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减少实习护士发生护理差错事故的带教策略.方法 将20批(每批5名,共100名)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法,实验组采用加强带教法,均在实习的第6周末,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实习护士发生差错事故的种类和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进行无记名调查.结果 对2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显示:实组组通过加强带教,差错事故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通过有针对性地加强带教,可以减少实习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切除术后发生不可耐受性咳嗽(IC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12月行肺切除术的3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1例、女154例,年龄24~83岁。根据术后是否出现ICAP,将患者分为ICAP组61例和非ICAP组304例。患者肺切除术后出现ICAP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性别、吸烟史、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术前咳嗽及手术侧别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0、15.25、12.15、4.20、4.95,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无吸烟史、右肺手术、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以及术前咳嗽,均为术后ICAP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4.036、6.243、2.311、3.347、1.953,95%可信区间为2.077~7.845、3.030~12.864、1.184~4.512、1.732~6.467、1.039~3.668,P值均<0.05)。结论 女性、无吸烟史、右肺手术、气管树周围淋巴结切除以及术前咳嗽可能会导致肺切除术后ICAP的发生,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临床特点、手术指征、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10年4月自发性气胸患者163例,其中47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无效,改行进胸手术治疗,全部治愈;其中传统开胸手术治疗27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3~5cm)8例,单纯胸腔镜手术12例,并都同期行胸膜固定术(干纱布擦拭壁胸膜)。结果手术均顺利,其中6例术后持续漏气(均为慢支肺气肿继发气胸),再次开胸1例(常规开胸慢阻肺患者),其余5例以负压吸引及甲醛熏蒸后痊愈;2例术后出现包裹性胸腔积液,穿刺抽液治愈;1例术后合并有支气管哮喘术后死于哮喘持续状态。结论复发性气胸应积极予以外科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可靠有效;胸腔镜手术较传统开胸手术术恢复快、损伤小,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带膜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对2011年10~12月收治的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装备DSA的手术室局麻后经股动脉或桡动脉导入人工导管,以内支架固定于动脉壁上,将血液与瘤壁隔绝,针对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护理。结果 5例患者主动脉内支架均置入成功,2例患者术后出现低热反应,1例患者术后出现腔隙性脑梗塞,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全组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准备实施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加强血压和疼痛的观察与护理,预防夹层撕裂,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相关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问题,能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肺癌及其转移瘤所致的病死率居当今世界癌症病死率之首,并且近20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出了与日俱增的趋势[1]。吸烟是其最主要的致病因素,而烟草所导致的基因方面的损害也是肺癌发生发展的首要条件[2]。有研究表明,有数百种的基因都与肺癌的发病有关[3-4],例如P53、Rb以及  相似文献   
6.
王祖义  黎传奎  王萍  刘学刚  唐震  汪国文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1):1148-1149,F000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肿瘤间质淋巴管生成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抗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Elivision法)对68例NSCLC术后石蜡切片进行染色,观察肿瘤间质和癌旁组织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结果①癌旁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平均值为7.50±0.21(3.5~11.4),肿瘤组织间质中LVD为11.91±0.60(4.5~21.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按有无淋巴结转移分组,68例NSCLC肿瘤组织间质中淋巴结阳性患者LVD平均值为15.73±0.74,淋巴结阴性患者LVD平均值为8.31±0.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未分化)进行分组,其LVD分别为9.42±0.54和15.46±0.8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Ⅰ、Ⅱ和Ⅲa期进行分组,其LVD分别为8.21±0.32,15.19±1.04和15.20±1.01,各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在分期较晚的肿瘤和有淋巴结转移的肿瘤中显著增高,从而有望为NSCLC抗淋巴管生成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中卵圆钳幽门扩张法预防术后早期幽门梗阻的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2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食管、贲门癌患者69例,随机分为扩张组(36例)及对照组(33例)。扩张组在手术中用卵圆钳扩张幽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术后2周内各死亡1例。60例术后随访3—6个月。扩张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快、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无器械扩张相关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出现返酸及幽门梗阻6例,功能性幽门梗阻1例,发生吻合口瘘2例。扩张组术后第5大胃管引流量、钡剂造影通过幽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贲门痈术中采用卵圆钳扩张幽门,有利于术后胸胃排空和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早期幽门梗阻及食管胃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8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7例食管穿孔和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自发性食管破裂6例,食管异物致穿孔8例,医源性损伤3例.2例因病情危重家属放弃治疗,1例因全身状况差无法耐受手术行保守治疗,14例行手术治疗(13例开胸,1例颈部切口).保守治疗患者死亡,手术治疗者死亡2例,12例痊愈出院.对食管穿孔和食管破裂应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中D-loop区突变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方法:提取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细胞的线粒体DNA (mtDNA),PCR扩增D-loop区并进行测序,然后以人类基因组中的D-loop区序列为对照,分析基因突变。结果:2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mtDNA的D-loop区均发生突变,总突变数265个,其中癌组织特异性突变69个,癌旁组织特异性突变96个,共同突变50个,突变主要集中于D-loop的HVRII区。结论:线粒体DNA中D-loop区的突变主要集中于HVRII区,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术后心外膜临时起搏器的护理方法。方法 25例患者使用临时起搏器,男性15例,女性10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5例,先天性心脏病9例,冠心病1例。全部病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术,手术在关闭心包前将2根临时起搏器导线缝与右心室心外膜,导线经心包在剑突下切口引出与体外临时起搏器连接。应用R波抑制型(按需型)临时起搏器,根据需要设置起搏频率、起搏阈值和灵敏度。结果全组25例患者,21例术后康复出院,2例Ⅲ度AVB安装永久性起搏器,2例术后因低心排等原因死亡。结论临时起搏器是心脏外科术中各种原因引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及其它药物那难以纠治的心律紊乱的一种有效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