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3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P16、P15、P14基因5'CpG岛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基因甲基化程度,χ^2检验分析其甲基化程度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间关系。结果 膀胱移行细胞癌P16、P15、P14 5'CpG岛甲基化扩增阳性化率分别为27.5%、17.5%、35%,而正常膀胱组织中均未检测到三种基因5'CpG岛甲基化。P16、P14基因甲基化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分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P15基因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P15、P14基因在膀胱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较高,三种抑癌基因5'CpG岛异常高甲基化,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肾癌患者组织蛋白酶B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组织蛋白酶B在肾癌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组织蛋白酶B在肾癌患者癌组织和癌周组织中阳性的表达。结果 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平均标记指数在癌组织较癌周组织明显增高 ,两者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结论 组织蛋白酶B在癌组织中表达增强表明 ,组织蛋白酶B与肾癌恶性表现相关 ,是肾癌患者临床监测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据认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实体肿瘤血管生成和生长的重要成分。本实验通过研究VEGF在肾细胞癌的表达 ,探讨其在肾细胞癌中的作用。方法 肾细胞癌患者血清标本 2 4例 ,健康对照 2 0例 ,定量SABC ELISA法行血清中VEGF测定。结果 肾细胞癌患者血清VEGF中值 ( 4 76pg/ml)较对照组( 312pg/ml)明显增高 (P <0 0 1)。结论 血清VEGF值于肾细胞癌相关 ,可作为肾细胞癌的监控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全切后改良MainzⅡ式膀胱术的术后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MainzⅡ膀胱术治疗膀胱癌患者96例,通过监测肾功能和尿控情况,观察有无逆行感染及切口感染、肾积水、肠瘘等并发症,并做生活质量评分(QOL),从而判断手术疗效。结果:9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10h,平均6h;出血量200~1 000ml,平均400ml。随访6~36个月,96例患者均无尿失禁;排尿次数1次/2~5h,平均1次/3h,每次尿量100~500ml,平均300ml;5例逆行感染,12例切口感染,9侧肾积水,其中3例双侧肾积水,25例轻度高氯性酸中毒,2例肠瘘,1例术前肾积水术后肾萎缩,肿瘤复发转移5例,4例死亡。QOL为0~5分,平均2.5分(介于满意和大致满意之间)。结论:改良MainzⅡ式膀胱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一种可控性尿流改道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关于HOLBT和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比较性研究文献。按Cochrane操作手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文献质量后, 采用RevMan 5.2软件分析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和术后2年复发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 共1 338例患者, 其中HOLBT组621例, TURBT组717例。HOLBT组的手术时间较短, 术中出血量较少, 而闭孔反射和膀胱穿孔明显低于TURBT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2年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 HOLBT与TURBT的疗效相当, 但安全性优于TURB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二聚体含量在膀胱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手术创伤对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43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D-二聚体测定。结果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非肿瘤患者及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水后膀胱肿瘤患者及非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肿瘤患者高于非肿瘤患者(P<0.01)。结论膀胱肿瘤患者体内处于继发性纤溶活性增高状态。手术创伤可增强肿瘤患者和非肿瘤患者血浆纤溶活性增高状态。  相似文献   
7.
肾透明细胞癌膀胱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76岁。1992年患左管肿痛,胸部X线片示双肺散在转移病灶,行左肾肿瘤根治术,病理诊断为左肾透明细胞癌,后双肺转移病例:逐渐增多,未见其他部位转移病灶,于1997年5月患者出现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间歇性发作。7月B超检表提示膀胱右侧壁及左侧近预部实性占位性病变。CT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及左侧近顶部各有一32mm×25mm及10mm×0.8mm实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为膀胱多发性肿瘤。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右侧输尿管口外上方有一35mm×25mm菜花样占位性病变,有蒂,基底较宽,表面出血、坏死。左侧近顶部有一10mm×10mm菜花样占位性…  相似文献   
8.
9.
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附6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行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手术体会及长期随访结果.方法:从1988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有6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 回肠新膀胱术.回肠新膀胱术采用回肠末端肠段,作对系膜缘切开,然后将回肠片U形排列缝合,间断内翻缝合重建膀胱颈,输尿管行黏膜沟再植.对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尿控情况、肾功能、影像学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除1例围术期死亡外,其余患者随访12~168个月.共死亡13例.并发症为肾功能不全1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9例、膀胱输尿管反流6例、尿漏5例、出血4例、切口疝4例、尿道狭窄3例、尿道复发1例.42例患者尿控效果满意.结论:经过长期随访,我们提出的新型原位回肠膀胱术是一种效果良好、并发症较低的尿道改道术,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Ki—67与恶性肿瘤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i-67作为识别存在于增殖细胞周期中除G0期细胞外的所有期中核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测定各种肿瘤的增殖活性。因其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故成为临床上监测人类恶性肿瘤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