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犹如百年跋涉。 人们经常把一生中的几个连续阶段——生、长、壮、老、已,称为人生“驿站”。当您已经步入“中年驿站”的时候,不妨放慢脚步,回顾一下过去三四十年走过的路;再想一想后半生的路该怎样走下去。  相似文献   
2.
目的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得到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ozoite protein,CSP)的全长编码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进行表达纯化,观察重组环子孢子蛋白对肝细胞的结合能力,探讨其作为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分子的可行性。方法根据恶性疟原虫3D7株环子孢子蛋白的编码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中扩增出CSP的全长编码基因,将其克隆到载体pGEM-T中,通过基因测序加以证实;进一步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c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用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用Ni2+螯合柱亲和纯化,采用免疫印迹技术(WB)对纯化的融合蛋白进行免疫反应性检测;采用免疫组化(IHC)技术观察重组环子孢子蛋白对不同组织细胞的结合能力。结果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中成功扩增到1263 bp的全长CSP基因,该基因在原核系统中经诱导表达出一相对分子质量(Mr)约62×103大小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通过Ni2+亲和柱纯化获得重组CSP融合蛋白;WB表明,重组CSP融合蛋白能被疟原虫阳性血清特异性识别;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重组CSP融合蛋白能够与肝癌和正常肝细胞特异性地结合,与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则未见反应。结论CSP是疟原虫子孢子表面主要的蛋白,重组环子孢子蛋白作为原发性肝癌基因治疗的靶向分子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野生桑黄菌株的分离、鉴定和次生代谢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丽洋  石卉  王晓婷  范桂枝 《中草药》2013,44(23):3394-3399
目的 对4种不同树种来源的桑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次生代谢物进行分析。方法 将分离纯化的菌株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菌丝形态特征,利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分子鉴定,采用比色法分析次生代谢物量。结果 从松树桑黄、桑树桑黄、暴马丁香树桑黄、杨树桑黄分离的菌株,其菌丝体形态特征相同,呈有隔分支,而菌落的生长速率和外观颜色不同,其中杨树桑黄的生长速率最快,达0.47 cm/d。进一步通过ITS序列分析发现,松树桑黄菌株为松木层孔菌Phellinus pini,桑树桑黄菌株为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暴马丁香桑黄菌株和杨树桑黄菌株为鲍氏木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对多糖、黄酮、多酚和三萜物质的分析发现,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均含有这些次生代谢物,但其量与菌株来源有关。暴马丁香树来源的子实体中多糖量最高,为98.20 mg/g;杨树来源的子实体中黄酮、三萜、多酚量最高,分别为548.49、1.48、33.70 mg/g。菌丝体中多糖、黄酮、多酚和三萜物质产量累积最高的菌株来源于桑树,分别为259.64、223.11、43.78、24.80 mg/L;同时发现,菌丝体中的三萜量高于子实体,其中桑树菌丝体中的三萜量是子实体的7倍左右。结论 4株桑黄菊菌株菌丝体形态基本无差异,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可以鉴定桑黄菌株;4株桑黄菌丝和子实体中次生代谢物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基于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技术(RAA)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核酸检测方法,并评价其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择蓝氏贾第鞭毛虫β?贾第素(β?giardin)基因作为检测靶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检测引物及荧光探针,建立荧光RAA检测体系。分别以不同拷贝数的重组质粒(含β?giardin基因靶序列)和不同浓度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荧光RAA扩增,评价其检测敏感性;分别以蓝氏贾第鞭毛虫、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微小隐孢子虫、似蚓蛔线虫、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扩增,评价其检测特异性。结果 成功建立了蓝氏贾第鞭毛虫荧光RAA检测方法,其可在等温(39 ℃)条件下实现对靶基因片段的快速、特异性扩增(20 min内)。分别以重组质粒和蓝氏贾第鞭毛虫基因组DNA为模板,该方法的检测敏感性可达102拷贝/μL和1 pg/μL;以日本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微小隐孢子虫、似蚓蛔线虫、沙门氏菌及志贺氏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的RA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具备较好特异性。结论 建立了一种操作简便、敏感、特异的可用于蓝氏贾第鞭毛虫核酸检测的荧光RAA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巴西日圆线虫虫体蛋白体外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来源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探索机体对巴西日圆线虫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 建立并维持巴西日圆线虫培养的实验室循环,无菌条件下收集L3和L5虫体,分别制备虫体蛋白;建立THP?1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经500 ng/mL佛波酯(PMA)刺激培养后呈贴壁状态的M0型细胞分别采用500 ng/mL脂多糖(LPS)+ 100 ng/mL 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 IL?13(浓度均为100 ng/mL)、L3及L5虫体蛋白(浓度均为5 mg/mL)进行刺激,同时设不加任何刺激的阴性对照组。通过显微镜镜检观察刺激后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基因mRNA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M1/M2型巨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含量,观察巴西日圆线虫虫体蛋白体外诱导THP?1来源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结果 THP?1细胞经PMA刺激培养呈贴壁的M0型细胞后,经LPS + IFN?γ刺激培养后呈特征性M1型极化;经IL?4 + IL?13刺激培养后呈特征性M2型极化;经L3和L5蛋白刺激培养后均呈特征性M2型极化。阴性对照组、LPS + IFN?γ刺激组、IL?4 + IL?13刺激组、L3蛋白刺激组、L5蛋白刺激组间M1型巨噬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721.00,P < 0.001),其中LPS + IFN?γ刺激组M1型巨噬细胞比例最高;各组间M2型巨噬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5.43,P < 0.001)。各组间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2(CC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b、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IL?10、甘露糖受体C型1(Mrc1)基因mRNA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 191.95、129.95、82.89、11.30、9.51、12.35,P均< 0.001),各组间CD86、CD206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24 004.33、832.50,P均< 0.001)。LPS + IFN?γ刺激组IL?1β、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L?4 + IL?13刺激组、L3蛋白刺激组及L5蛋白刺激组(P均< 0.001);IL?4 + IL?13刺激组、L3蛋白刺激组和L5蛋白刺激组TGF?β1、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和LPS + IFN?γ刺激组(P均< 0.05)。结论 巴西日圆线虫L3和L5虫体蛋白体外均可诱导THP?1来源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8岁,因"行走不稳、左眼睑下垂5年,声音改变3年"于2018年1月13日就诊于聊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走路不稳,行走时偏侧倾斜,左上眼睑下垂;3年前开始出现声音改变,表现为声音变细、变小、发音困难。大约半年前开始出现不能行走,站立不稳,言语不清,进食、饮水时易呛咳,期间出现一过性睡眠障碍,持续约2周缓解,体质量减轻15 kg。该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冠心病史。家族中无近亲婚配史,先证者外祖父及母亲有类似临床表现(图1)。神经系统检查:患者神志清晰,精神尚可,智力正常。构音障碍,可回答简单词组,爆破样发音,对话切题。左眼裂直径约5 mm,右眼裂直径约7 mm,左眼睑下垂;双眼球未见明显突出,未见K-F环,双眼各向运动灵活,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水平眼震;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肢体较左侧纤细、力量差,右手掌第一骨间肌萎缩;双侧上肢腱反射、下肢膝反射亢进,跟腱反射消失。指鼻试验欠稳准;跟膝胫试验阳性;Romberg征阳性,站立不稳,宽基底步态。深浅感觉查体正常;双侧Babinski征、Chaddock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鸡尾酒式DNA疫苗与蛋白疫苗联合应用以增强免疫保护作用的效果。方法分别大量制备质粒DNA:pcDNA3.1-SjC23、pcDNA3.1-SjCTPI、pcDNA3.1-(CDR3)6和重组蛋白SjC23-HD、SjCTPI、NP30。pcDNA3.1-SjC23、pcDNA3.1-SjCTPI、pcDNA3.1-(CDR3)6等量混合后即为鸡尾酒式的混合DNA疫苗,重组蛋白SjC23-HD、SjCTPI、NP30等量混合后即为鸡尾酒式的混合蛋白疫苗。7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A、B、C、D、E5组,每组14只。A组为自然感染组;B组(空质粒对照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pcDNA3.1;C组(空质粒+混合蛋白对照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pcDNA3.1,第9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00μl混合蛋白疫苗+100μl福氏完全佐剂(FCA);D组(混合DNA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混合DNA疫苗;E组(混合DNA+混合蛋白组)每只小鼠分别在第0、3、6周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l混合DNA疫苗,第9周每鼠经背部皮下多点注射100μl混合蛋白疫苗+100μlFCA。DNA免疫组末次免疫后4周,蛋白加强组末次免疫后2周,所有小鼠同时经腹部皮肤感染(40±1)条尾蚴。攻击感染后42d剖杀小鼠,计数成虫及肝脏虫卵数。首次免疫前2d及感染前2d分别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检测IgG抗体水平、抗体亚类IgG1及IgG2a,并取小鼠脾脏制备单个脾细胞,检测细胞因子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C、D组和E组的减虫率分别为17.70%、32.88%和45.35%,D组和E组的减虫率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且E组的减虫率显著高于D组(P〈0.01);C、D组和E组的减卵率分别为9.39%、36.20%和48.54%,D组和E组的减卵率均显著高于C组(P均〈0.01),且E组的减虫率也显著高于D组(P〈0.05)。C、D、E3组小鼠血清都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肾糖康对糖尿病肾病芋期合并脂代谢紊乱患者血脂的影响,为益气养阴,祛瘀化痰法临床应用提供±据。方法该研究选择80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证属气阴两虚,痰瘀互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那普利,治疗组加用自拟方肾糖康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尿白蛋白排泄率。结果①两组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减低,与该组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为(81.56±25.29),显著优于对照组(95.97±19.45)(△P<0.01)。②相比于疗前,治疗组疗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疗后相比较,治疗组疗后TC、LDL-C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糖康能够改善早期DN患者高血脂、减少尿微量白蛋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专案改善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良肢位摆放考核评价标准》及《患者/家属良肢位摆放知识认知度调查表》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根因分析并制订改善方案:创新应用固定肩、手、膝、踝部位的护理器具,落实相关培训与宣教,细化操作流程等。比较两组改善前后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及患者/家属对良肢位摆放知识认知度。结果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由改善前的65.0%提高至改善后的92.5%,认知度评分由改善前的(2.00±0.99)分提高至改善后的(5.54±1.53)分,两组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专案改善,有效提高了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及患者/家属的认知度,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我国梣属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植株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部分种具有药用价值,其中4种作为中药"秦皮"入药。近年来,国内外广大学者已经从梣属植物中分离并鉴定得到多种化学成分。研究发现,该属植物作药材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脏等方面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梣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资源分布等方面的研究,为开发利用该属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