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肝康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36例慢性中度肝炎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给予肝康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6~8粒,连服1个月为一疗程,根据病情可连服2~3个疗程;对照组给服大黄蛰虫丸,疗程同前。在服药期间定期查肝功能、γ球蛋白、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和层粘蛋白(LN)。结果 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自觉症状的改善情况也好于对照组;3个疗程后治疗组各项肝纤维化指标以及γ球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变化不甚明显。结论 肝康胶囊对慢性肝炎有良好的抗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有关活动性肝硬变(LC)患者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HPA)轴的变化的报道尚少,本组用激素替代疗法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活动性LC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1997~1998年住院患者,按1990年上海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LC共31例,其中27例经ACTH刺激后无反应。按检验编号,单数为观察组,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46岁;偶数为对照组,男11例,女2例,平均年龄49岁。两组病情相仿有可比性。均无结核及内分泌病史,也未使用过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S)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心、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RIA)检测血浆ET、CGRP、EDLS,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酸磷酸激酶(CPK),给12例患者作了多巴胺激发试验。结果:病程各期见血浆ET升高,CGRP降低,ET/CGRP比值显著上升,且ET/CGRP变化曲线与BUN、CPK之变化趋势大体一致。经多巴胺激发后血浆CGRP较基础值升高十余倍,而ET变化不大。血清EDLS于发热期稍有下降,低血压、少尿期则下降明显,重症组较轻症组下降更著。与此同时心电图大多呈现心肌损害的异常波型如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低电压、Ⅰ°与Ⅱ°房室传导阻滞、ST-T波改变等;而轻症患者较少出现上述异常。结论:HFRS病程中血浆ET升高、CGRP与EDLS减低是引起心、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表明体液因子的变化也参与HFRS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阐明TNF-α、可溶性E-选择素、L-选择素、ICAM-1、TGF-β1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4例HFRS患者(轻症组19例,重症组15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检测TNFα、E-选择素、L-选择素、I-CAM-1和TGF-β1,并同期作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TNF-α、E-选择素、L-选择素和ICAM-1水平均显著增高,而TGF-β1显著降低,TNF-α与BUN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而与血小板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TNF-α、E-选择素、L-选择素、ICAM-1等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TGF-β1水平下降可能是造成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对症治疗和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迄今未完全阐明,多数研究表明汉坦病毒并不直接致病,为此,我们研究了血清新蝶呤、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2、IFNγ与IL-10的变化,以了解单核细胞激活及Th1/Th2极化状态与HFRS病情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张东军  孙志坚  王锁荣  马志俊 《江苏医药》2007,33(6):560-562,F0002
目的 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E-选择素和L-选择素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1例HFRS患者(轻症组22例,重症组19例)接受了研究,按病期采血,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TGF-β1、E-选择素和L-选择素,并同期作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IL-1β、TNF-α、E-选择素、L-选择素均显著升高,与ALT、BUN的变化趋势相一致;与此相反,血清TGF-β1含量、TGF-β1/IL-1β和TGF-β1/TNF-α比值在病程前三期均见降低,与Plt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 HFRS急性期血清IL-1β、E-选择素、L-选择素升高和TGF-β1水平下降是造成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和肝、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因素,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合理的对症治疗和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γ干扰素(IFN-γ)、E-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9例HFRS患者按病情分为轻症组15例和重症组14例,另取20例健康者作对照.每例均按病期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MCP-1、IFN-γ、E-选择素和ICAM-1含量,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IL-10,并同时作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结果 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MCP-1、IFN-γ、E-选择素、ICAM-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至恢复期则逐渐趋向正常,其变化曲线与ALT、BUN的变化趋势相似,而与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趋势相反;血清IL-10在病程前四期也见增高,但其增幅远不及IFN-γ;轻、重两组急性期IFN-γ/IL-10比值均显著升高,两组的峰值分别为0.45±0.75和0.23±0.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12±0.16)(P<0.01).结论 HFRS急性期血清MCP-1、IFN-γ、E-选择素、ICAM-1以及IFN-γ/IL-10比值均显著升高,且与肝、肾损害呈相关性,提示趋化因子与黏附分子之过度表达,加上1型与2型辅助性T细胞(TH1/TH2)之失平衡,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对症治疗和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评价肝安汤对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114例符合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肝安汤治疗,对照组用益肝灵、脂必妥治疗,疗程均3个月。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检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肝功能和肝脏超声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9.0%)高于对照组(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BMI、FBG、IRI、血脂、肝功能和超声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肝安汤对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在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的变化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5例患者分为轻症组19例,重症组16例,按病期采血,分别用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细胞内黏附分子(ICAM)-1、E-选择素、L-选择素、转化生长因子(TGF)β-1、IFN-γ、TNF-α、IL-1β、IL-2、IL-4、IL-10等细胞因子,并同期检测PLT和肾功能。结果从发热期至多尿期,血清TNF-α、IL-1β、IFN-γ、IL-2、E-选择素、L-选择素和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IL-4、TGF-β1则显著降低,血清IL-10增幅比IFN-γ低,以致IFN-γ/IL-10比值显著增高;TNF-α、IFN-β与BUN呈一致性变化趋势,而与PLT变化趋势相反。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过程中存在促炎与抗炎细胞因子的失衡,这种失控性炎症反应是引起毛细血管渗漏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主要机制。合理补液、适量使用免疫调节剂,尽快恢复促炎与抗炎的平衡,可望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