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分析73例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病理因素与其预后的相关关系。结果本组73例患者的1年、3年、5年累积生存率为89.5%、78.6%和71.4%。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式是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治疗方式是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病理分级和治疗方式是影响胃恶性淋巴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91例经病理诊断的胃肠道间质瘤,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标本进行CD117、CD34、DOG1、Desmin及S-100检测。结果在91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有38例患者为恶性,21例为交界性,32例为良性。CD117呈阳性79例,占86.8%;CD34呈阳性69例,占75.8%;DOG1呈阳性74例,占81.3%;SMA呈阳性39例,占42.9%;Desmin呈阳性15例,占16.5%;S-100呈阳性4例,占4.4%。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部位多,形态学复杂,诊断还需要联合病理切片和免疫组化检测,CD117、CD34和DOG1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而SMA、Desmin及S100是重要的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缪国裕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053-105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4~2002年间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9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4例,女5例,年龄43~71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无特殊,多为Ⅰ~Ⅱ期的低度恶性肿瘤,病程长,进展缓慢,疗效好。术前活组织检查:HE染色仅3例可明确诊断,3例曾误诊为低分化腺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7例可术前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结论:胃镜活检,HE染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提高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