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骨肿瘤。我院收治2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1例术后迄今13年仍健在,工作如常)。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对其外科治疗及其效果加以讨论: 病例报告 例1、女、67岁,住院号91797,因便秘10个月,骶尾部疼痛7个月并伴有排尿困难及尿频。于1965年9月1日入院。检查:骶部偏右肿胀隆起直径约5 cm,基底固定、表面光滑,边界不清,质偏硬,轻度压痛  相似文献   
2.
胸背神经转位与腋神经缝接术及其应用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腋神经损伤,三角肌瘫痪引起的臂外展障碍,我们根据解剖学基础理论,提出了胸背神经转位与腋神经缝接的术式。在100侧尸体研究后,介绍了在四边孔前方缝接和四边孔后方缝接两种手术方案,并进行了1例临床实践,初步取得成功,随访2年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8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做了关节镜检查和清理手术.结果表明本病主要病变有软骨损害、滑膜炎症性改变和半月板退变.关节清理术后81例随访1~4年.有效率达87.8%,作者重对该病的病变发生和发展作了讨论,并认为清理术是治疗膝OA的一种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4.
腓骨长肌逆转移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腓骨长肌有较强的肌力,其腱性组织长,临床上普遍采用其顺行移位,以纠正足部某些畸形,但尚无逆转移位的报告。我院通过应用解剖学的研究,设计了腓骨长肌向上逆转移位的两种术式:经胫前逆转以重建股四头肌功能;于膝后逆转以纠正膝反张(钟世磐等,临床应用解剖学杂志1984;2:193)。自1984年以来,我院经8例实践,证明此术式效果良好,现将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手术治疗的15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出临床检查是诊断本病的基础;各种影象学检查对术前准确定位和鉴别诊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其结果一定要与临床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同时讨论了脊髓造影、CT及MRI检查的选择应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60岁以上的老人髋部骨折非常常见,治疗需较长时间的卧床,容易产生废用综合征,导致终生残疾,甚至危及生命,康复治疗是预防及治疗废用综合征的重要措施,并能使患者尽可能恢复到伤前的活动能力。作者分析了153例老人髋部骨折,男性61例,女性92例,其中股骨颈骨折72例,粗隆间骨折81例。提出了于术前、术后及出院后家庭康复治疗的具体方法。按出院后1年患者活动能力的恢复,关节功能情况,分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优良共121例,占83.4%。作者强调了康复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跖腱膜为足底之深筋膜,坚厚牢固,有保护足底、支持足纵弓的作用。但是,一旦有跖腱膜挛缩、则可出现一系列的足部畸形,或是其原因,或是其后果,常与高弓足、马蹄足及跟足症等畸形并存。在矫治上述足部畸形时,往往将跖腱膜剥离切断,且常因术后又重新疤痕挛缩,足的畸形得不到充分矫正。为此,作者设计了跖腱膜移位的两种术式:跖腱膜前移术及跖腱膜后移术,对需进行剥离切断的跖腱膜加以利用,既可防止上述之不足,又可作为纠正第一跖骨下垂或重建跟腱功能之用。  相似文献   
8.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关节滑膜的瘤样病变,早在1852年Chassignac便首次报告,至1941年Jaffe等才确定其为一种独立疾病。由于本病比较少见,临床上并无独特的征象,故常被误诊,而未能给予适当的治  相似文献   
9.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兴起,现在利用内窥镜对人体某些体腔进行检查、治疗,已切实可行。关节镜是硬质内窥镜的一种,最初被应用于膝关节,它的临床应用,大大改进了临床医生对膝关节疾病的诊治技术,是近年来外科技术的重大进展之一。通过利用不同管径的关节镜,尚可对髋、肩、肘、腕、踝以及指间、椎间关节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主动规律的锻炼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00-02/2004-04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髋关节疾病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1例(92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4例,股骨颈骨折29例,骨性关节炎8例,髋关节翻修4例,陈旧性髋关节结核2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恶性肿瘤2例.生物固定型髋关节66髋,混合型17髋,骨水泥型9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早期(2~5 h)开始进行主动规律锻炼,行跖趾关节伸屈、双侧距小腿关节伸屈内外翻运动;术后一两天行双距小腿关节环转运动;术后3~7 d做距小腿关节环转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术后8~14 d在以上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加大运动量.同时术后患者不使用任何抗凝药.①术后每日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应症状体征并于术后12 d行双下肢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与术前进行自身对照,观察血栓发生率.②术后不用抗凝药对出血情况的影响.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81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94%(4/81).其中1例于术后4 d出现患侧下肢肿胀,经彩超检查发现腘静脉和股浅静脉均出现栓子,3例无症状者均在术后12 d复查时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分别为腘静脉血栓1例,股浅静脉中段血栓2例.4例中股骨颈骨折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2例,非骨水泥型1例;骨性关节炎混合型全髋关节置换1例.病因为股骨颈骨折病例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0.34%(3/29),术中应用骨水泥的病例发生率为11.54%(3/26).②患者术中术后出血量平均总出血量为(779.6±207.4)mL.67%(54/81)的患者无需输血.结论①本文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主动规律的功能锻炼,其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国内1999年曾有报道的全髋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40%的发生率.②本组术后未用抗凝药降低了出血量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