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分析扫描参数的设置与图像质量和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合于二维和三维重建较高图像质量和较低吸收剂量的扫描方式。方法使用GE L ightspeed U ltra 16层螺旋CT机,对人体盆腔模型进行扫描。扫描条件:120 kV,管电流分别为250 mA或200 mA,螺距分别为1.375或0.985,层厚分别为5 mm或7.5 mm。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在辐射剂量观测栏,观测剂量长度乘积(DLP)的变化。选择其中图像质量较好和DLP相对较低的4种扫描方式对患者进行扫描。结果DLP随管电流的增加、螺距的减小而增大,而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也随mA的增加、螺距的减小而提高。二维图像选择250 mA、1.375螺距、7.5 mm层厚,图像噪声低,影像细节能清晰显示,且DLP相对较低;三维图像选择200 mA、0.938螺距、7.5 mm层厚,能够满足诊断需要。结论遵循医疗照射的正当性和防护最优化原则,科学地设置管电流、层厚、螺距等扫描参数,一方面能够保证二维和三维图像质量,另一方面又能减少DLP值,减少X射线辐射对盆腔生殖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已建立的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预测模型(REACH—B评分模型)。方法收集2004年10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初次入院、HBsAg阳性超过半年的患者,分为HCC组和对照组(非HCC组),回顾性收集相关指标,进行评分评估。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判断各模型预测价值。结果预测3年HBV相关性HCC发生,共纳入627例患者,其中HCC组151例,对照组476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3年HCC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95%CI:0.74~0.82),敏感度为73.00%,特异度为78.70%。联合甲胎蛋白(AFP)建立R—AFP评分模型,对3年HCC发生的AUC升至0.80(95%CI:0.76~0.83,Z=2.50,P=0.01),敏感度为71.03%,特异度为79.13%。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3与AFP之比(AFP—L3%)建立R—AFP—L3%评分模型,对3年HCC发生的AUC进一步升至0.83(95%CI:0.80~0.87,Z=2.45,P=0.01),敏感度为75.01%,特异度为79.32%。预测5年HBV相关性HCC发生,共纳人159例患者,其中HCC组65例,对照组94例。REACH—B评分模型预测5年HCC发生的AUC为0.79(95%CI:0.72~0.87),敏感度为73.60%,特异度为75.43%。R-AFP评分模型对5年HCC发生的预测价值AUC升至0.84(95%CI:0.77~0.90,Z=2.70,P=0.006),敏感度为83.12%,特异度为77.89%。结论联合AFP及AFP—L3%能优化REACHB评分模型对3年和5年HBV相关性HCC发生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中老年女性脊椎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41例脊椎骨转移中老年女性患者行MSCT扫描后作图像后处理重建,得到扫描部位的MPR,MIP,SSD,VRT图像.结果 后处理重建图像从不同的角度、层次显示出全部41病例的脊椎骨转移灶,而DR照片仅能显示出18病例的转移灶,其余病例DR片未能显示或只表现为骨质疏松症.MPR清楚准确显示脊椎骨转移灶及其软组织样肿瘤组织;MIP能显示脊椎整体但病灶对比显示较差;SSD及VRT多角度、立体显示脊椎骨转移病变及与周围解剖关系,VRT显示脊椎转移痛灶细致结构优于SSD.结论 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以MPR加VRT为最佳,它能全面、准确诊断中老年女性脊椎骨转移瘤,具有非常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盆腔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方法逐级改变mA等参数对仿真人体盆腔模型行16层螺旋CT扫描,确定低剂量阈值参数最优组合。以此标准对49例患者按盆腔大小改变剂量行扫描,评价图像质量,对记录剂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确定低剂量阈值扫描参数最优组合;49例患者低剂量扫描产生的图像质量优占91.84%,CTDIvd(mGy)和DLP(mGy.cm)占常规剂量的20.17%~42.08%。结论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盆腔检查中应用恰当,能有效保护患者和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定负载HBV相关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s)的体外免疫活性。方法分离培养8名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来源的DCs,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s的表型。以HBcAg及HBeAg分别刺激DCs,得到抗原特异性DCs,用单溶液细胞增殖分析(MTS)试剂检测PBMCs增殖;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pot,ELISPOT)法检测淋巴细胞产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成熟DCs表达HLA—DR、CD80、CD86及CD83分子明显高于未成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HBcAg的成熟DCs体外刺激PBMCs的增殖能力高于未成熟者及负载HBeAg的成熟D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载HBcAg的成熟Dcs组的斑点数高于未成熟者及负载HBeAg的成熟D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载HBcAg的成熟DCs可更有效刺激自体PBMCs增殖及分泌IFN-γ。  相似文献   
6.
隐孢子虫病是一种肠内原虫。1901年,Tyzzer首先从无症状的鼠肠粘膜中检出并定名为小鼠隐抱子虫病(C,Muri),后来在其它动物中也有发现[1],1976年Time首先报告人体隐狗子虫病病例,目前此虫已被认为人类肠炎的重要病原体,为世界性常见的寄生虫病,小儿发病率较高[2].1995年在我院发现2例婴儿病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21月,因腹泻20多天于1995年!且月27日入院。患者11月初开始腹泻,每日5-6次,有粘液脓血便,无发热,发病后一直在当地医院用先锋IV、氛所酸、痢特灵、思密达等治疗无好转,以“苗痢”收入院。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  相似文献   
7.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也是死胎、死产或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前诊断神经系统畸形是超声产前诊断的最早应用之一。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8年1月—2011年8月在我  相似文献   
8.
孕妇27岁,孕1产0,停经36周.首次来我院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孕妇一般情况好,无近亲结婚及遗传病史.超声检查示:胎儿双顶径8.8 cm,股骨长7.0 cm,脊柱完整,排列整齐,胎儿颜面部、胸部、四肢、胎盘、羊水均未见异常.于胎儿左腹腔内,胃泡的下方见-囊性肿物,大小约6.7 cm×4.0 cm,包膜完整,囊内见-类似胎儿样的团状回声,未见头颅光环,可见呈串珠状排列的强回声(类似胎儿脊柱),并见发育异常的四肢,躯干结构显示欠清(图1).超声提示:①宫内妊娠,单活胎36周;②胎儿左腹腔内肿物考虑为寄生胎.孕妇经慎重考虑后决定终止妊娠,2d后人院引产-死女婴,尸检示:胎儿左上腹腹腔内见-肿物,大小约7.0cm×4.0 cm,有完整包膜,与脏器无粘连.切开肿物包膜,有囊液流出,并见-寄生胎,无明显胎头及面部形状,颈部及躯干较粗,可见四肢,均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Masimo SedLine监测不同麻醉深度指导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妊娠终止术中的应用及血清COR、E水平的差异性。方法:本研究以我院进行终止妊娠的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3例。对照组采取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Masimo SedLine监测不同麻醉深度辅以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指标、疼痛情况、血清COR、E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在不同的时点波动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使用量(t=6.737,P=0.000)、诱导时间(t=8.384,P=0.000)以及苏醒时间(t=17.090,P=0.000)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0阶段,两组患者的血清COR、E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6阶段,两组患者的血清COR、E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OR(t...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宫颈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评价放化疗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宫颈癌10例患者进行CT灌注成像;测量血流量(BF)、血容量(BV),以及峰值CT值。结果:宫颈癌放化疗后1个月内的BF、BV明显高于治疗前,测得高峰时的CT值也略高于治疗前;两者相比,BF、BV的差别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但CT峰值没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放化疗后6个月至1年的BF、BV明显低于治疗前,测得高峰时的CT值也低于治疗前;两者相比,BF、BV、CT峰值的差别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MSCT灌注成像对宫颈癌放化疗疗效进行评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