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替吉奥(S-1)联合奥沙利铂(OXA)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9例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S-1口服+OXA动脉灌注及栓塞;对照组29例,给予OXA+5-氟尿嘧啶(5-FU)动脉灌注及栓塞,每6周介入治疗1次。连续2次介入治疗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RR)分别为50.0 %和44.8%,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3.3%和68.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8.1个月和5.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3个月和13.2个月,两组DCR及中位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栓塞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和腹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33.3% vs 62.1% 和20.0% vs 5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联合OXA动脉灌注及栓塞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椎体转移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椎体转移瘤提供依据。方法:69例椎体转移瘤患者分为试验组(n=32)和对照组(n=37),试验组患者采用PVP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PVP手术治疗。X射线片检查治疗前后患者椎体前后缘高度;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疼痛数字评分(NRS),比较2组患者疼痛缓解率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未发现局部出血,未造成运动功能障碍及神经压迫现象。术后次日复查未发现骨水泥外漏现象。所有125I放射性粒子位置良好,未见脱落。治疗后2组患者椎体高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1天、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5);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试验组患者NRS评分低于对照组(P < 0.05)。69例患者中肺栓塞或放射性脊髓炎等手术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4.3%,2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VP联合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椎体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与单独采用PVP手术治疗比较,其可以更明显地缓解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癌因性疲乏(CRF)的关联,为研究遗传易感性在CRF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肺癌患者242例,其中癌因性疲乏组162例,非癌因性疲乏组80例。通过PCR RFLP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疲乏组与非疲乏组的分布情况及炎症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与癌因性疲乏的关联性。结果 TNFα 308G/A、IL 1β 511C/T基因型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校正了年龄和性别等混杂因素后显示,相对于TNFα 308GG基因型患者,携带GA/AA基因型患者发生CRF的风险降低了74%(15%~92%);相对于IL 6 174GG基因型患者,携带GC/CC基因型患者发生CRF的风险降低了78%(0%~95%);在IL 1β 511C/T基因位点中,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发生CRF的风险是TT基因型患者的3.96倍(95%CI 1.02 15.45)。结论 携带TNFα 308GG、IL 6 174GG、IL 1β 511CC基因型的肺癌患者发生癌因性疲乏的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ZES)与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E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hoco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及相关网站(http://scholar.google.com/),收集建库至2016年1月31日公开发表的有关ZES与SES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实验(RCTs),按Ch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对纳入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Me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s,共6 672例患者,其中ZES组3 434例,SES组3 238例。结果显示:ZES组与SES组总病死发生率(RR=0.99,95%CI=0.83~1.19,P=0.93)、心源性猝死率(RR=0.86,95%CI=0.63~1.19,P=0.37)、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RR=1.05,95%CI=0.93~1.20,P=0.43)、心肌梗死发生率(RR=0.84,95%CI=0.68~1.02,P=0.08)、靶血管血运重建率(RR=1.19,95%CI=0.99~1.42,P=0.06)、支架内血栓发生率(RR=0.82,95%CI=0.46~1.46,P=0.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靶病变血运重建率(RR=1.49,95%CI=1.18~1.89,P=0.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两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总死亡发生率、心源性猝死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相似;与ZES相比,SES能明显降低支架术后靶病变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但敏感性分析显示该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30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采用经皮肝动脉栓塞,其中19例同时行肝动脉化疗治疗的疗效.结果 30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止血均成功,3例治疗后死于肝功能衰竭,其余27例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无复发出血.结论 经皮肝动脉栓塞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正>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及肺实质出血,血液经咳嗽由口腔咯出的一种症状。是喉部以下呼吸道或肺血管破裂,血液随咳嗽从口腔咯出。咯血可分痰中带血、少量咯血(每日咯血量少于100mL)、中等量咯血(每日咯血量100~500mL)和大咯血(每日咯血量达500mL以上)[1]。正确诊断并及时有效地处理在临床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