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斯钙素‐1基因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乳腺癌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及30名健康人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斯钙素‐1的表达水平;比较其中6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斯钙素‐1与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25、糖链抗原153)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斯钙素‐1表达率为45.0%,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为2.5%,健康人中不表达。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斯钙素‐1阳性检出率为45.0%,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为30.0%,外周血斯钙素‐1阳性检出率高于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结论外周血斯钙素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可能成为新的用于乳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和探讨新辅助化学治疗(NAC)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LAB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院头颈乳腺外科收治Ⅱb、Ⅲa和Ⅲb期LABC患者80例,根据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NAC 2~3个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2周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排除禁忌证后即行改良根治术治疗;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率、局部复发及肿瘤转移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5.0%和42.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瘤转移率为12.5%,复发率为12.5%,对照组患者的瘤转移率为32.5%,复发率为22.5%,观察组患者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70.0%和42.5%,对照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40.0%和17.5%,观察组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显著提高LABC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能降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复发率和转移率.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施行的单侧甲状腺手术359例的临床资料。颈前低领弧形小切口(LI)110例,单侧锁骨上斜切口(Sup-I)159例,单侧锁骨下斜切口(Sub-I)90例,将三组术前、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出院,术后随访3~24个月,复查无肿瘤残留及复发。在切口平均长度、手术平均时间、平均失血量等指标上,3组间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上,3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例数均为1例,无统计学意义;但3组中伤口瘢痕粘连分别为:10、1、0,LI切口明显高于另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而美容满意度Sub-I组优于LI及Sup- I组(P<0.001)。结论 对单侧甲状腺结节经由锁骨下斜切口侧入路手术安全、切口粘连的并发症少,且术后瘢痕隐蔽,颈部外形美观。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的效果及对造血功能、静脉血栓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行AC-T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造血功能、D2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D2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小板、D2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D2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乳腺癌疗效更佳,患者造血功能显著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风险显著降低,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N1~3期乳腺癌患者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为腋窝淋巴结阳性患者在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中的上肢淋巴结保留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45例初诊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逆行腋窝淋巴结示踪术(ARM),成功显影上肢淋巴结42例,对42例患者均行ALND(包括上肢淋巴结),每例患者检出黑染的上肢淋巴结1~3粒,平均(2±0.9)粒;未黑染的腋窝淋巴结15~37粒,平均(26±6.9)粒。将所有检出淋巴结均送病检以了解上肢淋巴结转移情况及腋窝淋巴结分期情况。结果 N1期患者有26例,其中1例患者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2期患者10例,其中2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N3期患者有6例,其中5例上肢淋巴结检出转移癌。结论 N1~3期乳腺癌患者以纳米碳混悬液行ARM术是可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癌可以同时合并上肢淋巴结转移,证明两者互有交通,因此N1~3期乳腺癌患者ALND时仅以腋窝淋巴结的病理分期来决定上肢淋巴结保留与否不严谨,需要寻找更加可靠的方法来评估上肢淋巴结保留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血清TK1在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头颈乳腺外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60例,收集160例患者血清样本,其中乳腺良性肿瘤40例,乳腺癌12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患者40例,比较不同病理参数下TK1水平差异,分析血清TK1在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期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TK1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各期血清TK1水平均较乳腺良性肿瘤组高(P0.05);乳腺癌II期及III期患者血清TK1水平高于0期、I期患者(P0.05);血清TK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HER-2水平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K1在乳腺癌各分子分型中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K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对乳腺癌预后评估和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9.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节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方法〓资料来源于2005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41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完整病案病例。诊断方法通过检测甲状腺抗体;超声、CT查、同位素扫描;细针或粗针穿刺活检联合检查。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甲状腺结节而进行手术治疗,根据患者结节的病变范围,主要采取甲状腺全切、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415例中:单纯桥本氏甲状腺炎157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毒性甲状腺肿18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146例,合并甲状腺腺瘤31例,合并甲状腺癌63例。结论〓桥本氏甲状腺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应采用采取多种检查手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避免手术不必要手术,但疑有恶变或产生压迫症状者应积极手术。以往诊断出现结节即采取手术的方法不符合当前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区段切除手术中应用体积移位技术对保持乳房外形的意义。方法 2006年7月~2012年7月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行乳腺肿物区段切除术后较大范围缺损致局部畸形患者159例,根据皮肤和腺体缺损情况制备带蒂腺体瓣(或带腺体皮瓣)行体积移位术修复缺损,根据乳房美学重塑乳房外形。结果 12例患者合并伤口积血积液,经注射器抽吸痊愈,159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30个月,6例患者患侧乳房体积较健侧小,但患者能接受这种不对称,其余患者双侧乳房外形对称,伤口无塌陷,无乳头凹陷、偏歪等畸形,对术后乳房外形满意。结论乳腺体积移位技术安全、可行,对乳腺区段切除术后形成的皮肤及腺体缺损所致的潜在乳房畸形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