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峰县宫颈癌高发区流行因素病例对照配对(172对)的研究结果:从55个因素中筛选出有显著意义的相对危险因素有宫颈糜烂、丈夫包皮过长、家族肿瘤史、性格因素(闷气、急燥)、以往有重大伤心事、产褥期不洁、经济收入较差、阴道白带多、同房年龄过早,阴道细胞巴氏分级Ⅱ级以上、HSV-2抗原阳性、HSV-2抗体阳性、子宫颈白斑、夫妻感情不好等14个因素。同时对性因素、精神因素、经济因素、家族肿瘤史因素及子宫颈糜烂等五大因素作了综合研究,揭示组合2、3、4、5个因素分别得到病例组的相对危险性(RR)高于对照组的2.65~1600倍,提出致子宫颈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观点。并相应提出了在高发区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的具体建议和进一步开展病因、诊断及治疗综合研究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近30余年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地区、荆州地区、襄樊地区、黄冈地区以及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975~2009年间收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年龄≤35岁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患者年龄>35岁为对照组,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75~2009年间收治宫颈癌患者6736例,其中年轻宫颈癌(研究组)820例中位年龄32岁,平均(31.49±3.28)岁;对照组5916例,年轻宫颈癌占同期宫颈癌比例分别为2.7%、2.9%、3.8%、8.6%、12.5%、15.4%和17.5%,年轻宫颈癌呈上升趋势;腺癌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年轻宫颈癌与对照组比较结婚年龄延后(P=0.03),孕产次低(P<0.001);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01);年轻宫颈癌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症状(36.4%);2.7%患者妇科检查宫颈无明显病灶。结论年轻宫颈癌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为起病较隐匿,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非鳞癌比例高。应重视对年轻女性的防癌普查,做到预防为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PiverⅠ、Ⅱ、Ⅲ型子宫切除术(有的加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后经阴道引流与经腹壁引流的效果与并发症,探讨子宫切除术后经阴道引流的可行性。方法对2002年至2013年收治的共420例行广泛或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有的加一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患者随机采用经阴道引流(研究组)或经腹壁引流(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发热率、引流口愈合、淋巴囊肿发生情况及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结果Ⅱ/Ⅲ型子宫切除术研究组较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短,总引流量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术后发热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Ⅱ/Ⅲ型子宫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 d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偏高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阴道硅胶T型引流管较经腹壁引流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可以充分引流出盆腔渗出液,减少术后感染、发热及淋巴囊肿的发生率,降低术后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因而子宫切除术后经阴道引流是有效的、可行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1990年4月~1994年7月对400例宫颈癌癌前病变病人进行了复方中药膜、二氧化碳激光和复方重铬酸钾治疗,并与未治疗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的转癌率(1%)显著低于对照组(7%,P<0.01);治疗组的转常率(59%~79%)显著高于对照组(35%,P<0.01);同时治疗组的进展率(1%~4%)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5%,P<0.01)。提示上述3种方法治疗宫颈癌癌前病变是有效的,特别是复方中药膜更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1978~1984年,在湖北省五峰县渔关区宫颈癌普查中,发现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188例,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随访4~10年。结果发现治疗组与未治疗组转癌率分别为1.0%、6.6%;转常率分别为71.1%,28.6%,平均转癌时间为36个月。未治疗组癌变率和转常率明显高于(P<0.05)和低于(P<0.01)治疗组。表明治疗宫颈非典型增生,可以有效地防止其向癌发展,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宫颈癌高发区通过对高危人群实施跟踪随访筛查以达到宫颈癌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 对目标人群的30~59岁适龄妇女应用醋染(VIA)和碘染(VILI)进行初筛,结合子阴道镜检和病理检查进而明确诊断。结果 2006~2007年共筛查5595人,随访检查3676人,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证实CIN Ⅰ189例,CIN Ⅱ25例,CIN Ⅲ/原位癌19例,宫颈浸润癌8例。结论 碘染、醋染作为宫颈癌的初筛方法其符合率分别为41.6%和64%,但结合阴道镜及镜下定位活检病理检查可大大提高宫颈癌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改良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官颈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的手术范围,改进其手术技巧,以降低术后泌尿道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方法 2000年6月至2005年5月,196例Ⅰ b期及Ⅱ a期宫颈癌患者,按改良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为研究组;1994年6月至1999年5月,176例Ⅰ b期及Ⅱ a期宫颈癌患者,按常规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为对照组.手术范围及手术技巧的改良主要包括用电刀协助分离阴道膀胱间隙;用电刀切断宫骶韧带的1/2;分离、贯穿输尿管隧道,断扎宫颈膀胱韧带前叶,同时断扎子宫动脉,保留子宫动脉输尿管支;用S状拉钩将输尿管拉向外侧,扩张膀胱侧窝,暴露主韧带,切除主韧带的3/4,保留该韧带后部部分组织;断扎阴道旁组织2 cm;切断阴道2~3 cm.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为23.0%(45/196),对照组为51.1%(90/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泌尿道感染率为8.2%(16/196),显著低于对照组[16.5%(29/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人均输血量分别为(132±20)min、(322±100)ml、(154±79)ml,均较对照组减少,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8%(172/196)及88.6%(156/1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3).结论 改良的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手术范围及手术技巧的改进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地选择宫颈浸润癌患者的手术范围,对242例浸润癌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了探讨,其中Ⅰa期19例,Ⅰb期162例,Ⅱa期16例,Ⅱb1期18例,放疗后未控或复发癌共27例。Ⅰ类手术4例,Ⅱ类手术5例,Ⅲ类手术104例,Ⅳ类手术125例,Ⅴ类及Ⅵ中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子宫颈癌ⅠA期采用Ⅰ型和Ⅱ型子宫切除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探索Ⅰ型子宫切除术用于ⅠA期子宫颈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92例子宫颈癌患者(48例ⅠA1期,44例ⅠA2期)行Ⅰ型子宫切除术加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切除(研究组),对93例子宫颈癌患者(49例ⅠA1期,44例ⅠA2期)行Ⅱ型子宫切除术加选择性盆腔淋巴结切除(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 %(92/92)、100%(74/74),对照组分别为100 %(93/93)、100%(66/66).研究组泌尿道感染率为0(0/92),低于对照组的13.99%(13/93)(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人均输血量分别为(96.14±17.20)min、(117.35±39.61)ml和0 ml,均较对照组[(116.82±16.30)min、(201.74±46.25) ml、(82.07±16.32) ml]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子宫颈癌ⅠA期患者采用Ⅰ型和Ⅱ型子宫切除术的5年和10年生存率相当,但前者术后泌尿道感染率低于后者,且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和输血量均减少,其用于ⅠA期子宫颈癌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子宫颈癌的手术治疗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宫颈癌Ⅲ类扩大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技巧进行改进,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1999年6月至2004年5月,196例宫颈癌ⅠB期及ⅡA期患者,按改进的Ⅲ类扩大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称为实验组。1994年6月至1999年5月,176例宫颈癌ⅠB期及ⅡA期患者,按常规的Ⅲ类扩大子宫切除术进行手术,称为对照组。对手术时间、出血量、人均输血量及泌尿道并发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和人均输血量减少(P均<0.01);术后膀胱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2.96%及51.13%,差异有显著性(P<0.01);泌尿道感染率分别为8.16%及16.78%,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5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Ⅲ类扩大子宫切除术手术技术技巧的改进是有效的,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