2 cm×1.5 cm的低密度灶,增强不明显.DSA检查右额叶中线部位显示畸形血管团2.5 cm×2.6 cm,大脑前动脉明显增粗,诊断右额动静脉畸形;右额顶低密度病灶.  相似文献   
10.
罕见的先天性巨色素痣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罕见的先天性巨色素痣一例苏厚银,方东海,李栋平,洪执忠患者女性,17岁。因头颈部逐渐长大包块17年,于1992年2月20日入院。生后即发现患儿头顶部有一约3cm×2.5cm淡紫色斑,不高出皮面,缓慢长大,5年后逐渐高出皮面,头发稀少,无何不适,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