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为大鼠迷走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的膈肌功能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 方法 1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双侧膈神经、迷走神经及其分支。用数显卡尺测量迷走神经与膈神经在“膈神经主干起始平面”、“锁骨上平面”、“入膈肌平面”的相对距离,用读数显微镜测量各平面迷走神经和膈神经的直径。 结果 在颈部,迷走神经直径为(0.3284±0.0247)mm,膈神经直径为(0.2267±0.0164)mm,二者的相对距离很接近,无论是在“膈神经主干起始平面”还是“锁骨上平面”,平均都不超过2.5 mm;在“入膈肌平面”平面,迷走神经直径为(0.2912±0.0326)mm,膈神经直径为(0.2794±0.0282)mm,二者的相对距离较颈部远,左侧为(8.71±0.804)mm,右侧为(6.203±0.952) mm。 结论 (1)在颈部,迷走神经与膈神经的直径相差不大,相对距离很接近,二者可直接无张力缝合。(2)在入膈肌平面,迷走神经与膈神经的直径大致相同,相对距离稍远,但将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向上游离一段距离后仍可实现二者的直接无张力缝合。  相似文献   
2.
膈神经功能障碍是高位颈段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膈神经功能丧失后呼吸功能受影响,危及患者生命,即使通过呼吸机患者生命得以维持,但生活质量也相当低下。因此,恢复高位颈髓损伤患者的膈神经功能就成为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正近期,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更新了骨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目前为2017年第二版。骨肉瘤、尤文肉瘤方面,与2016年第二版相比,除了对于影像学检查、尤文肉瘤命名等加以明确、规范外,主要改动即对于新辅助化疗反应差的骨肉瘤患者,术后化疗方案推荐中"考虑更换化疗方案(2B)"改为了"维持原方案或更换化疗方案(2B)",其余改动不大。这些"改动"反映了  相似文献   
4.
枢椎大骨块泪滴样骨折的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Kahn和Schneider在1956年最早对颈椎椎体泪滴样骨折进行了描述[1]。枢椎泪滴样骨折是指枢椎椎体前下缘的骨折,这种骨折并不多见,仅占颈椎骨折的一小部分,约  相似文献   
5.
成人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多发生中、青年患者,一般由高能量创伤引起,由于治疗方式、时间选择和创伤原因的影响,往往预后不良,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能够有效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是目前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6.
颈髓损伤的死亡率为11.11%~40%[1,2].其中主要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和并发呼吸道感染,可高达81.3% [3].越高位的颈髓损伤越容易影响呼吸系统,损伤在C4以上时死亡率明显高于在C5~C7的6.45%和C8~T1的2.78%,可达42.86%(P=0.000) [1].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迷走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呼吸功能在高位颈髓损伤大鼠中的效果。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180~220g,30只)被分为实验组(20只)和对照组(10只)。实验组的大鼠行单侧迷走神经移位膈神经。对照组的大鼠行单侧膈神经与迷走神经显露、离断并游离。实验观察时间为6周。结果手术后大鼠的一般健康状况正常。肌电图显示潜伏期移植侧为(2.81±0.99)CV,健侧为(1.67±0.40)CV,波幅移植侧为(1.59±0.31)mV,健侧为(23.5±14.68)mV。呼吸频率移植侧为(87±14.46)次/分,健侧为(90±19.37)次/分。在C2横断后移植侧膈肌仍能继续工作(89.36±41.88)s。结论迷走神经移位膈神经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背景:玻璃酸钠本身特殊的理化性质决定了其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如构成细胞基质、润滑关节、促进组织损伤修复等。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注射治疗不同病程髌骨软化症的疗效。方法:76例髌骨软化症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2 mL(以髌骨内侧缘为进针点,每周1次,5周为1个疗程),根据病程分两组,病程〈3个月32例,病程〉3个月44例,随访1年观察远期疗效。结果与结论:随访1年发现病程〈3个月组的优良率达94%,远期疗效优于病程〉3个月组(优良率73%)。治疗期间无明显毒副作用,其中有5例注射后疼痛加重,可能与髌下积液未抽尽和早期穿刺技术不熟练有关,休息后一两天均得到缓解,未发生感染。结果可见玻璃酸钠是治疗髌骨软化症的有效药物,早期治疗及合理的进针点是保证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956年Schneider、Kahn[1]首次提出颈椎泪滴样骨折,它以椎体前下缘大小不等的骨折块为特点.几十年来,人们对这一损伤的发生机制、稳定性、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研究,认识到这是一种特殊损伤,并将其分为下颈椎和枢椎泪滴样骨折,现就相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