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食管癌、贲门癌病人3815例,术后确诊吻合口瘘320例,分析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按照吻合口瘘保守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内引流组(内镜直视下经瘘口放置引流管)38例,外引流组(胸腔闭式引流)282例。比较两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死亡率。结果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为8. 39%,死亡率为1. 88%,吻合口瘘与年龄、吻合口部位、术后前3天平均胃液引流量具有相关性(P 0. 05)。内引流组、外引流组拔管时间分别为(23. 50±18. 64)d,(30. 60±14. 08)d;住院时间分别为(32. 45±20. 60)d,(54. 12±25. 08)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死亡率分别为0和2. 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病人年龄60岁,主动脉弓下吻合,前3天平均胃液引流量多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内镜直视下经瘘口放置内引流,能快速改善病人症状,缩短拔管及住院时间,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3 815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0.52(44~75)岁。食管中段癌15例,食管下段癌16例。所有患者均无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仅有1例有镜下胃溃疡。所有患者均行左胸路径食管癌根治术。结果:其中26例保守治疗,治愈21例,死亡5例;5例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上消化道出血必须根据出血情况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经保守治疗后出血量仍>700 ml/d,颜色鲜红;胃管引流不通畅,胸胃显著膨胀;出血量大迅速出现失血性休克者应及时尽早再次手术治疗。再次手术治疗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4.
胸壁结核是继发于肺或胸膜结核感染的肋骨、胸骨、胸壁软组织结核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胸壁疾病,常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患者,男性较多。病变好发于乳腺与腋后线之间的第3~7肋骨处[1]。临床表现为冷脓疡或慢性窦道,往往继发于肺、胸膜或纵隔的结核病变,仅为结核病的局部表现[2]。  相似文献   
5.
正临床资料病人,女性,49岁。因间断性咳嗽、气短20d入院。既往3年前因摔伤至右侧胫腓骨骨折行手术内固定治疗。20 d前出现阵发性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气短逐渐加重,活动时明显,在当地医院行右侧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共引出胸腔积液3000mL,起初为暗红色,之后为淡黄色。入院时查体:右下肺呼吸音低,右下肺叩诊呈实音。实验室检查:胸水常规:黄色、浑浊、比重1. 018、李凡他试验阳性、白细胞600个/ul、淋巴细胞80%、中性粒细胞20%。胸水生化:总蛋白27. 2g/L、腺苷脱氨酶5u/L、乳酸脱氢酶211u/L、葡萄糖6. 12 mmol/L。血沉:50 mm/h。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片段3. 39ng/mL。  相似文献   
6.
<正>胸壁结核是继发于肺或胸膜结核感染的肋骨、胸骨、胸壁软组织结核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胸壁疾病,常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患者,男性较多。病变好发于乳腺与腋后线之间的第3~7肋骨处~([1])。临床表现为冷脓疡或慢性窦道,往往继发于肺、胸膜或纵隔的结核病变,仅为结核病的局部表现~([2])。笔者回顾2例胸壁结核囊性变患者的病历资料,病灶囊性变是胸壁结核中的一种特殊病理改变,其术中所见不同于普通胸壁结核,手术方式与常规胸壁结核病灶清除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let-7a-1前体和K-ras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两者的内在联系.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20例食管癌和正常食管黏膜中let-7a-1前体mRNA和K-ras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let-7a-1前体mRNA在食管癌中低表达(<50%)的阳性率为40%(8/20),其表达量比正常食管黏膜低(P<0.05);K-ras mRNA在食管癌中高表达(>200%)的阳性率为35%(7/20),其表达量与正常食管黏膜无差异(P>0.05);let-7a-1与 K-ras的表达量同其余生物病理学特征及两者在食管癌中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let-7a-1前体在食管癌中低表达,表明其可能作为抑癌基因参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BACTEC MGIT 960(简称“MGIT 960”)和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简称“PCR熔解曲线法”)对结核性脓胸不同手术标本进行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并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150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经术前胸腔穿刺标本MTB MGIT 960阳性且MPB64单克隆抗体测定为MTB菌株,或组织病理检查表现为典型结核肉芽肿性炎伴干酪样坏死确诊)。不同手术标本(病灶组织、脓液各150份)分别进行MGIT 960液体培养和表型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PCR熔解曲线法行核酸及耐药基因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技术检测不同手术标本的病原学诊断阳性率,以及两种技术同时进行耐药性检测的40份病原学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 300份手术标本(脓液和组织),PCR熔解曲线法核酸检测MTB的总体阳性率(44.0%,132/300)明显高于MGIT 960(18.0%,54/300)(χ2=47.405,P=0.000);但前者检测组织标本的阳性率[50.0%(75/150)]明显高于脓液标本[38.0%,(57/150)](χ2=4.383,P=0.048),而后者检测组织标本的阳性率[12.7%(19/150)]明显低于脓液标本[23.3%(35/150)](χ2=5.781,P=0.024)。进一步分析MGIT 960、PCR熔解曲线法和两种技术联合检测对150例患者的病原学诊断阳性率(只要其中1种方法检测为阳性即判定该例患者为病原学阳性),结果显示:前者阳性率[30.7%(46/150)]明显低于后两者[分别为66.7%(100/150)、70.7%(106/150)](χ2值分别为38.908,48.009;P值均为0.000),而后两者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8,P=0.455)。两种方法同时进行耐药性检测的40份病原学阳性标本的检测结果显示,MGIT 960和PCR熔解曲线法对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检出率分别为20.0%(8/40)和17.5%(7/40)、17.5%(7/40)和15.0%(6/40)、17.5%(7/40)和17.5%(7/40)、17.5%(7/40)和22.5%(9/40)、5.0%(2/40)和7.5%(3/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82、0.092、0.000、0.313、0.213,P值均>0.05)。结论 结核性脓胸患者术中病灶送检PCR熔解曲线法核酸检测MTB的总体阳性率明显高于MGIT 960培养,且组织标本送检该方法检测的阳性率高于脓液标本,耐药检出率与MGIT 960表型药敏试验相近,可快速检测病原学及耐药性。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及对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18年06月西安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7例为肺结核合并肺癌,对照组36例为肺癌,术后随访至2019年06月。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吸烟情况、肿瘤标志物、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生存期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性别、年龄、症状、肿瘤标志物、结核感染T细胞检验、结核抗体、肿瘤位置、吸烟指数、体力状况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日、病理类型、病理分期、术后并发症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前明确诊断率(47.1% vs 27.8%,P=0.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方式[(常规开胸9例,胸腔镜6例,中转开胸2例) vs (常规开胸10例,胸腔镜25例,中转开胸1例),P=0.043]、手术切除范围[(亚肺叶3例,肺叶3例,肺叶及淋巴结清扫11例) vs (亚肺叶1例,肺叶1例,肺叶及淋巴结清扫34例),P=0.021]、切口长度[15.0 cm(6.5,23.5)cm vs 6.5 cm(5.0,11.5)cm,P=0.006]、术中冰冻病理确诊率(17.6% vs 63.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年、3年、4年生存率无显著差异(Log-rank test χ2=0.091,P=0.763)。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术前明确诊断率低,术中冰冻病理送检率低,术中易漏诊肺癌,根治性切除率低;肺结核合并肺癌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预后与单纯肺癌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