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1.
患者男,44岁,主因"肝内占位性病变"就诊。2008年4月CT:肝S7段约1.3cm多血供结节;2009年1月复查CT见病灶增大至2.9cm;MRI结果与CT相符。患者7年前被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随后接受青霉胺治疗和低铜饮食。既往无肝炎、血吸虫病史,无药物中毒史,不嗜酒。父母为近亲结婚,姐姐曾患肝豆状核变性并死于肝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目的根据碘油沉积类型的不同评价巨块型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方法巨块型肝癌TACE术后1个月行MSCT扫描,选择肿瘤最大层面测量并计算碘油沉积最大横截面积与瘤体最大横截面积之比,根据比值,确定碘油沉积的类型并分组:密实型、部分充填型及稀疏型,比较三组术后甲胎蛋白(AFP)的变化情况及生存率。结果死亡100例(85.5%),仍存活14例(12.0%),失访3例(2.6%)。全部病例完全缓解2例(1.7%),部分缓解34例(29.1%),病情稳定47例(40.2%),进展34例(29.1%),中位生存时间14个月,1、2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是59.8%、17.1%及4.3%。三组术后AFP的变化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实型优于其他两组。三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0个月、11个月及6个月;1、2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2%、29.4%、9.8%,45.3%、9.4%、0及7.7%、0、0,三组生存曲线比较,A组生存期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 巨块型肝癌TACE术后的疗效,碘油沉积密实型优于部分填充型及稀疏型。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起病多隐匿,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常被忽视和漏诊,而且门静脉性质对患者的预后、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影像学上鉴别诊断PVT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一、超声超声是确定肝癌患者有无血管内癌栓较为简单、易行和可靠的诊断方法。1.二维超声:PVT的二维超声表现为门静脉腔内血栓回声、门静脉侧支循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对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并评价此标准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病房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201例肝细胞癌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规律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然后根据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位置不同而分为4型,并相应的分成四组(I-Ⅳ组),最后对各组进行疗效和生存等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总缓解率为5.5%;有效率为48.3%;3个月、6个月、1年、2年及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0%、81.1%、49.8%、15.4%和5.0%;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I-Ⅳ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0个月、11个月、9个月和3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癌栓分型,凝血酶原时间,治疗次数和疗效为影响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在肝脏功能储备良好的情况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是肝细胞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并且随着合并门静脉癌栓位置不同,预后也不同,对I型,Ⅱ型和Ⅲ型门静脉癌栓疗效较为显著,预后相对较好,但Ⅳ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根据注入碘油剂量的不同,把符合纳入标准的肿块型肝癌病例分成两组,比较两组碘油沉积情况、术后甲胎蛋白的变化情况及生存率.结果:A组(大剂量组)碘油沉积情况优于B组(常规剂量组),以密实型沉积为主;甲胎蛋白下降所占百分数优于B组,碘油沉积与甲胎蛋白下降呈正相关.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26.2%及7.7%,高于B组生存率,两组在统计学上存在差异.两组化疗栓塞术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大剂量碘油介入治疗肿块型肝癌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评价DSA在中心型肺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接受介入治疗的中心型肺癌(其中,鳞癌31例,小细胞癌20例)患者,男38例,女13例,年龄41~80岁(中位年龄67岁)。将支气管动脉化疗灌注(BAI)时DSA发现的肿瘤血管与术前肺部增强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对比,分别依据DSA、CT进行TNM分期,比较两种分期方法中≥Ⅲa期及〈Ⅲa期肺癌分期之间有无差别,并计算两种检查方法各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51例术前CT分期≥Ⅲa期18例,〈Ⅲa期33例;DSA分期≥Ⅲa期42例,〈Ⅲa期9例。CT检查敏感度33.33%,特异度58.33%;DSA敏感度100%,特异度75.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心型肺癌分期中,DSA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CT,对确定肺癌临床分期与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不同年龄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疗效是否存在差别.方法:对2006-01/2011-07收治的PHC患者367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青年组≤44岁(n=46),中年组45-59岁(n=172),老年组≥60岁(n=149),对不同年龄组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模型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36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6mo,1-,2-,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8.8%、65.6%、35.1%、15.8%,中位生存时间为18mo.不同年龄组原发性肝癌患者6mo,1-,2-,3-年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肿瘤大小在3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P=0.076),但老年患者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例明显高于青年组(20.1%vs8.7%).结论:老年组的生存期优于中年组及青年组,而青年组最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前后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模式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符合纳入标准的127例PHC患者,所有病例均接受规律的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然后将治疗前后血清AFP值的变化情况划分成转阴、下降、不变及上升等4种变化模式,并把纳入病例分成相应的A、B、C和D 4组,最后对各组进行疗效和生存等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部病例总缓解率19.7%;无进展率为71.7%;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3、6个月,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2.9%、84.3%、63.0%、22.8%和7.1%;A与B组,A与C组,A与D组,B与C组,B与D组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体力状态和门静脉癌栓为影响PH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AFP变化模式对PHC TACE后的疗效具有临床指导作用,转阴或下降模式的生存期与不变或上升模式相比,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