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Shh协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非接触共培养中对造血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采用miniMACS磁珠分选仪分选人骨髓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两种细胞纯度;将CD34+细胞与MSC分别种至Transwell上下室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并添加外源性shh蛋白进行干预。收集非接触共培养d 7的样本检测HSC及MSC细胞数量、RNA总量、HSC的ki67的mRNA表达量,以了解HSC增殖情况;测量HSC细胞Tie-2 mRNA表达量和MSC的VEGF、Ang-1 mRNA表达量,以了解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非接触共培养d 7,共培养组2种细胞数量、RNA总量以及ki67、Tie-2、VEGF、Ang-1相对表达量增加并呈以下趋势:MSC+HSC组和shh+HSC组均高于HSC组(P 0.05),MSC+shh+HSC组高于MSC+HSC组(P 0.05)。结论:shh可协同MSC体外非接触共培养促进HSC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血管生成因子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对于恶性血液病严重复杂性感染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内科的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的外送检测样本的mNGS检测结果、传统病原学检测结果及一般临床资料。探讨mNGS对血液病严重复杂性感染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共纳入患者21例。送检标本包括外周血标本18例,胸水标本2例,肺泡灌洗液标本1例。通过mNGS,共有17例直接检出病原菌,包括真菌8例、细菌9例、病毒10例,其中9例为混合感染。采用mNGS检出病原菌的阳性率(81.0%vs. 33.3%,P=0.002)、灵敏度(85.7%%vs.30.0%)、粒细胞减少情况(9 vs. 3例,P=0.031)、病原体检出种类(Z=-3.416,P=0.001)均高于传统检测方法。17例患者按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感染控制得到不同程度好转。结论 mNGS对于细菌、真菌、病毒及混合感染明显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及灵敏度。mNGS相对于传统检测方法有着更高效的特点,其临床应用可进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携带SET-NUP214融合基因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成年患者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SET-NUP214分子标志物监测在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4例伴有SET-NUP214融合基因的成年T-AL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并检测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判断患者肿瘤细胞的分化发育阶段。对其中2例有随访标本的患者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ET-NUP214基因水平对微小残留病(MRD)进行监测。结果4例患者均表达T细胞免疫标志CD5、CD7、胞质CD3(cyCD3),同时表达一些髓系特异性抗原。4例患者SET-NUP214均具有相同的融合位点。在4例患者肿瘤细胞中,共检出5个TCRB基因重排,均为DB-JB不完全重排;均检测到TCRG和TCRD基因重排,且均为完全重排。以SET-NUP214融合基因进行的MRD监测结果与临床治疗效果一致。结论携带SET-NUP214融合基因的T-ALL具有独特的细胞生物学特性。以SET-NUP214融合基因为分子标志物进行MRD监测可用于患者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微血管密度(MVD)在多发性骨髓瘤(MM)骨髓微龛中的表达、分布、意义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收集MM患者63例作为试验组,选择健康人4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骨髓活检片中CXCL12、CXCR4、MVD表达及分布.结果 试验组骨髓活检组织中CXCL12、CXCR4、MVD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在骨髓中表达与性别、年龄、免疫球蛋白分型、轻链分类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L12表达与CXCR4、MVD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MM中CXCL12、CXCR4、MVD表达可能与疾病发生相关;CXCL12/CXCR4生物轴促进MM骨髓微龛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体外不同培养条件下微血管内皮细胞(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MEC)对骨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增殖的作用。方法:将来源于C57BL/6小鼠肺组织的MEC与来源于GFP小鼠骨髓的HSC用于非接触共培养、2 D接触共培养,并设置对照组HSC单独培养及MEC单独培养。采用细胞计数和CCK-8实验比较各组悬浮细胞在1、3、5和7 d的增殖情况。结果:MEC呈贴壁生长。HSC共培养组及单独培养组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悬浮细胞计数均有所增加; 2 D接触培养组与非接触共培养组中悬浮细胞比对照组中悬浮细胞更早进入对数生长期; 2 D接触培养组悬浮细胞增殖多于非接触共培养组及HSC单独培养组(P 0. 05);非接触共培养组悬浮细胞增殖多于HSC单独培养组(P 0. 05)。结论:体外培养HSC能使HSC增殖;M EC能促进HSC增殖; M EC还可以通过与HSC非接触共培养促进HSC增殖,这一效应与M EC分泌的细胞因子促HSC增殖作用有关; MEC与HSC直接接触培养对HSC的增殖作用比非接触共培养更强,这一效应与细胞-细胞接触对HSC增殖的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6.
淋巴系统是人体重要的防御“卫士”,由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构成,是一个遍布全身,类似于血液系统的网状系统,而里面流动的液体就是淋巴。当细菌、病毒、异物、毒物等入侵机体,淋巴系统作为前哨“士兵”,可立即阻止侵犯。当淋巴细胞发生恶变,开始无限制增殖,淋巴瘤就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钱怡  杨敏  林凡莉  汪姝玥  李晓明  黄纯兰 《重庆医学》2018,(18):2408-2412,2417
目的 探索微血管内皮细胞(MECs)对造血干细胞(HSCs)增殖的影响,以建立一种促进HSCs增殖的方法.方法 选取C57BL/6小鼠和C57系GFP小鼠,处死获取肺叶组织.(1)MECs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肺组织经Ⅰ型胶原酶消化获得的细胞在含20%胎牛血清(FBS)、2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00U/mL肝素、0.1 mg/mL青霉素及链霉素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第8天进行CD31荧光鉴定,“铺路石”细胞用于共培养并以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八因子相关抗原(vWF)、CD31、CD34、CD45表达率.(2)GFP小鼠HSCs的分离、鉴定:密度梯度离心法和MACs-CD117+磁珠法分选HSCs,FCM检测纯度及CD117 CD34共表达率.(3)MECs促HSCs增殖:设立对照组(HSCs)、共培养组(MECs+ HSCs),培养7d,观察HSCs生长情况并计数、计算扩增倍数;第7天,收集共培养组HSCs,FCM检测CD117 CD34共表达率.结果 (1)肺MECs:第3天形成细胞簇,第6天成“血管样”改变,第14天为“铺路石”外观.培养第8天CD31阳性率为54.5%.vWF、CD31、CD34、CD45阳性率分别为81.39%、45.80%、57.48%、0.17%.(2)平均每只小鼠骨髓经MACs分选后可获约4.7×105个CD117+细胞,纯度为99.51%.(3)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HSCs计数均有所增加,但共培养组HSCs扩增倍数大于对照组(P<0.05).第1~7天共培养组与对照组细胞数相对变化倍数分别为1.21、1.35、1.50、1.72、1.71、1.75和1.78(P<0.05),第4天变化最明显.共培养7d后HSCs的CD117 CD34共表达率为92.06%.结论 MECs对HSCs增殖有促进作用,共培养第4天促进作用最明显,并且MECs可以促进HSCs CD34的表达.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