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及其在肾动脉相关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肾动脉相关性疾病病人的MSCT造影增强检查,使用GELightspeed Ultra16排CT进行螺旋薄层扫描,扫描条件:层厚1.25mm,螺距1.75:l,转速0.5s,120KV,350~400MA,扫描总时间10~15S。造影剂总量80~100mL,注药速度3.5-4mL/s。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三维肾动脉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肾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及其与肿瘤性病变的关系。[结果]全部病例三维肾动脉血管图像能充分显示肾动脉的空间关系与解剖细节,为肾动脉性疾病与畸形病人做出明确诊断,而且能准确、直观地观察肾动脉与肾肿瘤的空间解剖关系,为手术提供较好的术前评价。其中空间结构显示VR最佳,狭窄测量及血管腔内观察2D-MIP最佳。[结论]MSCT三维肾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的显示肾动脉的立体解剖特点,为肾动脉相关性疾病的在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肠CT三维成像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肠3DCT成像在直肠癌术前临床应用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35例已知直肠癌患者先后进行结肠CT仿真内镜(CTVE)和结肠镜检查,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全结肠扫描,在独立的工作站上进行结肠的三维重建,包括表面遮盖法(SSD)和CTVE。由2名影像学医师共同阅片。结肠外CT所见主要依据临床、手术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所证实。结果 35例直肠癌共36个病灶(1例有2个癌灶),早期癌1个,进展期癌35个。进展期直肠癌中以Borrmann 2型最多见,占71.4%(25/35);中分化癌20例,占57.1%;浸润全层者30例,占85.7%。3DCT对进展期直肠癌Borrmann分型判断的正确率达97.1%(34/35),而结肠镜的正确率为88.6%(31/35)。两种检查方法对于直肠癌的定位均比较满意。在3DCT中,SSD像最为直观立体,便于外科术前定位分析;CITE像最利于病灶大小的测量,与结肠镜的结果基本一致,与手术结果相符。25.7%(9/35)直肠癌患者的结肠镜检查时由于肠道严重狭窄或患者情况而失败,而这些患者在CTVE检查效果比较满意,在结肠远端发现2枚息肉和1个溃疡型癌,阳性所见占33.3%(3/9)。19例患者结肠CT检查发现结肠以外病灶,占54.3%(19/35),其中肝可疑性病灶占22.9%(8/35)。结论 结肠CT检查对于直肠癌患者的术前准确定位定性评价是有价值的,并且在补充结肠镜的不足、以及发现肠外病灶等方面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四肢血管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四肢血管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了解四肢血管与周围病变组织之间关系,为临床科室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对8例患及4例正常人进行四肢CT血管造影检查,3例同时行DSA检查;使用GE Light speed plus四层螺旋CT机,经静脉快速注射造影剂ultravist,扫描方式是螺旋扫描,螺距为6:1,层厚1.25~2.5mm,间隔为1.25—2.5mm,高速方式(HS),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00~300mA,重建方式为标准重建,扫描时间(rotation time)为0.5~0.6s/转,扫描完后,将数据传至工作站(ADW3.1),进行图像后处理,行三维容积显示(V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等,从各种角度观看血管与病变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8例患中,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瘘1例,深部静脉血栓2例,恶性骨肿瘤1例,外伤性血管断裂术后复查2例,前臂骨囊肿行骨移植术后复查1例,前臂血管瘤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较好地显示四肢血管影像,便于观察血管与病变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外科手术方案的拟定;与DSA相比,MSCTA创伤小,并能观察到血管与周围骨、肌肉、病变等组织间的结构关系;MSCTA是四肢血管性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MSCT支气管动脉三维成像对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在中心型肺癌中的影像学表现.为显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来源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8例中心型肺癌的患者行MSCT造影增强检查,采用实时螺旋薄层CT扫描,在独立工作站行支气管动脉三维重建,使用不同的旋转轴观察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细节。结果:其中6例(33.33%)中心型肺癌的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支气管动脉的起源、走行的路径(肺内段和纵隔段)和血管直径等。有肺动脉明显狭窄截断的病例支气管动脉显示率最高,且明显增粗,表明此类肺癌的血供来源主要以支气管动脉为主。三维成像中以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最佳。结论:MscT三维支气管动脉成像能够准确、直观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空间解剖特点,为中心型肺癌的血供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软组织肿瘤的MSCT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对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软组织肿瘤26例(良性15例,恶性11例)行MSCT灌注成像,用CT Perfusion 2软件分析灌注参数BV、BF、MTT、PS。结果:MSCT灌注成像结果,11例恶性肿瘤BF平均值为14.98±14.49,15例良性肿瘤BF平均值为1.98±1.19;PS平均值恶性肿瘤为14.64±1.89,良性肿瘤为2.40±0.38。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BF、PS值差异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BV、MTT值差异统计学上则无显著性(P>0.05)。MSCT灌注成像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90.9%(10?蛐11),特异度为86.7%(13?蛐15),准确度为88.5%(23?蛐26),阳性预测值为83.3%(10?蛐12),阴性预测值为92.9%(13?蛐14)。结论:MSCT灌注参数有助于软组织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6.
肺大细胞癌的MSCT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大细胞癌的MSCT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大细胞癌的MSCT影像表现。平均年龄 61.5岁 ( 4 7~ 74岁 ) ,6例均为男性 ,其中 5例有长期大量吸烟史。应用GELightSpeedQx/iplus型 4层螺旋CT机行胸部薄层扫描。结果  6例肺大细胞癌均表现为肺内周围型单发的结节或肿块影 ,平均直径约 6.4cm ( 2~ 12cm)。病灶内未见脂肪成份 ,1例有点状钙化 ,1例有厚壁空洞。病理分期中Ⅰa期 2例 ,1b期 1例 ,Ⅲa期 3例。结论 肺大细胞癌三维重建有利于征象观察 ,CT表现缺乏一定的特异性 ,最终诊断将依赖于手术后的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7.
MSCTA在四肢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四肢血管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0例行四肢 MSCTA检查的患者,7例同时行DSA检查。使用GE4层及16层螺旋CT机进行血管成像检查,将扫描数据传至工作 站,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及曲面重建(CPR)4种技术进行图像重组。结果:40 例患者中,假性动脉瘤伴动静脉漏3例,深静脉血栓15例,恶性肿瘤5例,外伤血管断裂术后复查3例,血管探查4例,骨 移植术后复查、前臂血管瘤、胫后动脉闭塞、左胫后动脉闭塞、膝关节骨折及外伤性肱动脉断裂各2例。本组病例检查成 功率为100%。7例与DSA进行对比研究显示,DSA只观察到与血流相关的信息,而MSCTA可同时观察到血流、瘤体、 骨组织、软组织及其结构关系。后处理技术中以VR及MIP法显示血管效果较好。结论:MSCTA创伤小,图像清晰,后 处理功能强大,有助于观察血管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是四肢血管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重组技术在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智勇  刘丹  温伟  尹逊国  王克礼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51-125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组技术在十二指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十二指肠疾病患者行充气和饮水两种方法的MSCT成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采用GELight-speedUltra16层CT进行全十二指肠扫描,患者取仰卧位和左侧卧位两种体位,在独立工作站上行十二指肠重组,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和遮盖表面显示(SSD)等重组技术。结果:19例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CT成像均可提出有价值的倾向性意见。十二指肠CT检查以口服对比剂为主,尤其是对于十二指肠内的实质性占位,轴面像结合MPR像是其主要的成像方法;充气法成功率不高,但对于十二指肠憩室类疾病诊断意义重大,对于憩室炎与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SSD像结合MPR像是其主要的成像方法。结论:MSCT十二指肠重组技术对于十二指肠疾病的术前准确定位定性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CT血管成像(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漏诊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头部CTA的检查和诊断能力.方法:搜集同时行CTA和DSA检查的脑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36例,DSA用Philips-HM3000数字减影机,CT用GELight-speed及Philips Brilliance 16层CT机进行扫描,层厚0.625~1.250 mm.在工作站上进行脑血管后处理重组,诊断结果与DSA相对比.结果:经DSA证实的36例脑动脉瘤,初次CTA诊断明确32例,漏诊4例.对照DSA回顾性分析,再次行VR重组,CTA又找到动脉瘤2例,而4例瘤体直径均小于3 mm.结论:头部CTA诊断脑动脉瘤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合理的扫描方法和细致的观察有助于减少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6岁。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绞痛,含硝酸甘油不缓解。1h前再次出现上述症状,急诊心电图未见异常。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0余年,血压180/125mmHg。体检:全腹软,无压痛。体温37.0℃。WBC13.48×109/L。置、余无阳性发现。CT平扫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偏远段可见血管中央似有低密度细线影,血管周围脂肪结构较为清晰。增强扫描示:肠系膜上动脉中远段血管腔内可见偏一侧的低密度间隔线,分隔两侧对比剂的浓度基本一致,未见腔内血栓存在,也未累及肠系膜上动脉的其他细小分支。应用容积显示(VR)技术和二维最大密度投影(2D MIP)技术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