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纯动脉畸形(pure arterial malformations, PAMs)是一种罕见颅内血管畸形, 是指在没有动静脉分流的情况下, 扩张、重叠和迂曲的动脉形成一团具有线圈样外观的动脉环[1,2,3]。PAMs好发于年轻女性, 容易累及大脑前动脉远端或大脑后动脉分支[1,3,4,5]。既往研究认为PAMs是良性病变, 保守治疗是安全的, 但是最近研究发现PAMs可能发展为动脉瘤破裂出血, 因此需要对PAMs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如果存在动脉瘤进展、破裂风险就需要进行干预[6]。笔者现报道1例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PAMs患者的诊治经过, 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该病的发生机制, 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手术。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为回顾性研究,经过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免除受试者知情同意,批准文号:BYL20220203。患者男,39岁,因发现颈部包块3个月就诊。体格检查:右侧颈部可触及一个搏动性包块,四肢肌力正常。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脏病病史。颈动脉彩超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颈段巨大动脉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鼻咽癌鼻咽后部筋膜间隙受累的影像学表现,探讨椎前肌侵犯与颅底枕骨侵犯的相关性.方法:搜集行鼻咽及颈部MRI检查且未经治疗的新发鼻咽癌患者152例,总结其病变周围组织结构侵犯的规律,并结合文献分析鼻咽癌鼻咽后部筋膜间隙受累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鼻咽周围组织结构侵犯以椎前肌(62.50%,95/152)最常见,其...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对比分析腮腺多形腺瘤与腺淋巴瘤的MSCT征象,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31例(31个)腮腺多形腺瘤及17例(28个)腺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灶的位置、数目、最大径、密度及血管贴边征等征象.将病灶进一步分为密度均匀组和不均匀组、伴血管贴边征组和不伴血管贴边征组、肿瘤最大径>20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0T 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在鉴别良恶性咽后淋巴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44例伴咽后淋巴结肿大的鼻咽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根据病理活检及临床随访分为良性组13例和恶性组31例.比较DWI信号及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ppa...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3.0T 3D高分辨率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3D HR CE-MRA)显示豆纹动脉(LSA)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因疑诊脑血管疾病而接受头部3.0T 3D HR CE-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60岁,n=21)和中青年组(<60岁,n=39)。对3D HR CE-MRA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比较3D HR CE-MRA与DSA显示LSA主要分支(直线长度>5 mm)数目及其长度的差异。结果 3D HR CE-MRA及DSA所示组间双侧LSA主要分支数目之和及LSA长度之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 HR CE-MRA与DSA所示左侧LSA及右侧LSA主要分支数目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 HR CE-MRA显示左侧LSA长度及右侧LSA长度均短于DSA。结论 3.0T 3D HR CE-MRA技术可用于显示LSA。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1岁,因发作性言语不清4 d,门诊于2019年4月6日以"言语笨拙查因"收住入我院,患者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旋转及肢体麻木等伴随症状,外院头颅CT检查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患者于2018年12月12日因头痛9d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当时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0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0%,淋巴细胞百分比17.7%;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100×106/L,脑脊液生化蛋白:503.0 mg/L.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显示右侧额顶叶脑回略肿胀,FLAIR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脑膜呈线样强化(图1A、B);诊断考虑为:右侧额顶叶脑膜感染性病变.经抗病毒、激素及营养神经治疗复查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30×106/L,患者好转出院.本次入院查体:体温:36.5 ℃;脉搏:10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2/71 mm Hg;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入院后行头颅MRI平扫及增强检查显示胼胝体体部、压部、脑干、右侧颞枕叶、海马及左侧颞叶皮层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呈小斑片状、絮状及结节状强化,脑膜轻度增厚并强化(图1C~E),考虑脑内多发炎性感染性脱髓鞘病变.脑脊液生化蛋白:535.0 mg/L,脑脊液涂片未见异常病原体存在,余实验室检查未见明确异常.给予激素冲击治疗及降颅压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遂于外院查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回报提示抗谷氨酸受体(NMDA型)抗体IgG阳性(++,1:10),余抗体均为阴性.给予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及甲泼尼龙治疗约2周,症状明显好转后出院,出院诊断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出院后3个月复查头颅MRI显示原脑内多发病变范围明显缩小,强化程度明显减低,部分病变消失 (图F~H).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