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液系统合理用药专家圆桌会纪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有关白血病治疗药的合理应用 1.1化疗 1.1.1急性白血病:化疗是急性白血病治疗的基础,一般先用化疗使其获得完全缓解,完全缓解后反复化疗,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如在第1次完全缓解后采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或免疫治疗,大于50%的患者可以治愈.  相似文献   
2.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评价细胞困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 induced killer,CIK)治疗急性白血病患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知细胞分离机大量采集患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再用抗CD3单抗、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培养10d左右,将细胞洗涤后经静脉回输给患。结果:37例急性白血病患共接受58疗程CIK治疗。34例血液学缓解期接受CIK治疗患的3年持续完全缓解(continuous com  相似文献   
3.
近来几种免疫治疗被批准正式用于临床治疗肿瘤,如前列腺癌疫苗Provenge治疗前列腺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的单抗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2011年2篇报道采用基因工程组装的T细胞(CAR-T细胞)治疗晚期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获得突破性进展,使肿瘤免疫治疗又进入新高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流式细胞术检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诊断allo-HSCT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结果 2例ailo-HSCT患者分别于移植后46 d(+46 d)和+50 d出现高热,多处淋巴结肿大,抗炎治疗无效,骨髓EB病毒DNA水平升高,经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外周血多群轻链限制性单克隆B细胞和(或)浆细胞.诊断为移植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经免疫抑制减量、抗病毒、使用利妥昔单抗、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后,经流式细胞术随访监测外周血和(或)骨髓标本.2例患者的B细胞克隆均消失,但是单克隆浆细胞持续存在或者新出现的克隆.1例患者2周后死亡;另1例患者仍在治疗中,外周血未见B细胞和浆细胞,骨髓未见B细胞,可见单克隆浆细胞.结论 使用流式细胞术可以有效诊断移植后多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并进行病情监测.随访过程中,骨髓标本可能比外周血标本敏感.allo-HSCT患者如果没有淋巴结活检,通过检测外周血也可以发现B细胞异常.  相似文献   
5.
流式细胞术因其高度的灵敏性(10~4水平)和可进行多参数分析而成为检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重要工具。在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MRD检测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但是由于白血病细胞表达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性,以及治疗过程中相当一部分病例会出现肿瘤细胞表达标志改变,尤其是化疗后骨髓中存在大量正常增生的幼稚B淋巴细胞,使MRD的检测难度加大。使用相对定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抗原表达规律,有助于鉴别幼稚B淋巴细胞与MRD,提高MRD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6.
在长期骨髓培养(LTBMC)7—9天的基础上,配对比较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 白细胞介素2(IL-2)或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 IL-2或IL-2活化的骨髓细胞或单纯LTBMC对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骨髓Ph~ 细胞的净化作用。结果为LTBMC CIK IL-2组(n=8)细胞的Ph~ 百分率明显低于单纯LTBMC组(n=8,P<0.001),也低于LTBMC LAN IL-2组(n=3)或单纯IL-2(n=3)。结论:CIK IL-2与LTBMC对CML患者骨髓Ph~ 细胞的净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gp96-多肽复合物负载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后,能否诱导出gp96-多肽复合物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反应。方法 从一例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提取gp96-多肽复合物和自体肿瘤细胞溶解物,分别负载从该患者骨髓血中培养的DC。以不同形式的抗原/DC疫苗分别刺由患者外周血中分离的淋巴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淋巴细胞所释放的IFN-γ量作为CTL反应的指标;以Cr^51释放实验分析致敏后的淋巴细胞对不同靶细胞的裂解和杀伤作用。结果 所有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后均可以诱导产生CTL反应,其中以gp96-多肽复合物/DC疫苗诱导释放的IFN-γ量最高。肿瘤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后对原代培养的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高于PG细胞和K562细胞。结论 自体肿瘤组织中提取的gp96-多肽复合物能诱导出肿瘤特异性CTL反应,而负载DC后能激发起更强的CTL。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伊马替尼治疗后效果不佳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及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BCR-ABL1激酶区突变(kinase domain mutation,KDM)的特征.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市道培医院177例CML患者和33例Ph(+)ALL患者,均为我国患者.在患者治疗初期有效、后出现耐药时,或者治疗3个月以上疗效不佳时采集骨髓或外周血标本,共计243份.提取标本有核细胞中总RNA,反转录为cDNA.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标本中BCR-ABL1融合基因的激酶区全长(第242~ 493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使用AB3130XL型基因测序仪测定ABL1激酶区的基因序列,使用Variant Reporter V1.0软件分析基因突变结果.结果 共检测到32种ABL1基因不同种类的点突变,检出率为34.2%( 83/243).其中T315I占12% (10/83),检出的突变率最高;其余依次为Y253H占11% (9/83),G250E占7% (6/83),E255K占7% (6/83),M351T占6% (5/83),E459K占5% (4/83);Q252H、D276G、F317L、E355G、F359V、H396R均与4% (3/83).并发现了3例插入突变,2例为357-358insk,1例为V304RfsX17.在7例患者中发现同时存在2种以上的点突变.多种耐药突变可同时存在于1个克隆中,同一个体不仅有常见的耐药突变,也会出现少见的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甚至导致激酶活性缺失的突变.结论 伊马替尼药物压力下白血病细胞的ABL1基因突变会随机出现,产生不同的耐药克隆;不同的耐药克隆可以在同一个体内并存.耐药克隆不仅有基因突变,还存在插入缺失突变.  相似文献   
10.
LMF2是EB病毒感染细胞后表达的一种蛋白。本研究探讨应用适于不同HLA分型的EB病毒-LMF2抗原混合肽(MIX—LMF2)体外刺激EB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产生EB病毒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取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症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并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用EB病毒MIX—LMF2混合肽刺激,促成熟后在体外激活自体T淋巴细胞,每周刺激1次,共刺激2次;同时对部分分离的淋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不予以刺激作为对照。用基因扫描T细胞受体(TCR)B基因图谱的方法观察培养前后的T细胞克隆分布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的表型变化;将培养的细胞和靶细胞共培养检测IFN—γ的分泌以研究CTL细胞抗原特异性的细胞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因扫描TCRβ基因结果显示体外培养改变了患者的TCRβ基因图谱,培养前为寡克隆的TCRβ基因家族在培养后出现与正常人相似的多峰分布,提示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恢复正常;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培养前的淋巴细胞CD3^+、CD3^+ CD8^+、CD^+ CD45RA^- CD45RO^+比例分别为70.73%、42.99%、27.56%。用负载EB病毒LMF2肽2次刺激体外培养后,上述的淋巴细胞表型分别升高为95.17%、52.54%、81、41%。NK细胞(CD3^- CD56^+)、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比例变化不大,分别从培养前的2.12%,0.03%变化为2.35%.0.02%。CD3^+ CD45RA^- CD45RO^+细胞增长比例较大,表明2次刺激后大部分的初始型T淋巴细胞被激活。IFN—γ分泌检测结果显示。当负载LMF2肽的DC细胞作为靶细胞时,刺激1次的细胞分泌IFN—γ量和刺激2次的细胞分泌IFN-γ量明显高于同期未刺激细胞分泌IFN-γ量(P〈0.05)。而对于未负载LMP2的DC细胞作为靶细胞时,IFN-γ检测结果则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负载EB病毒MIX—LMF2肽的树突状细胞(De)刺激T淋巴细胞的培养方法。可以改变患者T淋巴细胞克隆分布,产生识别EB病毒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