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及慢性肝衰竭预后不良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近3年收治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及慢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与恶化组;重点分析病程超过1周的122例肝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后方程,并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其对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与慢性肝衰竭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感染与非乙肝病毒感染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8例应用核苷类药物的乙肝相关肝衰竭自行停药者预后差(P<0.05).恶化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肝性脑病(HE)、肝肾综合征(HRS)的发生率高于好转组(P<0.05),基线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好转组(P<0.01),基线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水平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对上述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NR及HE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t(P) <0.1648者,恶化的可能性为95.1%;INR< 1.75者,好转可能性为76.6%.结论 乙肝相关肝衰竭自行停用核苷类药物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ALB、INR、Hb、PLT、SBP、HE、HRS的发生影响肝衰竭预后.INR及HE是肝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Zap-X系统和射波刀(CK)G4系统治疗单发脑转移瘤的剂量学特性。方法回顾性选取12例已行CK治疗的单发脑转移瘤患者, 计划靶区(PTV)的处方剂量为18~24 Gy, 治疗1~3次。PTV为0.44~11.52 cm3。应用Zap-X计划系统以相同的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限量对该12例患者进行重新计划, 且Zap-X和CK的PTV处方剂量均归一到70%。将两组计划的计划参数、靶区和危及器官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并评价。所有数据均在MIM Maestro读取。应用配对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靶区的覆盖率方面, CK显著高于Zap-X(99.14%±0.57%∶97.55%±1.34%, P<0.01), 但Zap-X的适形指数更高(0.81±0.05∶0.77±0.07, P<0.05), Paddick梯度指数较CK低(2.98±0.24∶3.15±0.38, P=0.117), 剂量梯度评分指数(GSI)更高。Zap-X的总机器跳数(MU)显著低于CK(11 627.63±5 03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7月至2013年3月采取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80例,按常规方法采集细胞,分离培养,10天收获。采用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并采取全面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护理结果。结果:本组80例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提高62例,稳定11例,下降7例,提高率为77.5%,3例患者出现轻微发热,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护理满意度为97.5%。结论: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期间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肝功能衰竭(肝衰竭)是临床常见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引起肝衰竭的病因主要包括肝炎病毒、药物及肝毒性物质、病原体感染、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居肝衰竭病因之首,酒精性、药物性肝衰竭呈上升趋势.导致肝衰竭的诱因复杂多样,包括劳累、感染、药物、病毒变异等,比较突出的是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相关因素,包括中断、减量使用核苷(酸)类药物、HBV变异以及抗病毒药物使用不规范等,列为可明确追寻的诱因,也提示应重视抗病毒药物临床应用的规范化[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12月某院收治的28例因烟雾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患者,并做好围术期护理,总结探讨其常规护理及并发症处理经验。结果本组23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消失,TIA发作和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4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失语同时伴肢体麻木;27例患者病情恢复良好,未出现肺部感染及下肢血栓形成,于2周内康复出院,1例患者术后昏迷并发肺部感染,经及时治疗与护理,于3周好转出院。结论对于烟雾病患者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加强围术期护理,预防并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痊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血清异常凝血酶原(DCP)对甲胎蛋白(AFP)阴性(AFP≤20 ng/mL)肝癌诊断价值及其水平与Child-Pugh分级、肿瘤大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6月?2017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确诊为乙肝相关性肝病的住院患者459例,其中肝癌组136例,非肝癌组323例(肝硬化组173例,肝炎组150例)。所有患者血清AFP均≤20 ng/mL。用受试者工作特性 (ROC) 曲线分析血清DCP对AFP阴性肝癌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血清DCP水平与肝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  结果  与非肝癌组相比,肝癌组男性的比例更高,年龄更大,血清DCP水平更高(中位数,22 mAU/mL vs.159 mA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癌组与肝硬化组、肝炎组比较,三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AFP、DCP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癌组的DCP水平高于肝硬化组(中位数,19 mAU/mL)和肝炎组(中位数,26 mAU/mL)(P<0.001)。在所有AFP阴性的患者中,以DCP诊断肝癌,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858,P<0.05。其诊断的最佳切点值为61 mAU/mL,对应的灵敏度为72.8%,特异度为88.2%,阳性预测值为61.1%,阴性预测值为89.7%。在不同大小肿瘤中,直径>3 cm者DCP水平高于直径≤3 cm者(P<0.05)。在不同TNM分期中,Ⅱ、Ⅲ期DCP水平高于Ⅰ期(P<0.05)。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癌间DC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CP对于AFP阴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其水平升高可能与肝癌的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7.
我孤单地在大街上走着,夜色中的闹市美丽而喧嚣,但这种热闹却无法感染我。就在昨天上午,我还踌躇满志,信心满怀,可是当我看到自己的中考成绩连最普通的高中录取分数线都没有达到时,我所有的  相似文献   
8.
精确的剂量照射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成功的关键。Zap-X系统是一款具有自屏蔽功能的辐射治疗设备,用于脑部及头颈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本研究针对Zap-X系统的相关技术特点进行简述,分别从机械结构、自屏蔽系统、机械运动系统、辐射准直器系统、治疗计划系统、kV图像引导系统、MV影像验证系统等方面着重介绍了Zap-X系统的组成,阐述该系统的治疗过程,并总结对比其临床应用,最后对该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展望。其旋转式准直器的设计加上自身屏蔽防护的设计极大地降低了设备安装成本,可移动式MV探测器能实时监测治疗过程中的剂量准确性,采用直线加速器代替放射源,安全性、稳定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作为系统的初代产品,该设备还有诸多技术环节有待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KA)是一种可自愈的皮肤假性肿瘤,亦可称之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皮脂性软疣、鳞状细胞假上皮瘤等。KA目前可分为3型,即单发型、多发型及发疹型。单发型可见3种罕见临床类型:巨大角化棘皮瘤、边缘离心性角化棘皮瘤(keratoacanthoma centrifugal margina,KCM)、甲下角化棘皮瘤[1]。本病例治疗上以盐酸多西环素联合阿维A胶囊序贯应用,减少不必要过度治疗,为临床KCM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的Zap-X系统和射波刀(CK)G4系统治疗单发脑转移瘤的剂量学特性。方法回顾性选取12例已行CK治疗的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计划靶区(PTV)的处方剂量为18~24 Gy,治疗1~3次。PTV为0.44~11.52 cm^(3)。应用Zap-X计划系统以相同的处方剂量和危及器官限量对该12例患者进行重新计划,且Zap-X和CK的PTV处方剂量均归一到70%。将两组计划的计划参数、靶区和危及器官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并评价。所有数据均在MIM Maestro读取。应用配对Wilcoxon符号秩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靶区的覆盖率方面,CK显著高于Zap-X(99.14%±0.57%∶97.55%±1.34%,P<0.01),但Zap-X的适形指数更高(0.81±0.05∶0.77±0.07,P<0.05),Paddick梯度指数较CK低(2.98±0.24∶3.15±0.38,P=0.117),剂量梯度评分指数(GSI)更高。Zap-X的总机器跳数(MU)显著低于CK(11627.63±5039.53∶23522.16±4542.12,P<0.01),并且治疗时间更短[(25.08±6.52)∶(38.08±4.74)min,P<0.01]。对于脑组织的受量,Zap-X的剂量体积显著低于CK(P<0.05)。Zap-X脑干的D_(mean)和D_(max)值较低(P<0.05),眼球和晶状体的D_(mean)和D_(max)较高。对于视神经和视交叉,两组计划之间没有差异。在对皮肤的保护方面(V_(22.5 Gy)),Zap-X比CK更好[(4.15±4.48)∶(4.37±4.50)cm^(3),P<0.05]。结论对于单发脑转移瘤的SRS治疗,Zap-X能够提供与CK相当的甚至更优的高质量计划,尤其是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随着Zap-X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升级,Zap-X有可能成为治疗脑转移瘤的新SRS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