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后胸腔引流液性质的动态变化趋势探究早期安全拔除胸腔引流管时机。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血管外科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43例,收集并观察分析术后1周胸腔引流液量、胸水常规、胸水生化等指标变化趋势。结果术后1周胸腔引流液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前4天下降速度较快,后3天下降趋势较缓;胸水常规在术后第4天由中性粒细胞占优转变为淋巴细胞占优;胸水生化中蛋白浓度和腺苷脱氨酶浓度在术后第4天由下降趋势转为开始上升趋势。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胸膜腔在术后前3天处于急性炎性反应阶段,在术后第4天前后过渡到免疫反应阶段,胸腔引流液性质的转变较引流液量变化更具有生理意义,此时拔出胸腔引流管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道是人体内微生物定植量最高的器官,肠道菌群失衡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肠道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 BF)是由多种肠道细菌有组织生长形成的聚集体。生物膜的形成大大增加了肠道细菌对抗生素等杀菌剂和宿主免疫防御的抵抗力。最新的观点认为在肠道菌群诱导结直肠上皮细胞发生癌变的过程中,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中间环节。本文结合最近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细菌生物膜促进肠道上皮细胞发生致癌转化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临床诊治中的数字化信息不断增多,数据集不断扩大,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算法不断优化,促进了新兴领域——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大数据为数据量大、增长速度快、种类多样化等特点数据的总称,这类数据需要先进的技术来提取、存储、分发、管理和分析[1].在医疗大数据分析中,对高维特征集合的系统性研究称为组学,包括众所周知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代谢组学.与这些组学相似,通过高通量计算,从断层扫描图像中提取大量的定量特征,将数字医学图像转换为可挖掘的高维数据,这一过程称为影像组学[2].影像组学的假定是生物医学图像中包含了人眼难以查别的病理生理学信息,但可以通过定量图像分析揭示.影像组学的分析方式在肿瘤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维格列汀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10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APN)、抵抗素(R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空腹血糖(FBG)和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治疗后对照组FBG、APN、RET、FF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除TC、TG无明显变化外,其余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维格列汀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RET水平,提高APN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环状核糖核酸杆状病毒IAP重复序列6(circBIRC6)、β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结合蛋白2(APPBP2)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20年1月90例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ircBIRC6、APPBP2表达,并分析二者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NSCLC组织中circBIRC6与APPBP2 mRNA表达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TNM分期和circBIRC6、APPBP2 mRNA表达的NSCLC患者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NSCLC组织中circBIRC6、APPBP2 mRNA表达升高(P<0.05)。NSCLC组织中circBIRC6与APPBP2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817,P<0.001)。NSCLC患者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ircBIRC6...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组织浸润巨噬细胞表面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表达特点,以及与其配体半乳凝素-9(Gal-9)组织表达、患者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择80例晚期NSCLC组织和30例肺良性病变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组织Tim-3和Gal-9蛋白表达量,以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表面Tim-3表达,并分析HLA-DR+TAM和CD163+TAM表面Tim-3表达与组织Tim-3表达、Gal-9表达、临床特征、总生存期的关系。 结果NSCLC组织Tim-3和Gal-9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肺良性病变肺组织(P<0.05),且Tim-3在CD163+TAM阳性表达率高于HLA-DR+TAM(P<0.05)。NSCLC组织Gal-9蛋白表达与组织Tim-3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HLA-DR+TAM表面和CD163+TAM表面Tim-3表达与患者肺外转移、TNM分期和2年生存预后有关(P<0.05)。HLA-DR+TAM表面Tim-3蛋白高表达亚组患者总生存期长于低表达亚组(P=0.003),而CD163+TAM表面Tim-3蛋白高表达亚组患者总生存期则短于低表达亚组(P=0.001)。 结论晚期NSCLC组织中Tim-3和Gal-3均呈高表达,Tim-3/Gal-3信号通路在NSCLC肺外转移、疾病发展及预后不良中的作用可能与TAM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导致的肺癌炎症微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