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前后白介素-18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浆置换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IL-18的影响。方法将5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内科基础治疗上加用血浆置换,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IL-18的含量。结果治疗组血浆IL-18较对照组下降尤为明显,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L-18随血浆置换次数的增加有下降趋势。结论血浆置换可明显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IL-18水平,从而减轻细胞因子介导的肝细胞损害,从而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8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肝功能及血糖检测结果进行探讨分析(实验组),并从同期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原发性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实施了胰岛素、C肽释放及OGTT测定。结果所有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胀、乏力、纳差等典型的肝病特征,但只有4例出现"三多一少"等糖尿病典型症状。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含量的平均值为(6.9±2.5)mmol/L,饮食后2 h血糖含量的平均值为(12.9±2.7)mmol/L。OGTT结果的比较表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在空腹时血糖水平比原发性2型糖尿病低,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用餐后1、2、3 h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胰岛素释放结果及C肽释放水平的比较表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在任何时间段均比对照组高,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典型,主要特征为饮食后高血糖,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为胰岛素。  相似文献   
3.
刘莉  陈悦  柯昌征  刘国华  李东  马德强  穆敬平 《肝脏》2007,12(5):346-350
目的应用荟萃分析评价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国内文献的疗效。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有关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8个RCT(n=578)研究拉米夫定100mg/d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纳入文献的总体方法学质量较高,4篇Jadad评分为3分以上,但在随机化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的使用方面重视不够。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拉米夫定可明显促使ALT复常,对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内使用拉米夫定对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期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组的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是安全的,它可使ALT复常,降低Child-Pugh评分,但对远期HBVDNA和HBeAg阴转率尚无足够证据说明。  相似文献   
4.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HA、LN、PCⅢ可以反映肝纤维化程度已经得当到公认[1~ 4]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转化的中间环节 ,此阶段为一个可逆的病理过程[5] 。为研究γ -干扰素对肝纤维化的逆转作用 ,我科使用γ -干扰素治疗了 5 5例慢性肝炎患者 ,取得了理想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临床资料治疗组 5 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系我科 1999~ 2 0 0 1年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4 1例 (75 % ) ,女性 14例 (2 5 % ) ,年龄 2 1~ 5 6岁 ,平均年龄 34.6 7± 11.2 2岁。对照组 5 3例系我科同期住院患者 ,性别 ,年龄及肝功能状态同治疗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31例患者给予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一次,观察患者病死率、病毒量、血清病毒标志物及生化指标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病死率为32.2%,较对照组54.8%明显下降,病毒量明显减少,生化指标改善。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似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是目前辅助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手段.我科自1998年来采用血浆置换治疗肝炎患者,疗效显著.但在治疗中及术后不同程度地发生各种并发症.现将我科2002年9月-2006年9月应用PE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98例术中及术后产生的各种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了统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occlusive disease,HVOD)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2015年确诊HVOD的15例肝小静脉闭塞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15例患者CT平扫表现为肝脏增大,肝实质密度均匀减低,增强呈"地图状"强化,门脉期明显;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段变细,肝静脉显示欠清晰。病理学表现为肝窦淤血、扩张,肝细胞出现不同程度变性、坏死。结论病理检查对确诊肝小静脉闭塞病影像诊断有重要价值,CT增强检查是诊断肝小静脉闭塞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及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NF-α、IL-10及IL-18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18的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同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血浆置换组治疗后血清TNF-α及IL-18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浆置换可降低血清TNF-α、IL-18的水平,并且升高IL-10的水平,通过调整细胞因子的平衡,保护肝细胞,促进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国内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有关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8个RCT(n=578)研究拉米夫定100mg/d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纳入文献的总体方法学质量较高,4篇Jadad评分为3分以上,但在随机化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的使用方面重视不够。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拉米夫定可明显促使ALT复常,对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内使用拉米夫定对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期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组的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是安全的,它可使ALT复常,降低Child—Pugh评分,但对HBVDNA和HBeAg转阴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静脉输注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护肝、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输注脐带血干细胞悬液100 ml,每周1次静脉输注,连续3次。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12周24周,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4周,白蛋白和凝血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2周肝硬度值下降。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明显。结论外周静脉输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近期可明显改善肝功能,提升白蛋白、改善凝血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程度等,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