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pG寡核苷酸对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免疫刺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CpG-ODN 2006和CpG-ODN 2216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B淋巴细胞抗原递呈相关分子MHC-I、MHC-Ⅱ及共刺激分子CD 80、CD 86表达的影响,探讨CpG-ODN对B淋巴细胞抗原递呈功能的作用。方法CpG-ODN 2006、CpG-ODN 2216与健康人PBM C共培养48 h,用流式细胞技术以CD 19-P reCP“设门”其中B淋巴细胞,检测其表面CD 69、MHC-Ⅰ、MHC-Ⅱ、CD 80及CD 86的表达状况,并与未加CpG-ODN组进行比较。B淋巴细胞MHC-I、MHC-Ⅱ的表达量以几何平均荧光强度表示(M F I);CD 80、CD 86的表达量以阳性细胞百分率表示。结果CpD-ODN 2006和CpG-ODN 2216均显著提高B淋巴细胞CD 69、MHC-Ⅰ、MHC-Ⅱ、CD 80及CD 86的表达,与未加CpG-OD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pG-ODN 2216使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的增加量更为明显。结论CpG-ODN能够提高B淋巴细胞表面抗原递呈相关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能增强B淋巴细胞递呈抗原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3.
活性细胞内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内Ca2+不仅在正常的细胞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目前较常用的几种钙离子测定方法加以叙述。  相似文献   
4.
应用Ach—ISMs检测在体大白鼠脑梗塞区Ach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合成了对乙酰胆碱敏感的活性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备了乙酰胆碱微电极(Ach—ISMs)。本实验用雄性大白鼠10只自身对照,检测正常脑皮层及大脑中动脉凝闭(MCAO)后不同时间缺血区皮层细胞外Ach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正常脑皮层细胞外Ach浓度为0.71±0.40mM((?)±SD).MCAO后1—2分钟梗塞区Ach浓度迅速升高到1.98±0.62mM((?)±SD).随着梗塞时间延长Ach浓度有逐步恢复到正常的趋势。本实验还对Ach—ISMs的性能作了测试。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探讨大鼠原位肝移植后移植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随冷保存时间的延长而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06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学检验中心科研部完成。雄性SD大鼠120只。受体大鼠根据供肝保存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保存3h组、保存6h组,每组40只。在术后存活率比较中,每组为10只,超过7d为存活受体。其余受体包括假手术组分别在门静脉复流后1,3,6,12和24h麻醉状态下各处死大鼠6只,自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取肝脏肝中叶保存于液氮中作后续肝脏组织内的一氧化氮代谢产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测定。结果:12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生存率:供肝保存时间3h组1周生存率大于6h组[90%(9/10),40%(4/10)]。②术后肝脏功能变化:肝功能自术后复灌开始即有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的逐渐升高,在术后12h达到最高值,后逐渐降低,保存6h组转氨酶下降的程度较保存3h组缓慢。③肝脏组织内NO2-和NO3-浓度的变化:肝脏内NO2-和NO3-浓度在术后3h明显增高,在术后12h达到高峰,其中保存6h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保存3h组。④肝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其表达随着冷冻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加强,在再灌注后12h表达最明显,其后表达逐渐减弱。保存6h组表达强度及表达持续时间明显强于保存3h组。结论:冷冻保存时间的延长能够促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加剧了过氧化亚硝酸盐的形成,导致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的进一步发展,说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肝脏保存再灌注损伤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荧光染料CFSE和Brdu作为体内细胞移植标记物的实用性.方法构建猪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用CFSE和Brdu对骨髓单个核细胞进行双标记,经冠状动脉回输至MI区.4周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观察CFSE和Brdu的定位和标记情况.结果细胞移植4周后,发现Brdu阳性细胞多位于心肌疤痕形成区且MI区的新生血管内壁也出现阳性染色.在MI区可见CFSE标记的带绿色荧光的细胞,但背景色较高.结论在动物实验中,CFSE和Br-du均可作为移植细胞标记物,Brdu的标记效果优于CFSE,适于同时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s及Tc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严重自身免疫病(SAID)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前后外周血中抑制性T(Ts)细胞、杀伤性T(Tc)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Ts、Tc细胞在AHSCT诱导自身免疫病缓解中的作用。方法使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对照组及SAID患者AHSCT前1周及AHSCT后1-3月外周血中Ts、Tc细胞亚群。Ts细胞表型为CD3^+CD8^+CD28^-,Tc表型为CD3^+CD8^+CD28^+。分析各细胞亚群占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并比较AHSCT前后Ts、Tc的变化。结果SAID患者AHSCT前T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高于对照组(P〈0.05)。AHSCT前后比较,患者外周血中Ts细胞显著增高(P〈0.05);Tc虽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HSCT后与对照组比较,Ts显著增高(P〈0.05),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HSCT治疗SAID患者,能显著提高患者Ts细胞,降低Tc细胞的比例,是AHSCT诱导SAID缓解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严重自体免疫病(SA ID)患者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前后外周血中CD 4 CD 45RA (na ive T h细胞)及CD 4 CD 45RO (记忆T h细胞)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na ive T h细胞和记忆T h细胞在AHSCT诱导自身免疫病缓解中的作用。方法使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SA ID患者AHSCT前1 w及移植后1~3 m o外周血中CD 4 CD 45RA 及CD 4 CD 45RO T辅助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na ive T h细胞表型为CD 4 CD 45RA ,记忆T h细胞表型为CD 4 CD 45RO 。分析各细胞亚群占CD 4 T辅助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比较移植前后na ive T h、记忆T h细胞的变化。结果AHSCT后,患者外周血中记忆T h细胞显著增高,P<0.05;na ive T h细胞和CD 45RO CD 45RA 双阳性细胞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AHSCT治疗SA ID患者,患者体内na ive T h细胞和CD 45RO CD 45RA 双阳性T h细胞百分率显著减少,这是AHSCT诱导SA ID缓解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