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用一段约10cm长带系膜的游离空肠,在腹壁与胆道之间建立一条潜在的永久性通道,为术后胆石病复发时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途径。本组81例病人中11例(13.58%)因术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再住院,全部经此通道做经皮穿刺胆道引流。避免了急诊手术。17例(20.99%)术后残余(或复发)结石中的16例,经游离空肠通道(以下简称通道)取石治愈,治愈率94.12%,避免了经腹胆道再手术。1例经通道取石失败,改做经腹胆道再手术取石,占本组需再手术取石的5.88%,为全组病人的1.23%(1/81)。本术式在肝门胆管狭窄切开成形后亦可完成空肠内引流而与各种形式胆肠内引流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改变胆道解剖与生理,因此,成功地避免了逆行性胆道感染、消化性溃疡和盲端综台征等重要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完全胸腹腔脏器反位(situs inversus totslis)系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一。至1992年全世界仅12例内脏全反位合并癌症的报道。1995年以来,国内报道了全脏器反位合并食管癌、贲门癌、肝癌、乳腺癌、直肠癌等病例,但尚未见有异时发生卵巢癌、十二指肠乳头癌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栓塞材料的门静脉栓塞术(PVE)与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ALPPS)对剩余肝体积(FLR)增长速率的影响,比较各组FLR的增长速率,二期手术切除率、术中数据和术后并发症。方法 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对比研究。2014年11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共126例因FLR不足导致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HCC)或肝内胆管癌(ICC)病人,将其分为4组:ALPPS组及分别采用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微球、明胶海绵作为栓塞材料的PVE组。主要终点为FLR增长速率和二期手术切除率。结果 各组的手术切除例数及二期手术切除率分别为:ALPPS组38例(99.4%),NBCA组32例(76.2%),明胶海绵组20例(60.6%),微球组10例(83.3%)。ALPPS组、NBCA组、微球组的FLR增长速率分别为15.1 mL/d,10.0 mL/d和 8.5 mL/d,均高于明胶海绵组(3.7 mL/d)。结论 采用NBCA及微球作为栓塞材料的PVE导致FLR增长速率低于ALPPS,两种栓塞材料的PVE二期手术切除率相当。使用NBCA作为栓塞材料的PVE其FLR增长速率高于微球,且这两种栓塞材料的栓塞效果均优于明胶海绵。  相似文献   
4.
PCR辅助转录滴定系统定量检测AFP mRNA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PCR辅助转录滴定系统(PATTY)定量检测AFP mRNA的方法。方法:采用RT-PCR定点替代突变及体外转录技术合成单碱基突变AFP mRNA内竞争模板,以竞争性RT-PCR定量检测各肝癌细胞株AFP mRNA,结果:成功制备引入HindⅢ酶切位上为的单碱基突变AFP mRNA内竞争模板,建立PATTY定量检测AFP mRNA的方法;检测1μgHepG2和Huh7两株肝癌细胞总RNA  相似文献   
5.
肝囊腺癌的诊治(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囊腺癌的诊治方法,提高对肝囊腺癌的认识。方法对18例在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肝囊腺癌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等资料。结果肝囊腺癌在男女发病比例为9/9,平均年龄51岁。单结节病变占94.44%(17/18),病灶平均直径约10.08cm(3-17cm),1例病灶为多发。AFP及CEA均为阴性,61.11?19.9阴性(11/18)。超声检查示病灶呈囊实性块状回声伴液化,边缘呈菜花样突起。平扫CT示:肝内低密度占位,边缘结节状突起。增强CT示:病灶结节状突起,周边强化,延迟期消失。66.67%的病灶大于10cm(12/18)。所有病例在术后均得到病理证实。其中12例位于肝左叶,3例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中肝叶,1例位于尾状叶,1例肝左右叶内均有病灶。18例中6例行囊腺癌切除;2例行剖腹探察术;1例行TAE 活检;9例行肝叶切除 胆囊切除及T管引流术。其中1例行左肝叶切除 胆囊切除 胃癌根治术 淋巴结清扫。1例于术后20个月复发再次手术行胆肠吻合术,6个月后再次复发仅行PMCT,此病人死于术后胆瘘。7例患者死于复发转移。10例患者目前健在无复发和转移(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结论肝囊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肿瘤,生长缓慢。该肿瘤临床特征明显。临床医师对其病理及临床特征的认识将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治。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延长患者生存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昂丹司琼口腔崩解片与注射液两种剂型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拟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38例,按随机原则分为A组和B组,各19例。A组在TACE围手术期使用盐酸昂丹司琼口腔崩解片,B组在TACE围手术期使用盐酸昂丹司琼注射液。观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输液量的差异。结果 A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输液量均显著低于B组。结论盐酸昂丹司琼的两种剂型均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肝癌TACE后的恶心、呕吐,口腔崩解片较注射液更有效、更安全、更便捷。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IQQA-3D Liver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块型肝癌门静脉栓塞术(PVE)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12例巨块型肝癌患者的PVE治疗资料,结合患者行PVE治疗前及治疗2~3周后的三维数据,探讨该技术对于PVE治疗的指导价值和疗效的评估意义。结果 根据PVE术前的三维数据确定门静脉的分型,12例巨块型肝癌患者均成功实施了PVE治疗,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异位栓塞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PVE治疗2~3周后复查剩余肝体积(FLR)增生情况,10例FLR增加,2例患者FLR降低。10例患者成功行二期精准肝切除治疗。 结论 基于IQQA-3D Liver系统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巨块型肝癌PVE治疗中不仅可对门静脉的血管进行3D分型、走行予以精准判断,而且对于评价PVE治疗后FLR增生的效果有着精准测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数和死亡数仍呈持续增加态势,给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在与肿瘤的长期斗争过程中,人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100多年前,刚发现伦琴射线不久,人们就开始探索将放射线用于肿瘤的治疗,由此开创了肿瘤放射治疗学.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肿瘤作为最早开展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正肝门部胆管癌占胆管癌总体发病率的60%~70%~([1]),早期诊断难、5年存活率低~([1-3]),根治性切除是目前惟一可能治愈手段~([3-5])。2000-2016年,笔者团队在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完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共720例,其中完成根治性手术528例,并构建了其Nomogram预后生存预测模型~([3])。为求肿瘤根治性切除,笔者认为Bismuth-CorletteⅡ型以上肝门部胆管癌应遵循以下几个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风险评估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02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07例接受肝癌切除术的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肝功能衰竭,将患者分为无肝功能衰竭组(98例)和肝功能衰竭组(9例)进行队列研究.对围手术期可能与肝功能衰竭发生相关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筛选肝癌伴胆管癌栓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建立肝功能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筛选获得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7例患者中105例行肝癌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术,2例行肝癌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术;手术时间为2.0~5.5 h;术中出血量为200 ~ 3500 ml.无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胸、腹腔积液5例,胆道出血3例,切口感染2例,胆道感染、胆汁漏、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胸椎硬膜外血肿各1例.胸椎硬膜外血肿患者经胸椎减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但遗留截瘫;其余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2例因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7例因术后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死亡(排除因肿瘤复发或药物因素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前TBil、Alb、Pre-Alb、白球比值(A/G),癌栓分布及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与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相关(OR=3.017,0.191,0.248,2.681,9.048,4.759,13.7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Bil> 256.5 μmol./L、术前A/G≤1.3和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37,11.107,172.450,P<0.05).术后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为Z=1.711 ×(术前TBil)+2.408×(术前A/G)+5.150×(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17.288,Z值越大,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越高;Z值>0时,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预期风险>50%.结论 术前TBil>256.5 μmol/L、术前A/G≤1.3、术后剩余肝脏体积占全肝体积比<50%是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肝功能衰竭风险预测模型对肝癌伴胆管癌栓患者进行有效的筛选,可降低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