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2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89年6月~1993年8月收治慢性结核性脓胸78例,外科治疗效果好,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16~65岁,其中20~50岁65例,占83.33%.病程均在3个月以上,最长达33年,平均17个月.病变范围:右侧53例(67.95%),全脓胸18例,局限性脓胸35例;左侧25例(32.05%),全脓胸9例,局限性脓胸16例.肺结核术后脓胸3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44例(56.41%);合并胸壁开放窦道4例(5.13%).胸膜剥脱术42例,改良式Schede术16例,带蒂肋骨翻转术9例,带蒂大网膜胸腔移植术6例,胸膜肺切除术3例,开窗引流术2  相似文献   
2.
21例继发性肺曲菌病纤支镜所见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X线秀丽不典型的21例继发性肺曲菌病,进行纤支镜检查及病理分析,认为纤支镜检查对于提高该病的诊断率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中枢神经系统(CNS)霉菌感染虽较少见,但近年来随广谱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索、免疫抑制剂和抗代谢药物的应用,发病率似有增高趋势。本症在临床上常易与CNS 其它疾病相混淆,多于开颅术或死亡后  相似文献   
4.
作者应用Pike和Robinson的双层琼脂培养法及血浆凝块培养法,把再障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细胞、B细胞及单核细胞分别与正常骨髓培养,以观察其对正常CFU-C及CFU-E生长的影响。结果10例患者中有4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T细胞对正常  相似文献   
5.
酸性磷酸酶(AP)和酸性α萘酚醋酸酯酶(ANAE)存在于T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中,但有报道儿童非T-ALL细胞也有阳性AP反应,可能为前T-ALL。本文比较83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ANAE及AP染色与免疫学表型间的关系。免疫学表型测定包括羊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试验,表面免疫球蛋白(SIg)及单克隆抗T细胞抗体(WT_1)测定等。酶染色以70%以上细胞有反应作为阳性标准。结果:31例白血病细胞的羊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率大于50%,属T细胞型;2例白血病细胞SIg阳性属B细胞型;50例无T或B细胞标记属非T非B细胞型(N-ALL)。后者26例抗普通型急淋(c-ALL)血清阳性,属c-ALL,2例WT_1阳性为前T-ALL,12例与上述  相似文献   
6.
心包内处理肺血管全肺切除治疗中晚期肺癌1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若已侵犯到心包或心包外肺动静脉 ,按一般手术方法已不能切除 ,从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能提高中晚期肺癌的切除率。手术治疗 3 45例中晚期肺癌中 ,有 15 8例常规手术不能切除 ,通过心包内处理肺血管既切除了肿瘤又能在直视下清除纵隔淋巴结 ,提高了切除率和生存率。通过回顾性分析的结果提示 ,对中晚期肺癌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癌切除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高嗜酸细胞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2年Stillman第1次描述了嗜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征象。以后发现许多原因可导致嗜酸细胞增多(持续>5×10~9/L),如过敏、寄生虫病、严重细菌感染、血液病、肿瘤、血管炎及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这些患者多具有共同并发症,可累及1个或多个脏器,并出现相应症状和体征。由于所累及脏器多样性,其临床表现十分错综复杂,历史上曾有不少命名,如嗜酸细胞白血病、弥散性嗜酸细胞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应用三种花环试验测定14例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12例ALL,11例属N细胞型,1例属T细胞型,啉巴肉瘤细胞白血病和慢淋各1例,均属B细胞型。并对以上各型白血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浆细胞白血病占骨髓瘤病人的2%以下,由于恶性浆细胞的浸润常致巨脾,本文报告1例浆细胞白血病自发脾破裂,并对其发病因素和迅速诊断的必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1935年Von Euler首先发现人类精液和绵羊精囊提取物中有一类可溶性酸性脂类,在体外能使非血管平滑肌收缩,静脉注射可使动脉压降低。设想这类物质可能由前列腺分泌,故称之为前列腺素(以下简称PG)。PG是一组由20碳的多氧和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化合物,其基本骨架是前列酸,具有一个环五烷核心和二条侧链。现已发现PG有20余种,人工合成近百种,常用的有PGE、PGF、PGA、PGI、PGB等,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组织和细胞中,精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