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3.4±1.4)分,Batherel指数为(60.7±12.4)分,优于对照组的(5.8±2.1)分和(51.5±10.8)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于2023年6月至9月,采用自制就业意向决策调查问卷,便利整群抽样在黑龙江省就读的345名护理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黑龙江省护生就业意向决策困难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以减少护理人才的流失,为护生就业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需要加强社区护理、护理科研相关培训和宣传,加强就业支持和指导,加强护生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护理行业薪资待遇等,以此来增强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加强职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一种绿色、低毒性的工艺制备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纳米银(CMCS-AgNPs),并与天然乳胶共混得到针对泌尿系统常见致病菌的抗菌型乳胶,为开发新型抗菌型导尿管或输尿管支架管提供一种选择材料.方法 以7g/L硝酸银溶液为原料,1 g/L羧甲基壳聚糖溶液为还原稳定剂,二者按体积比5:95充分混合,在水热、碱性条件下反应...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基于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生物信息学分析的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膀胱癌预后风险模型并验证。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膀胱癌scRNA-seq数据集GSE135337、GSE129845, 数据更新时间分别为2022年、2019年;下载常规转录组数据集GSE13507(数据更新时间为2020年)中165例膀胱癌样本的表达谱及其生存信息。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414例膀胱癌样本和19例癌旁样本的表达谱数据及405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R 4.1.2软件对GEO数据库中的10例膀胱癌单细胞样本进行质量控制及降维聚类并对其进行细胞注释;采用CellChat分析GEO数据库中单细胞数据的细胞间通信。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筛选与膀胱癌预后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并使用LASSO-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风险模型, 计算风险评分。根据中位风险评分, 以TCGA数据集中膀胱癌患者为训练集, 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采用GEO数据库GSE13507数据集为验证集进行验证, 通过Kaplan-Meier分析比较训练集、验证集低风险组...  相似文献   
6.
靶向EGFR的抗体药物偶联物(EGFR-ADC)是由结合EGFR的单克隆抗体和细胞毒素偶联形成的兼具靶向性和高细胞毒性的新型肿瘤靶向药物。EGFR-ADC 能够靶向结合肿瘤细胞表面EGFR 受体,经细胞内化后依靠连接子裂解或抗体降解释放微管抑制剂、DNA 损伤剂等偶联的细胞毒素,从而发挥肿瘤杀伤作用,目前已有多个EGFR-ADC 已进入临床试验,部分在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并批准上市。但是ADC 药物潜在的耐药性、不良反应以及复杂的内吞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总体上依然面临不良反应和疗效不足的问题,因此围绕ADC药物三大组分抗体(靶向、内化)、有效载荷(毒性效应)、连接子(载荷释放)的研发相继开展,而如何通过综合的优化设计以实现ADC药物的准确递送、高效内化、有效杀伤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立足EGFR-ADC 药物的研发现状,针对其关键组分的结构设计、应用特点、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分析,回顾总结代表性EGFR-ADC 的研究进展并对其耐药性和不良反应挑战以及相应对策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促进EGFR-ADC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视频眼震电图和视频头脉冲检查(vHIT)在急性前庭综合征(AVS)患者快速定位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枢血管性AVS与前庭外周性AVS患者各149例,分别设为中枢组、外周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视频眼震电图检查、vHIT,观察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差异。结果 中枢组的病理性自发眼震、病理性凝视眼震的检出率均高于外周组,位置性眼震的检出率低于外周组(均P<0.05)。中枢组患者的平稳跟踪试验结果、扫视试验结果、静态平衡姿势试验结果的异常率均高于外周组,转椅旋转-急停试验结果异常率低于外周组(均P<0.05);中枢组患者的Ⅲ型曲线、Ⅳ型曲线、扫视欠冲、慢扫视、本体觉异常、反向或垂直眼震的检出率均高于外周组,眼震增益单侧减弱的检出率低于外周组(均P<0.05)。中枢组患者的vHIT异常率、代偿性扫视阳性率均低于外周组,低频前庭眼动反射增益值、视跟踪异常率均高于外周组(均P<0.05)。结论 中枢血管性AVS患者具有明显的视眼动系统功能异常,可伴不同程度的前庭脊髓反射功能与前庭眼动系统异常,前庭周围性AVS患者主要为体位相关性自发前庭反应和单侧前庭眼动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