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心肺复苏和除颤可有效提高院外心脏骤停(OHCA)患者存活率.近年来,国外开发了基于短信或手机APP的OHCA第一响应人调度系统,并通过类实验研究证实其弥补院外专业急救空窗期,有效缩短响应时间,提高早期心肺复苏和除颤的实施率和成功率,改善OHCA患者生存率和预后.本文围绕国外OHCA第一响应人调度系统的相关概念、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毅欣  刘瑛  徐燕 《护理研究》2008,22(7):1792-1794
从个体变量、疾病特点、功能状态、社会背景等病人因素和服务提供方面综述了晚期恶性肿瘤病人自宅死亡影响因素,以对我国开展类似相关研究和发展本土化居家姑息照护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4.
癌症患者常因疾病和/或治疗的影响同时经受多种症状的困扰,而那些并存症状(亦称“症状群”)可构成患者症状持续加重的恶性循环.如转移性骨痛患者常伴随疼痛所致的睡眠不安,睡眠不安又可致患者的抑郁和日间疲乏;前者可加重患者的疼痛感受,后者则促使患者以午休达成缓解,但过度午休会加重患者的夜间睡眠不安;而睡眠不安和疲乏均可再增加其抑郁和疼痛的严重度[1].可见,相对于单独症状,症状群对癌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实施与评价护理专业心电图教学改革成效.方法 完善护理专业心电图技能的教学模式,并在2005级护理大专生中实施.在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同时比较改革前后学生的心电图测试成绩.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护生对本次心电图教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心电罔测试成绩比较结果显示,新教学模式下,护生对心电图的判凄能力明显提高,但对知识记忆的影响无差异.结论 以教学目标和职业发展需要为出发点,从教学组织、内容、方法及手段方面对心电图教学进行系统完善,有助于护生掌握心电图技能,并增强心电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CPR)行为模型”为指导,拟制公众实施CPR行为意向的调查工具,探索其行为意向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从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比较预测变量的强度,为今后公众CPR的宣传普及行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采用滚雪球抽样,自行设计一般资料、单纯胸外按压技术知识问卷、院外心搏骤停(OHCA)现场实施CPR障碍感知问卷、实施CPR行为意向问卷,借助问卷星平台对上海市公众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726份。本组公众仅有23.1%能完全正确回答知识问卷,CPR障碍感知问卷得分为(14.05±5.50)分,CPR行为意向问卷各维度得分依次为行为态度(4.24±0.92)、主观规范(4.11±0.94)、自我效能(4.02±0.89)、施救意向(4.09±0.91)分;知识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CPR受训经历、个人月收入、施救经历和职业状态,能解释其21.5%的变异;CPR障碍感知的独立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自我效能、学历和施救经历,能解释其34.9%的变异;CPR施救意向的独立影响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职业状态、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战术战伤救治的野战救护实践教学模式在护理本科生《野战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41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前3次理论课中融入战术战伤救治(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TCCC)理论精华,在后2次实践课中利用动物组织、仿真模拟人、标准化伤员模拟战伤和大规模伤亡,分别开展TCCC关键救护技术实战化训练和野战救护综合模拟演练。演练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自我感知变化和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护生对战创伤救护知识、能力和态度的自我感知均实现了积极的显著性提升,一致认为此次教学改革是一种创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结论基于TCCC的野战救护实践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后还需不断贴近战场实际,更新救治理念,完善训练模式,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9.
癌症患者症状群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癌症患者受疾病及其治疗影响常常存在多种症状.Dodd等[1]就此现象提出了"症状群"的概念.即同时存在、彼此关联的3个及以上症状.且群内症状不需拥有相同的病原学机制.如疼痛由疾病本身引起,疲乏由疾病与治疗引起,睡眠不安由化疗或焦虑引起.与单独症状相比,症状群存在协同作用,将加重癌症患者的症状负担.  相似文献   
10.
王毅欣  沈洁  徐燕 《护理研究》2010,(8):2179-2181
据报道,多数癌症病人在生命晚期为居家生活。在这段时间里,虽然其病灶发生了转移,但是绝大多数晚期癌症病人仍积极地寻求照护帮助,渴望减轻症状困扰,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居家晚期癌症病人生理、社会、功能、情感状况的生活质量以及生理、心理症状现状,进而较全面地把握其健康功能状态,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