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索在小鼠结肠炎相关结肠癌(CAC)发展过程中IL-17A和G-CSF的调控关系。方法采用氧化偶氮甲烷和葡聚糖硫酸钠联合诱导建立CAC动物模型,得到了从结肠炎发展到结肠癌三个阶段的小鼠模型(分别为AD1、AD2、AD3),免疫组化检测各阶段小鼠结直肠部位IL-17A和G-CSF表达;重组小鼠IL-17A体外刺激流式分选得到的结直肠上皮细胞,实时PCR和ELISA方法检测G-CSF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AC模型经历了从隐窝病灶—腺瘤—腺癌疾病发展过程,与人CAC病程相似。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L-17A和G-CSF在CAC小鼠结直肠部位的表达均高于健康对照组;IL-17A作用于小鼠结直肠上皮细胞,G-CSF在处理组转录(10.34±0.8)ng/ml和蛋白表达水平(3.5±0.24)ng/ml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转录(0.94±0.04)ng/ml和蛋白水平(0.05±0.008)ng/ml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随着小鼠CAC的发展,IL-17A和G-CSF在结直肠组织中均上调表达,且体外实验证实IL-17A促进了结直肠上皮细胞G-CSF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norectal malignant melanoma,AM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2008年7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15例AM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及BRAF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5例AMM患者年龄45~88岁(中位年龄66岁),男5例,女1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便血、肛管直肠肿物、肛门坠胀疼痛。15例中仅有2例临床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镜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异型性明显,核大,核仁明显,胞浆内可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S 100、Vimentin、HMB 45及Melan A,不表达CK、EMA、LCA,Ki 67表达10%~60%阳性不等,1例可见BRAF基因突变。结论AMM是一种临床少见、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明确诊断需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查。治疗上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及免疫治疗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黄芩中主要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已解析,但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薄弱。本研究基于黄芩全基因组对SbMYB转录因子进行系统鉴定和分析,筛选可能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候选SbMYB家族成员。方法:通过HMMER和BLAST筛选SbMYB转录因子;采用IQ-TREE、ExPASy、GSDS、TBtools、Cytoscape等在线工具和软件对SbMYB家族的进化关系、基因结构、基因表达模式、蛋白调控网络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全基因组水平上共鉴定到146个SbMYB转录因子,分为4个亚族和1个未分族成员,R2R3-MYB亚族成员最多(116个);SbMYB基因结构较为保守,随机分布在9条染色体上;同一亚族有相似的MYB保守结构域和基序组成;SbMYB在根、茎、叶中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与花中差异较大;SbMYB与黄酮合成相关结构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筛选到43个SbMYB可能调控黄酮合成途径关键酶。结论:MYB转录因子调控植物次生代谢合成,本研究系统分析黄芩MYB转录因子家族并筛选可能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候选基因,为其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