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9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56例。结果56例均一次性交锁成功,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膝关节活动正常,无关节黏连,无主钉断裂或锁钉松退,骨折均达骨性愈合。结论采用带锁髓内钉扩髓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只要适应症选择合适,操作方法得当,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藻生物胶用于体外抗炎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实验、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实验及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实验探索海藻生物胶的抗炎作用。设立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海藻生物胶高、中、低剂量组,喷涂患处,每天1次,连续7 d。结果海藻生物胶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海藻生物胶高、中、低剂量组均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海藻生物胶高剂量组显著抑制小鼠耳廓肿胀(P<0.05),海藻生物胶在不同给药时间均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肿胀(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海藻生物胶可抑制棉球诱发所致小鼠炎症的肉芽增生作用(P<0.05);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海藻生物胶高剂量组也可抑制小鼠棉球肉芽肿增生。结论海藻生物胶具有体外抗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谷氨酸钾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在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肝性脑病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谷氨酸钾注射液,60 mL加入到生理盐水50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乳果糖口服溶液,30 mL/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生化学指标和Child-Pugh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44%、92.9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氨、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生化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hild-Pugh评分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Child-Pugh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果糖口服溶液联合谷氨酸钾注射液治疗肝性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精神状况,降低血氨水平,改善肝脏功能,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丽  方梦可  吴艳  殷刚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10):2718-2721
目的 分析2015-2017年湖北省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湖北省肿瘤医院2015-2017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相关用药信息,对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品排序比(B/A)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2015-2017年,麻醉性镇痛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增加;销售金额前3位的分别为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硫酸吗啡缓释片。麻醉性镇痛药物的DDDs排序基本稳定,DDDs前3位的分别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硫酸吗啡缓释片和盐酸氢吗啡酮注射液。2015年磷酸可待因片、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盐酸吗啡片(10、30 mg)的B/A为1.00。结论 2015-2017年湖北省肿瘤医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在无创给药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上皮细胞PCNA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时肠道上皮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健康成年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和IIRI组,后者又分IIRI 6,12,24,48 h共4组,每组10只.分别于上述时段剖杀小鼠取小肠组织,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小肠黏膜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以24 h组最显著.PCNA表达于隐窝细胞的细胞核内,主要定位于隐窝的中上部.与对照组相比,PCNA指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24 h组PCNA表达最少,48 h开始增多.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肠黏膜细胞中PCNA表达先降后升的改变可能与肠道黏膜损伤后自身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6.
张福仁  黄薇  陈树民  孙良丹  刘红  李毅  崔勇  颜潇潇  杨海涛  杨荣德  初同胜  张弛  张林  韩建文  于功奇  权晟  于永翔  张铮  史本青  张连华  程晖  王昌媛  林燕  郑厚峰  付希安  左先波  王强  龙恒  孙一萍  程义林  田洪青  周伏圣  刘华绪  陆闻生  何素敏  杜文莉  沈珉  金祺祎  王颖  Hui—Qi Low  Tantoso Erwin  NinghanYang  李金勇  赵欣  娇曰林  毛立国  殷刚  姜珍霞  王晓东  于京平  胡宗厚  巩翠华  柳玉强  刘瑞玉  王德民  魏东  刘金献  曹巍鲲  曹恒仲  李永平  阎维国  魏世玉  王奎军  Martin L Hibberd  杨森  张学军  刘建军 《中国麻风杂志》2010,(1):1-4
背景:由于麻风分枝杆菌宿主的局限性和难以在体外培养,限制了对麻风病的研究及其生物学方面的了解。宿主的遗传因素不仅影响对麻风菌的易感性,也影响麻风病的病程。方法:采用IlluminaHuman 610-Quad BeadChips对706个麻风病例及1225名正常对照人群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扫描的结果采用PUNK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可能阳性的93个SNPs位点在3254个麻风病例及5955名正常对照中验证,以确定麻风病的易感基因。同时我们在麻风病的不同临床型别中进行了异质性检验,以期发现与型别相关的易感基因。结果:(1)研究发现位于6个区域的15个SNPs达到了全基因关联研究水平(P〈1.0×10^-8),定位了6个麻风病的易感基因:HLA—DR,RIPK2,TNTSF15,CCDC122,C130RF31和NOD2。另外IBRK2基因对应SNP的P值为5.10×10^-5,提示该基因可能为麻风病的易感基因。(2)研究发现5个SNPs在多菌型麻风病中的遗传效力强于少菌型。结论:位于调节固有免疫NOD2介导的信号通路中基因的变异与麻风病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IRI)后肠上皮R-Spondin1(RSpo1)mRAN和β-链接素(β-catenin)mRAN的变化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昆明小鼠50只,分为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40只).对照组仅作剖腹手术.实验组小鼠麻醉后夹闭肠系膜动脉20 min后松夹,然后再分为4组,即再灌注6 h(A组),12 h(B组),24 h(C组)和48 h(D组)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小肠组织RSpo1和β-eatenin mRNA的表达.结果 IIRI后6,12,24,48 h小肠绒毛高度逐渐递增,前3个时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8 h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β-catenin表达变化和小肠绒毛高度变化趋势一样,但其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BSpo1表达在IIRI后6 h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12 h表达逐渐增加,24 h达到高峰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后其表达迅速下降,48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能抑制β-catenin和早期BSpo1表达,诱导中期RSpo1表达.两者均与肠道上皮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参与肠黏膜受损后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脊髓损伤(SCI)呈高发生率、高致残率、高耗费、低死亡率的新特点[1].SCI与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CII)后所引起神经元凋亡有密切关系.我们采用SCII动物模型[2],观察甘草酸二铵(DG)对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作用,探讨DG保护SCII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tressurinaryincontinence,SUI)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压力性尿失禁51例采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带术治疗23例,药物和功能训练治疗28例。结果:手术治疗组23例手术时间平均35min,出血量平均15ml,随访患者3~23月, 21例(91 .3% )治愈, 2例明显改善。4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术中膀胱损伤3例,术后尿潴留1例。非手术治疗28例2例治愈, 18例有不同程度地改善, 8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1 .4%。结论: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带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十分有效的微创方法,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殷刚  张明军  马青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988-989
目的介绍应用国产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CHP)治疗肩锁关节脱位与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CHP固定治疗27例POSTⅢ、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所有病例均采用将钢板插入肩峰下关节囊外,复位后钢板置于锁骨上螺钉固定,仅修补肩锁韧带及肩锁关节囊,未做刻意的喙锁韧带修复。结果随访3-24个月,平均12.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9-12个月取出内固定,无再次骨折及脱位发生。采用Karlsson分级标准进行疗效评价:A级21例,B级4例,C级2例。结论锁骨钩钢板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