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开胸的优点及适应证、禁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56例腋下垂直小切口剖胸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及切口方法:双腔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侧卧位,取腋下背阔肌前缘长8-15 cm纵行直切口,不切断胸大肌及背阔肌,经肋间进胸。采用上述腋下垂直小切口剖胸完成肺活检、肺大泡切除和肺楔形、肺叶、全肺切除术及纵隔肿瘤切除术共156例,手术显露良好,开关胸时间缩短,效果满意。结论腋下垂直小切口剖胸创伤小,手术显露良好,开关胸速度快捷,简便易行;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泰安市肿瘤(结核病)防治院收治的34例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患者(A组),以及同期310例单纯食管下段癌患者(B组),均行常规食管下段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切除率、术后低氧血症、延迟发热、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切口不愈、吻合口瘘、手术死亡率、生存率等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采用DP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x ˉ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小样本数据,采用校正χ 2检验。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4±0.4)h]、出血量[(181.0±71.4)ml]、手术根治性切除率(94.1%,32/34)与B组[分别为(3.1±0.4)h、(165.0±80.5)ml、93.5%(290/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P=0.055;t=0.73, P=0.241;χ 2=0.06, P=0.810)。A组患者术后低氧血症(17.6%,6/34)、手术延迟发热(32.4%,11/34)、肺部并发症(23.5%,8/34)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6.5%,20/310;16.1%,50/310;10.3%,32/310)(χ 2=4.01,P=0.045;χ 2=4.47,P=0.034;χ 2=3.99,P=0.045);但心律失常(8.8%,3/34)、切口不愈(2.9%,1/34)、吻合口瘘(5.9%,2/34)、手术死亡率(2.9%,1/34)的发生率与B组(分别为6.1%,19/310;2.9%,9/310;3.9%,12/310;1.0%,3/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06,P=0.810;χ 2=0.28,P=0.599;χ 2=0.01,P=0.915;χ 2=0.03,P=0.860)。A组1年生存率(94.1%,32/34)、2年生存率(67.6%,23/34)与B组(分别为93.9%,291/310;74.8%,232/3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10,P=0.748;χ 2=0.49,P=0.482),但3年生存率A组(20.6%,7/34)明显低于B组(42.9%,133/310)(χ 2=5.43,P=0.019)。A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 结论 手术治疗稳定期肺结核并发食管下段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较好,未出现肺结核病情进展及播散情况,可作为首选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术中可吸收线缝扎胰管及胰腺断面对胰管扩张不明显病例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预防作用。方法对2004年1月~2011年1月符合胰管扩张不明显病例因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93例病例,比较胰管及胰腺断面缝扎组(A组)和胰管及胰腺断面不缝扎组(B组)胰瘘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54例患者发生胰瘘2例,发生率为3.70%;B组39例出现胰瘘4例,发生率为10.2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胰管扩张不明显病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以可吸收线缝扎胰管及胰腺断面手术操作简单,预防胰瘘效果可靠,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较可靠的胰管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1年1月~1999年12月共行食管癌切除术512例,术中对侧纵隔胸膜破损者39例(7.6%),其中术后有相关并发症者7例(17.9%),均经积极治疗而痊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
颈清术后乳糜瘘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颈清术后乳糜瘘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肿瘤防治院外科1994年9月~2008年3月493例颈清术后11例乳糜瘘的临床资料,评价乳糜瘘的治疗效果。结果:11例乳糜瘘中左侧9例,右侧2例;直接再手术3例(手术缝扎1例,手术缝扎并肌瓣填塞2例),均一期愈合;8例采用负压吸引、局部加压及低脂饮食的保守治疗,其中7例获得痊愈,平均愈合时间为10天(4~21天),1例失败,经手术治疗(肌瓣填塞)而痊愈。结论:熟悉颈部胸导管解剖、提高手术技巧是减少颈清术后乳糜瘘发生的关键;乳糜瘘经积极而合理的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导管结扎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作用,以期减少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方法收集1997年1月至2007年6月在1056例食管癌切除术中选择性低位集束胸导管结扎716例,不行胸导管结扎340例,观察患者术后乳糜胸发生情况。选择716例食管癌因肿瘤外侵重、切除广泛及区域淋巴结清扫者行低位集束胸导管结扎,在下肺韧带平面至膈肌之间水平,直视下用小直角钳在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紧贴脊柱分离至脊柱前组织,连同胸导管主干用双7号或10号丝线一并大块集束结扎。结果胸导管结扎均较顺利,340例食管癌因肿瘤未侵出食管纤维膜术中亦未见胸导管损伤迹象而未结扎胸导管,术后均未发生乳糜胸。结论食管癌术中不必常规行胸导管结扎,但在食管癌肿瘤外侵严重,尤其是肿瘤向胸导管方向侵犯及根治放疗后复发、粘连重、解剖困难及因区域淋巴结清扫不能排除胸导管损伤时,应果断行低位集束胸导管结扎,可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结核发病率很低,且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手术前的误诊率极高,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本文总结我院从1990年12月至2006年12月1769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中16例甲状腺结核的病例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女性13例,男性3例,年龄15~66岁,平均41.2岁。病程3周~4年,平均病程11个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