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1952~1984年诊治脊脊柱肿瘤172例。男108例,女64例。年龄3~78岁,平均38.4岁。原发良性及肿瘤样病变37例,年龄以21~40岁居多,主要为骨巨细胞瘤,其次是骨血管瘤,多系腰椎,其次是胸椎,多以颈胸腰背痛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局部肌痉挛,活动受限,压痛。  相似文献   
2.
3.
报告16例屈肘功能障碍病人采用肌移位术治疗,男10例,女6例;年龄为12~40岁;左侧11例,右侧5例;臂丛神经损伤所致11例,其中交通事故8例,煤矿事故2例,医源性损伤1例;产瘫3例,婴儿瘫1例,大脑瘫1例。采用尺侧腕屈肌移位9例,背阔肌移位3例,胸大肌移位2例,大圆肌移位1例;肱三头肌移位1例。在行肌移位术同时行肩  相似文献   
4.
长段、严重颈椎管狭窄引起脊髓受压,治疗较为困难,应用前路手术不易切除病变。采用常规后路全椎板切除,由于严重椎管狭窄,椎管内缓冲间隙几乎完全消失,操作中难免挤压脊髓,故董方春等应用揭盖式椎板切除。然而不少学者观察到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不少病员早期脊髓压迫症状改善,但由于广泛瘢痕形成和收缩,椎管径又逐  相似文献   
5.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绝大部分都发生于软组织,原发于骨者少见。近年来由于组织培养、组织化学和电镜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原发于骨的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才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自1974年Spanier等明确提出骨的原发性恶性纤维组织瘤的诊断后,在国外陆续有报告,国内  相似文献   
6.
各种原因造成的肢体骨骼缺损是临床常见的现象。在缺损段较长时,植骨修复的效果常不满意。Taylor 首创的游离腓骨移植术为修复这种缺损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用以修复外伤性胫骨缺损12.5厘米获得成功。陈中伟等。采用此法治疗先天性胫骨假关节亦获得前所未见的疗效。我院自1978年8月开始应用游离腓骨移植,至今八例,亦获得  相似文献   
7.
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约占全身恶性淋巴瘤的24~48%。消化道是结外淋巴瘤的常见部位,原发于骨者少见。本病以前称为骨的网状细胞肉瘤,自1939年 Parker 等首先报告以来,国外陆续有较多报告。Freeman 等统计1,467例结外淋巴瘤中,骨恶性淋巴瘤占4.7%,Moda 等统计299例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无选择的、经用非手术和各种手术治疗而获得长期随访的259例脊柱结核截瘫的结果进行分析,着重探讨影响疗效的各种因素,以便进一步提高和巩固疗效。临床资料我院1958年9月到1977年9月共收治309例脊柱结核截瘫。其中8例截瘫时间长,截瘫程度重,并发症多,病危入院,经抢救无效,短期内死亡;1例术后13小时死于心肌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961~1981年收治的原发性脊柱肿瘤43例。其中骨血管瘤和骨髓瘤最多,各7例。胸椎和骶椎最好发病。临床表现为疼痛,运动障碍、肿块、压痛以及神经受压的症状和体征。X线常表现为不规则的溶骨或成骨性损害,椎体病理性压缩,其上下间隙完整。诊断须结合临床、X线与病理所见。 43例中22例作肿瘤根治性或姑息性切除,20例活检后放疗或化疗。手术治疗的效果较非手术满意。根据本组资料认为,早期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脊柱肿瘤的有效方法,除对射线或抗癌药物敏感的病例外,可充分作好准备后早期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酯类在骨科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进展十分迅速。国外文献内有关自凝甲基丙烯酸甲酯骨胶泥(Bone cement)用于骨科的报导很多,到1976年仅仅在髋全关节置换成形术的应用已超过数十万例,目前已用于其它骨科手术。四川省医用高分子材料科研协作组丙烯酸酯类骨固着剂协作组(四川省化学所,成都工学院,四川医学院)在1977年成功地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粉。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