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以小鼠Flt3配体(murine flt3 ligand, mFL)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mFL)体外感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1-6制备肝癌疫苗,并观察其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腺病毒载体体外感染Hepa1-6细胞,48 h后通过载体所携带的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检测感染的效率;并用ELISA方法检测第0、2、4、6、8天培养上清中mFL的表达量;每天进行细胞计数(连续14 d),观察细胞的体外生长曲线;取5×106个修饰后的Hepa1-6细胞接种C57BL/6小鼠,4周后于原接种部位的对侧再接种2×106个野生型Hepa1-6或EL4细胞.结果:AdmFL能有效感染靶细胞Hepa1-6,培养上清中mFL表达量在第2天最高,达到(71.1±6.3) ng/ml,感染后Hepa1-6的体外生长未受到明显抑制;修饰后Hepa1-6细胞的体内成瘤性下降;4周后再接种Hepa1-6细胞,肿瘤生长速度明显降低;而再接种的EL4细胞呈渐进性生长,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腺病毒介导的Flt3配体基因修饰后的肝癌细胞的体内成瘤性下降,并能激发特异性免疫保护反应,是有效的肝癌疫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USA-TRAP法检测了130份外科切除肝脏样本及58个肝脏可疑结节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所有样本均经病理学证实.结果:外科切除的肝细胞癌、肝硬变及慢性肝炎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5.9%(55/64)、25.0%(8/32)及8.3%(2/24),hTERT mRNA阳性率分别为89.1%(57/64)、25.0%(8/32)及8.3%(2/24),10份正常肝脏组织端粒酶及hTERTmRNA表达阴性.经皮肝穿刺活检的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炎性假瘤及腺瘤样增生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5.7%(30/35)、100%(4/4)、33.3%(4/12)、25.0%(1/4)及33.3%(1/3),hTERT mRNA阳性率分别为88.6%(31/35)、100%(4/4)、33.3%(4/12)、25.0%(1/4)及33.3%(1/3).肝脏恶性肿瘤端粒酶及hTERT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P<0.01).结论:经皮肝穿刺活检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检测有助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临床试验协会/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主办的"第18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于2021年3月6日在广州顺利召开.此次论坛以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分子残留病灶(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为主题,从肺...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小鼠趋化因子MIP1-α(mMIP1-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在小鼠肝癌细胞中表达,为肝癌基因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PCR扩增含有mMIP1-α的质粒,将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以及线性化的重组穿梭质粒pTrack-CMV- mMIP1-α共转化BJ5183受体菌并在其中发生同源重组,利用重组前后抗性的改变筛选出重组子,重组腺病毒质粒经过293细胞的包装、扩增和纯化后,感染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1-6,一步法提取细胞总RNA,RT-PCR检测mMIP1-α的mRNA.琼脂糖凝胶打孔法体外观察感染上清中mMIP1-α对小鼠脾细胞的趋化活性.结果:得到了携带mMIP1-α的重组腺病毒,纯化后滴度为4×1011 efu/ml,在感染后的Hepa1-6细胞中检测到mMIP1-α的表达,上清中mMIP1-α的趋化指数为6.3.结论:成功地构建了携带mMIP1-α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下一步应用于肝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肝活检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用于肌细胞癌(HCC)诊断的可行性。方法:HCC共28例,每例HCC肿瘤切除后立即得过且过上肿瘤模拟细针穿刺,应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分别对28例模拟肝穿组织和28例肿瘤切取组织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模拟肝穿组织与肿瘤切取组织的端粒酶有同等的效果。该结果提示,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在HCC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和预后的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细针活检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经皮肝穿刺细针活检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5例直径1.2~3cm的HCC进行了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PEIT治疗前及PEIT治疗后1周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活检,所得微量肝癌组织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病理学检查.3例正常肝脏组织及5例肝硬变组织作为对照研究.结果:PEIT治疗前,病理学检查诊断率为80%(20/25),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4%(21/25);PEIT治疗后1周,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3例端粒酶活性阳性(12%),其中1例经手术治疗后临床治愈,2例未手术治疗者1年内复发.其余22例端粒酶转阴的患者1年内未复发.3例正常肝脏组织及5例肝硬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均阴性.结论:经皮肝穿刺活检微量肝脏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可应用于小肝癌的辅助诊断,在原发性肝癌PEIT治疗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