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患者治疗前B症状与血浆EBV‐DNA拷贝数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分析其机制和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齐全的173例患者,其中男性116例,女性57例,中位年龄43岁(4~71岁)。Ann Arbor分期Ⅰ‐Ⅱ期126例,Ⅲ‐Ⅳ期47例。肿瘤原发部位包括鼻腔(100例)、非鼻腔上呼吸消化道(34例)和上呼吸消化道以外(39例)。治疗前有和无B症状者分别为91例和82例。按照血浆EBV‐DNA拷贝数的高低分为阴性组36例、低载量(<104 copies/ml)组73例和高载量(≥104 copies/ml)组64例。检测的血清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IL‐4、IL‐6、IL‐10和TNF‐α。相关性分析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并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B症状及发热的发生与血浆EBV‐DNA拷贝水平的增加呈显著一致的趋势,发生B症状的患者其血清IFN‐γ、IL‐6和IL‐10的水平均高于无B症状组(P均<0.001)。血清IFN‐γ、IL‐6和IL‐10水平也均与血浆E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B症状的发生与ENKTL患者的高危临床特征相关,包括晚期、原发肿瘤局部侵犯、区域淋巴结累及和治疗前LDH升高。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浆EBV‐DNA及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均为OS和PFS的影响因素(P均<0.05)。然而,多因素分析并未显示B症状对生存的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ENKTL患者B症状的发生与EBV‐DNA拷贝水平和细胞因子的增高有关,这些指标也是影响ENKT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到2020年9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05例, 其中男性101例, 女性104例, 中位年龄54岁。非生发中心(GCB)型占74.1%(126/170)。177例接受含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的诱导化疗, 91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59例(30.4%), 部分缓解(PR)或疾病稳定(SD)112例(57.7%)。83例接受化疗后巩固性或挽救性放疗, 仅14例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分析病理类型、化疗、利妥昔单抗、放疗及放疗模式、ASCT等影响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 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 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34个月, 全组5年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5.6%和44.2%。GCB亚型、含HD-MTX化疗、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缓解情况、接受放疗是OS或PFS的有利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早期原发上呼吸消化道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患者根治性三维调强放疗后无进展生存(PFS)3个月以上的生存质量,并分析主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76例患者收治于2012年3月—2021年6月,男性201例,女性75例,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1.5(13~81)岁。调强放疗采用一致的靶区方案和相近的剂量梯度,中位处方剂量54.6 Gy分26次。采用改良的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QLQ‐H&N35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各生存时间段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调查的患者中位年龄为46.2岁,放疗后中位PFS期47.2(3.1~115.7)个月。放疗后较常出现的症状为鼻症状(发生率63.8%)、口干(50%)、牙齿问题(47.1%)、嗅味觉改变、性冷淡等。多数症状较轻(平均标化得分为5.50分,满分100分)且随生存期延长明显减轻,但牙齿问题、性冷淡等症状较显著且反复持续多年。年龄和免疫治疗是症状评分的影响因素,牙齿问题与口干关系密切。结论 早期ENKTL患者放疗后生存质量良好,较显著的症状为鼻症状、牙齿问题、性冷淡等,值得研究改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患者治疗前B症状与血浆EBV‐DNA拷贝数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关系,并分析其机制和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资料齐全的173例患者,其中男性116例,女性57例,中位年龄43岁(4~71岁)。Ann Arbor分期Ⅰ‐Ⅱ期126例,Ⅲ‐Ⅳ期47例。肿瘤原发部位包括鼻腔(100例)、非鼻腔上呼吸消化道(34例)和上呼吸消化道以外(39例)。治疗前有和无B症状者分别为91例和82例。按照血浆EBV‐DNA拷贝数的高低分为阴性组36例、低载量(<104 copies/ml)组73例和高载量(≥104 copies/ml)组64例。检测的血清细胞因子包括IFN‐γ、IL‐2、IL‐4、IL‐6、IL‐10和TNF‐α。相关性分析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影响因素并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B症状及发热的发生与血浆EBV‐DNA拷贝水平的增加呈显著一致的趋势,发生B症状的患者其血清IFN‐γ、IL‐6和IL‐10的水平均高于无B症状组(P均<0.001)。血清IFN‐γ、IL‐6和IL‐10水平也均与血浆E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B症状的发生与ENKTL患者的高危临床特征相关,包括晚期、原发肿瘤局部侵犯、区域淋巴结累及和治疗前LDH升高。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B症状、血浆EBV‐DNA及上述血清细胞因子均为OS和PFS的影响因素(P均<0.05)。然而,多因素分析并未显示B症状对生存的独立预后价值。结论 ENKTL患者B症状的发生与EBV‐DNA拷贝水平和细胞因子的增高有关,这些指标也是影响ENKTL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同期放化疗期间发生>2级血小板减少[TPG2(+)]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同期放化疗的非转移性胃腺癌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血液学参数及相关椎体剂量学参数与TPG2(+)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58例患者,其中TPG2(+)组23例(40%),TPG2(-)组35例(60%),两组间在临床基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T)、嗜碱性粒细胞计数(BA)、乳酸脱氢酶(LDH)以及CTV最长径(LCTV)、勾画椎体个数(VBN)、VBN校正的椎体总体积(VBV)、Dmax、Dmean、V5Gy、V10Gy、V20Gy、V30Gy、V40Gy,与TPG2(+)相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前PLT减少、LDH升高、LCTV较长、V20Gy/VBN较高(P=0.048、0.028、0.013、0.030)可能增加TPG2(+)的发生风险。结论 对于胃腺癌的同期放化疗,治疗前纠正PLT减少、避免较长的CTV以及控制VBN校正的V20Gy有可能减少放化疗导致的显著血小板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早期原发上呼吸消化道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KTL)患者根治性三维调强放疗后无进展生存(PFS)3个月以上的生存质量,并分析主要症状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76例患者收治于2012年3月—2021年6月,男性201例,女性75例,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1.5(13~81)岁。调强放疗采用一致的靶区方案和相近的剂量梯度,中位处方剂量54.6 Gy分26次。采用改良的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QLQ‐H&N35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统计分析各生存时间段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接受调查的患者中位年龄为46.2岁,放疗后中位PFS期47.2(3.1~115.7)个月。放疗后较常出现的症状为鼻症状(发生率63.8%)、口干(50%)、牙齿问题(47.1%)、嗅味觉改变、性冷淡等。多数症状较轻(平均标化得分为5.50分,满分100分)且随生存期延长明显减轻,但牙齿问题、性冷淡等症状较显著且反复持续多年。年龄和免疫治疗是症状评分的影响因素,牙齿问题与口干关系密切。结论 早期ENKTL患者放疗后生存质量良好,较显著的症状为鼻症状、牙齿问题、性冷淡等,值得研究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到2020年9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病理确诊为颅内原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05例,其中男性101例,女性104例,中位年龄54岁。非生发中心(GCB)型占74.1%(126/170)。177例接受含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的诱导化疗,91例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完全缓解(CR)59例(30.4%),部分缓解(PR)或疾病稳定(SD)112例(57.7%)。83例接受化疗后巩固性或挽救性放疗,仅14例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分析病理类型、化疗、利妥昔单抗、放疗及放疗模式、ASCT等影响因素对患者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34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55.6%和44.2%。GCB亚型、含HD-MTX化疗、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诱导化疗后缓解情况、接受放疗是OS或PFS的有利预后因素,其中后三项还是独立预后因素。诱导化疗后,CR患者的巩固放疗未改善生存,PR/SD患者的挽救放疗则显著改善OS和PFS(P值均<0.01)。化疗后巩固ASCT对比巩固放疗生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原发DLBCL的非GCB亚型与预后不良有关,含HD-MTX诱导化疗结合利妥昔单抗可进一步改善生存。放射治疗仍是重要治疗手段,而ASCT的实际应用并不充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