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后非前哨淋巴结(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9月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837例双染料示踪法SLNB有1~2枚转移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乳腺癌患者资料,分为非SLN有转移组(54例)和无转移组(783例),采用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肿瘤直径、病灶位置、脉管侵犯、病理类型、多发病灶、SLN转移灶类型、分子分型、ER、PR、HER-2、Ki-67等临床病理特征,采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组织学分级和SLN转移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腋窝非SLN转移的危险因素。 结果2组患者的肿瘤直径、脉管侵犯、组织学分级、SLN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40、45.882,Z=-2.225、-4.540,P=0.047、<0.001、0.027、<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脉管侵犯、SLN转移率≥50%且<100%和SLN转移率为100%均为影响非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OR =4.826,95%CI: 2.675~8.706,P <0.001;OR=3.822,95%CI:1.538~9.501,P=0.004;OR=4.761,95%CI: 2.014~11.256,P<0.001)。 结论有脉管侵犯或SLN转移率≥50%的乳腺癌患者,非SLN转移的风险增加,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的切除方式、血流阻断技术应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1月至2016年12月457例接受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并予以评价分析。利用软件SPSS 22.0版本进行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术后并发症及其他指标采用频数及%表示,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5年间共行腹腔镜肝癌肝切除457例,其中解剖性肝切除术183例,切除范围:单肝段15例(8.2%),两肝段112例(61.2%)和大范围肝切除56例(30.6%)。腹腔镜下肝切除采用悬吊法有15例;单用Pringle手法167例;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65例,其中不解剖肝门的入肝血流阻断10例;Pringle手法联合肝下下腔静脉阻断80例。该组病例总的手术时间为(270.7±91.4)min,术中出血量为(413.2±257.5)ml,中转开腹手术4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7.8%,术后3个月内死亡率0.6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2±3.1)d。结论腹腔镜肝癌肝切除术在临床已经广泛开展,各类血流阻断技术安全有效的应用到术中出血的控制,并且对大范围和肝段肝切除亦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