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CT血管造影(CTA)和血管三维重建技术评估肠系膜下动脉(IMA)及其分支的解剖结构、变异及走行等情况,以期为腹腔镜结直肠手术提供术前参考和术中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就诊,具有完整影像资料和病历资料,能够进行血管三维重建的结直肠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结肠系膜旋转不良(PDM)的影像学特征、PDM对腹腔镜结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手术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同一术者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手术的16例PDM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增强CT后处理的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和最大投影密度(MIP)技术来诊断及分析PDM的影像学特征;采用肠管悬吊法显露直肠后间隙,通过头侧中间入路解剖肠系膜下动脉(IMA),并对其手术结局进行初步分析。结果 16例合并PDM的结直肠癌病人占同期520例手术的3.1%(16/520),其中男性13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58.5岁,中位体重指数25.3。应用MPR-MIP技术测量PDM相关影像学指标,其主要表现为:IMA偏向腹主动脉左侧为9例(56.3%),偏向右侧为7例(43.7%);肠系膜下动脉分型为I型5例(31.2%),Ⅱ型3例(18.8%),Ⅲ型8例(50.0%);IMA至左结肠动脉的中位距离为1.7 cm(0.9,2.2),IMA至边缘血管弓距离为3.2 cm(1.7,3.8),IMA至结肠壁4.0cm(2.6,4.9)。围手术期结果为:1例(6.3%)病人中转开放手术处理IMA;4例(25.0%)因边缘血管弓损伤致肠管缺血被迫游离脾曲;2例(12.5%)病人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结论 降结肠右侧缘位于左肾门内侧可作为PDM诊断的标准;CT后处理MPR和MIP技术可快速、准确评估PDM病人IMA分型及血管变异,可为腹腔镜手术提供参考。采用肠管悬吊法显露直肠后间隙和头侧中间入路解剖IMA可降低PDM病人中转开放手术和边缘血管弓损伤的风险,从而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21年2月由同一手术团队收治的381例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总体发生率为9.1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漏在性别、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是否保留左结肠动脉(LCA)、侧方淋巴结清扫、吻合口距肛缘距离及肿瘤N分期的分组中存在差异。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新辅助同步放化疗[OR(95%CI):5.213(2.214~12.272);P=0.000]、未保留LCA[OR(95%CI):2.725(1.186~6.261);P=0.018]、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OR(95%CI):3.104(1.126~8.559);P=0.029]。结论 新辅助同步放化疗、未保留LCA及吻合口距肛缘距离≤2 cm是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LPE)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的可行性、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64例)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109例)收治, 经术前影像学或术中发现的原发直肠肿瘤侵犯全直肠系膜切除层面以外、及侵犯邻近组织脏器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cT4b)并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PE)治疗的共计173例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2例行LPE的患者为LPE组, 91例行开放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OPE)的患者为OPE组, 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生存情况(1、3、5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以及1、3年累计局部复发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除新辅助治疗外, LPE和OPE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PE组手术时间(319.3±129.3)min, 短于OPE组的(417.3±155.0)min(t=4.531, P<0.001), 术中出血175(20~2 000)ml, 少于OPE组的500(20~4 500)ml(U=2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19年1月至8月行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146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保留LCA的腹腔镜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术中及术后数据资料完...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经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获病理完全缓解(pCR)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26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并接受手术治疗。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R与肿瘤位置、肿瘤T分期、肿瘤最大直径、肠壁外血管侵犯(EMVI)、直肠系膜筋膜(MRF)侵犯等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性,比较pCR组与非pCR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的差异。结果 术前T分期为T3期[OR(95%CI)=3.978(1.227~12.897),P=0.021]、肿瘤最大直径<4 cm[OR(95%CI)=2.439(1.046~5.685),P=0.039]、肿瘤距齿状线≤5 cm[OR(95%CI)=3.154(1.229~8.094),P=0.017]是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经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获得pCR的独立影响因素。pCR组患者的5年DFS(82.1% vs 67.6%,P=0.046)和OS(87.2% vs 68.5%,P=0.015)均优于非pCR组患者。结论 术前T3分期、肿瘤最大直径<4 cm、肿瘤距齿状线≤5 cm直肠癌患者是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潜在获益人群,并且获pCR患者的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7.
盆腔侧方淋巴结(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LPLN)是中低位直肠癌常见的淋巴回流通路,有14%~30%的局部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同时合并LPLN转移。然而,术前诊断的遗漏和不规范的治疗是导致术后LPLN复发的常见原因,同时也是诊疗中的难点之一。目前,侧方淋巴结清扫术(lateral pelvic lymph node dissection,LPLND)的价值与意义,在国际上尚存争议。近些年来,新辅助放化疗(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nCRT)与LPLND相互替代的治疗模式趋于融合,逐渐形成了一套精确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同时,随着外科器械设备的更新与淋巴结示踪剂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以往制约LPLND的因素逐渐消失,可逐渐在临床推广开展。但针对直肠癌LPLN转移的治疗策略、nCRT后LPLND的适应证、预后价值、有效清扫范围、安全性仍存在诸多问题,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影响早发性局部进展期直肠腺癌(LARC)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的因素。方法本研究为观察性回顾性研究, 遵循《加强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报告》(STROBE)报告指南。纳入SEER肿瘤登记数据库中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全年龄段原发性LARC患者的临床资料, 提取的数据包括患者确诊时的年龄、性别等人口特征;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神经浸润、癌结节、肿瘤直径、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等肿瘤特征;放疗、化疗、淋巴结清扫数等治疗情况;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等结局。根据确诊时年龄50岁为界, 定义早发和晚发性LARC, 并进行组间差异比较, 评估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与组间比较共同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对早发性LARC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采用M(Q1, Q3)对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进行描述, 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 多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共计纳入5 048例LARC患者, 年龄27~70岁, 其中早发性LARC患者1 290例(25.55%), 晚发性LARC患者3 758例(74.45%)。早发性LARC神经浸...  相似文献   
9.
肛周脓肿是肛门部最常见疾病,青年男性多见,发病率较高,多由肛腺感染引起,向肛周间隙蔓延,最终形成脓肿。还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肛周脓肿,例如炎症性肠病,血液肿瘤等。肛周脓肿无论是原发于肛腺感染还是全身疾病导致局部脓肿,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案为肛周脓肿的切开引流,同时也符合外科感染的治疗原则。但切开引流术后肛瘘的形成率较高,肛门部脓肿常无固定,手术处理不当可能将潜在腔系残留,导致脓肿的复发及肛瘘形成。笔者根据肛门周围解剖结构的特点,采用"三间隙引流"对肛周脓肿行彻底的敞开引流,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述评就肛周脓肿的术式选择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预防性造口永久化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医师在进行临床决策时, 需要权衡和考虑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风险。为方便临床评估, 本研究分析腹腔镜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ISR)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预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取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1例经内镜及病理确诊为原发性低位直肠腺癌、行LISR并行预防性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结直肠多原发癌、因肠梗阻或出血或穿孔而行急诊手术者以及未完成18个月的随访者。其中男性258例, 女性113例, 年龄(58.8±11.2)岁, 体质指数(23.7±3.1)kg/m2。通过R软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按约7∶3的比例选择23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 剩余97例患者作为验证组。本组病例均在术前由造口师确定造口部位, 选择距离回盲部30 cm的末端回肠行预防性造口。观察全组患者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情况, 以及可能影响建模组患者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临床因素。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定义为术后18个月时患者预防性造口无法还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ISR预防性造口永久化的术前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