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TPF三药联合的4周期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在N3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可行性。 方法 收集接受过4周期诱导化疗的N3期鼻咽癌初治患者19例,诱导化疗采用TPF方案(紫杉醇135 mg/m2,第1天; 顺铂20 mg/m2,第1~3天; 氟尿嘧啶600 mg/m2,第1~5天,3周为1疗程),同期化疗采用单药铂类。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4周期诱导化疗,4周期化疗后,鼻咽部病灶有效率为100%,其中完全缓解(CR)15.8%,部分缓解(PR)84.2%; 颈部淋巴结有效率100%(CR 21.1%,PR 78.9%)。治疗结束后3月,鼻咽部病灶有效率100%,其中CR 16例(84.2%),PR 3例(15.8%); 颈部CR 19例(100%)。诱导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是1~2度的白细胞减少、贫血、肝功能损害和胃肠道反应; 同期放化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是1~2度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乏力、口干、放射性黏膜炎和皮炎。中位随访时间为30月(8~57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P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复发生存率(LRFS)和总生存率(OS)分别为84.2%,84.2%,100%及89.5%; 3年PFS,DMFS,LRFS及OS分别为78.9%,78.9%,100%及89.5%。 结论 4周期TPF方案诱导化疗加同期放化疗是治疗N3期鼻咽癌的可行方案,远期疗效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监测恶性肿瘤患者Cyberknife大剂量分割放射治疗后外周血髓系抑制细胞(MDSCs)和调节性T细胞(Tregs)的变化。 方法 收集25例(152个样本)Cyberknife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前(Before RT)、放疗结束(After RT)、放疗后1周(After 1W)和放疗后1月(After 1M)外周血标本,并在CT/MR图像上测量Before RT组和After 1M组肿瘤最大直径。流式细胞术检测 CD11b+CD33+HLA-DR-/low MDSCs在单核细胞中所占比率和CD4+CD25+CD127-/low Tregs占外周血CD4+细胞的百分比; 分析MDSCs和Tregs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疗效。 结果 MDSCs和Tregs所占比率(%):Before RT组(4.12±1.22)%和(8.57±3.72)%,After RT组(4.05±1.39)%和(8.27±3.68)%,After 1W组(3.82±0.79)%和(7.97±3.67)%,After 1M组(4.60±1.37)%和(11.16±3.67)%。外周血中的MDSCs和Tregs在Cyberknife大分割放疗后减少,1周后最低,1月后急剧增加,高于放疗前。组间配对样本t检验:After 1M组分别与Before RT组(MDSCs P=0.046,Tregs P=0.005)和After 1W组(MDSCs P=0.011,Tregs P=0.024)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efore RT与After RT组之间变化MDSCs和Tregs呈正相关(P=0.032)。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稳定患者12例(48%),部分缓解患者10例(40%),完全缓解患者1例(4%),进展患者2例(8%)。Spearman相关性分析:Before RT组与After 1M组的肿瘤最大直径变化与After 1M组的MSDCs水平呈负相关(P=0.040)。 结论 Cyberknife可作为大剂量分割模型治疗恶性肿瘤;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影响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MDSCs和Tregs的变化,动态监测MDSCs和Tregs可能在评价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抑制状态和最佳免疫干预时间点选择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MRI在鼻咽癌局部复发和放疗后改变的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确定更合适的SUVmax诊断阈值,探索血浆EBV-DNA在发现鼻咽癌复发转移方面的意义。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放疗结束至少6个月后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进行复查的鼻咽癌患者208例,均进行MRI、PET/CT及EB病毒DNA检查(均在1个月内完成)。以活检病理结果或影像学的密切随访(至少1年)作为诊断鼻咽癌是否局部复发的标准,对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及相关参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共有83例患者确诊为鼻咽癌局部复发,125例确诊为无局部复发,后者中77例伴有区域复发和(或)远处转移。PET/CT和MRI对鼻咽癌局部复发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2% vs. 67.5%,90.4% vs. 92.0%,89.9% vs. 82.2%。当诊断临界值SUVmax=3.85时,PET/CT的诊断准确性最高,与SUVmax=2.5相比,特异性(89.6% vs. 68.0%)和准确性(89.4% vs. 78.4%)均有显著提升。对纳入患者中治疗失败患者的EB病毒DNA分析发现,局部复发患者的血浆EBV-DNA检测敏感性低于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患者。局部复发肿瘤患者的SUVmax值与血浆EBV-DNA存在相关性。  结论  18F-FDG PET/CT对鼻咽癌局部复发和放疗后改变的鉴别诊断效能优于MRI。SUVmax诊断阈值设为3.85时可获得更好的诊断效能。血浆EBV-DNA检测在鼻咽癌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方面较灵敏,局部复发者的阳性率并不高,对这部分患者的诊断价值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后临床及病理降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行术前同期放化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放疗采取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同期化疗为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联合方案.评价其术前临床及术后病理降期效果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术前临床评价T分期降期率达73.3%(22/30),17例N+患者10例淋巴结完全消退;术后病理发现,14例患者T分期下降,降期率为46.7%,其中5例患者达pCR,完全缓解率为16.7%(5/30).单因素分析显示,放疗后继续服用卡培他滨及放疗至手术间歇期长者肿瘤降期率高.除1例放疗期间出现膀胱瘘者,仅1例出现Ⅲ级造血系统毒副反应,未见Ⅳ级毒副反应.结论: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同期放化疗耐受性良好,有效率高,更加合理的同期化疗需更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5.
食管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及放射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条件20例食管肿瘤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和结束时分别采取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CD3、CD4、CD8、NK抗原的阳性率,并与20例健康者的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放射治疗前,食管癌患者CD3、CD8阳性率高于健康者,而CD4及NK细胞无明显差别;放射治疗后NK细胞、CD4阳性率、CD4/CD8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D8明显升高(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放射治疗后,加重了食管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讨论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最大径对放射治疗及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食管癌患者47例,其中行单纯放疗者25例,行同步放化疗者22例。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4周分别采取相同体位进行定位CT(CT—sim)扫描,由一位有经验的放射治疗科医师和一位影像科医师共同在CT—sim图像上进行肿瘤勾画,通过治疗计划系统(TPS)测算出每例病人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径,采用RECIST标准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分析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径与食管癌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的关系,并在单纯放疗组与同步放化疗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7例患者治疗前肿瘤体积在6.9—317.53cm^3之间(中位值58.28cm^3),长度在3.0~18.5cm之间(中位值8.00cm),最大径在1.5~8.0cm之间(中位值4.40cm);治疗前肿瘤体积、长度、最大径与食管癌近期疗效存在负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0;0.000;0.001)。在单纯放疗组,长度与近期疗效无相关性(P=0.102);在放化疗组,最大径与近期疗效无相关性(P=0.069)。结论食管癌肿瘤体积、长度及最大径是影响放疗近期疗效重要因素,最大径与单纯放疗近期疗效关系密切,但与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