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脂质体包裹去除了低钙反应质粒的鼠疫菌EVp(EVpLcr^-)株及EV活菌苗分别免疫家兔,收集血清进行小鼠被动保护实验,以比较其杀菌作用。发现两种血清分别与攻毒菌混合后,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0.5小时,小鼠血液和脾脏中均能分离到菌,从第一天开始,血液中不再有菌,脾脏菌量呈下降趋势,EV组到第四天时菌已消失,而EVpLer^-组在第七天仍能分离到菌,生理盐水组在第三天即出现小鼠死亡,到第五天全部死  相似文献   
2.
王秦宁  沈涛  宋治锋 《口腔医学》2014,(12):928-930
目的评价GBR生物膜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与自体静脉血在颌骨局部缺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颌骨囊肿、颌骨良性肿瘤的患者,采用GBR生物膜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与自体静脉血治疗颌骨局部缺损,颌骨缺损范围为1.5cm×1.5 cm1.5 cm×5.5 cm。结果术后29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3例患者101.5 cm×5.5 cm。结果术后29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3例患者1012 d延期拆线,均有部分缝合区裂开,人工骨粉颗粒溢漏,32例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刀口感染或排异反应。术后6个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颗粒之间间隙基本消失,缺损区密度与宿主骨密度趋于一致。术后112 d延期拆线,均有部分缝合区裂开,人工骨粉颗粒溢漏,32例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刀口感染或排异反应。术后6个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颗粒之间间隙基本消失,缺损区密度与宿主骨密度趋于一致。术后12年,原颌骨肿物边界完全消失,充填材料与新生骨组织及周围宿主骨生长良好,可见正常的骨小梁网纹结构。结论将GBR生物膜联合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与自体静脉血应用于颌骨局部缺损,可以使三者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克服了单独使用所存在的不足,可有效的修复临床上常见的颌骨局部缺损类型。  相似文献   
3.
鼠疫耶尔森菌(简称鼠疫菌)的生物学特性是多样的,与地理分布及生物群落密切相关。菌株某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对确定疫源地结构、性质等有重要意义,其流行病学作用对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亦有实用价值。本文研究了青海省28个鼠疫疫源县(市)镇,不同宿主分离的690株鼠疫菌,根据分解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密二糖、甘油与否及脱氮作用可分为三个生化型。即青藏高原型分布于青海各疫区,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应用颌间牵引钉治疗颌骨骨折的优缺点、注意事项及临床适应证。方法 对30例行颌间牵引钉牵引复位,其中部分病人结合钛板坚固内固定的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从骨折类型、操作时间、咬合关系恢复情况、颌骨复位效果、副损伤、患者痛苦程度等方面评判其优缺点,总结其操作注意事项和临床适应证。结果 颌间牵引钉适合多种类型骨折,尤其对单纯骨折可免去内固定手术,微创操作,调整方便快捷,术后患者舒适,但价格较昂贵。结论 利用颌间牵引钉进行颌骨骨折复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秦宁 《口腔医学》2008,28(9):503-504
目的探讨外伤致多发性颌骨骨折咬合关系恢复的方法。方法通过对50例外伤致多发性颌骨骨折的住院患者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其中6例术中配合行牙弓夹板外固定,术后行颌间弹性牵引术,恢复咬合关系。结果50例患者除1例上下颌骨骨折复杂的患者采用内外固定结合的方法达到良外,其余采用内固定术的32例上下颌骨折患者、12例单纯下颌骨骨折患者及采用内外固定结合的5例上下颌骨骨折复杂的患者均达到优。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多发性颌骨骨折疗效肯定,对个别极复杂的多发性颌骨骨折配合辅助牙弓夹板外固定术联合应用治疗则会取得更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腮腺内面神经鞘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以免误诊、误治。方法 :对山东省莱阳中心医院 2 0年间收治的 12例腮腺内面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术前误诊为混合瘤 ,1例误诊为腺样囊性癌 ,1例误诊为淋巴瘤。 2例做了穿刺活检 ,3例做了术中快速病检 ,皆得以确诊。术中保留面神经的 10例 ,虽然术后出现面瘫 ,但于术后 6~ 12月恢复 ,切除面神经颅外段 2例 ,面瘫未见恢复。本组 5例肿瘤来源于面神经总干 ,3例来源于上、下颊支 ,2例来源于颧支 ,2例来源于下颌缘支。肿瘤镜下分型 :囊状型 9例 ,网状型 3例。术后随访 5~ 10年 ,无 1例复发。结论 :此瘤极易误诊 ,确诊有赖于术前 (或术后 )病理检查。术中应尽力保留面神经 ,虽然术中刺激、牵拉面神经等致术后面瘫 ,但大多数患者可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7.
利用脂质体包裹去除了低钙反应质粒(Lcr)的鼠疫菌EVp(EVpLcr ̄-)株及EV活菌苗分别免疫家兔,收集血清进行小鼠被动保护实验,以比较其杀菌作用。发现两种血清分别与攻毒菌(EV-pLcr ̄+)混合后,经小鼠尾静脉注射后0.5小时,小鼠血液和脾脏中均能分离到菌,从第一天开始,血液中不再有菌,脾脏菌量呈下降趋势,EV组到第四天时菌已消失,而EVpLcr-组在第七天仍能分离到菌,生理盐水组在第三天即出现小鼠死亡,到第五天全部死亡,三组间脾脏内菌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值依次为生理盐水组>EVpLcr-组>EV组,(P<0.01)。本实验表明,去除了Lcr质粒的鼠疫菌,其免疫血清中抗体的质与量均低于有Lcr质粒的鼠疫菌,杀菌效果明显降低。反映了特异性抗体的缺失。从疫苗角度讲,缺失某一质粒的疫苗株在遗传学特性上稳定,发展该种活疫苗可能是今后的研究方向,对其免疫效果仍需进一步进行研究,以找到能够产生高效免疫力和保护力的菌苗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造影—介入方法诊断和治疗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价值。方法 对78例接受过全身抗感染治疗和支持疗法,但疗效不明显的慢性腮腺炎病人,在X线监控下行48%碘化油注射造影。根据影像所见,将患者分为慢性阻塞性(21例)和慢性非阻塞性(57例)腮腺炎。造影前,经微导管引流腮腺内分泌液,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病人,给予经导管向腮腺内灌注2%利多卡因、1%甲紫治疗。对慢性非阻塞性腮腺炎病人,用同样方法注入α—糜蛋白酶、丁胺卡那霉素、生理盐水混合液治疗。结果 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组治愈率为80.95%,慢性非阻塞性腮腺炎组治愈率为87.72%。结论 造影—介入是诊断和治疗慢性化脓性腮腺炎确切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我国l7个生态型鼠疫菌的外膜蛋白谱型,为鼠疫菌分子生物学分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终浓度为10g/L的氯霉素28℃下杀死鼠疫菌后,采用Trion—200改进法进行外膜蛋白的提取。以4%积层胶、12%分离胶行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根据低分子量标准蛋白和被试菌株的泳距作相关分析,得出各条蛋白带的相对分子量。结果 SDS—PAGE上各生态型鼠疫菌28℃培养物表达的外膜蛋白带在相对分子量大于40kD小于30kD的区域谱型基本一致,而在30-40kD之间稍有差异,岗底斯山型的部分菌株较141株多一条31.6kD带,锡林郭勒型菌株缺失32kD条带。结论 鼠疫菌的外膜蛋白,作为鼠疫菌种下的分类仅对田鼠型菌株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0.
碘缺乏病区人群智力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报告了运用希斯基-内布拉斯加学习能力测验量表,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1197名6~16岁儿童青少年进行了智力调查。碘缺乏病区东和乡711名在校者平均智商为80±16.99;367名非在校者平均智商为70±18.04。对照区西山乡119名在校者平均智商为86±18.21(P<0.01)。东和乡在校和非在校智商达50~59者分别占8.02%和19.35%,西山乡仅为5.04%。这一结果表明,缺碘可使人的精神发育受损,致精神发育迟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