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HFMD)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Toll样受体4(TLR4)通路与病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期间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HFMD的患儿并根据病情分为轻症组和重症组,另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对象PBMCs中TLR4、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水平,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含量。分析HFMD患儿TLR4的表达水平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gM、IgG、IgA、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9^+B细胞的相关性。结果重症组和轻症组患儿PBMCs中TLR4、NF-κB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免疫球蛋白M(IgM)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中IgG、IgA的含量及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9^+B细胞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重症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较轻症组更为显著(P <0.05);TLR4与CRP、TNF-α、IL-6、IgM呈正相关,与IgG、IgA、CD3^+CD4^+T细胞、CD3^+CD8^+T细胞、CD19^+B细胞呈负相关。结论手足口病患儿PBMCs中TLR4通路的过度激活与病情加重、炎症反应激活、免疫功能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cellular angiofibroma,CAF)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4 年12月国内报道收治的9例及我院新收治的1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0例CAF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认,发病年龄 27~65岁(平均 45.1岁),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临床表现:8例CAF患者多无明显症状,主诉多为发现包块逐渐增大(外阴4例、阴囊 2例、腹股沟1例),其次为体检发现包块(1例)。病理切片特点为疏松排列的梭形细胞、脂肪瘤样细胞和突出的厚壁血管。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Viamentin阳性,CD34阳性。CD31,SMA,S-100,HMB-45均阴性。10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 8例,未见复发。结论: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间叶性肿瘤,不易与具有血管纤维瘤样结构的软组织肿瘤鉴别,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术后需严密复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外阴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CAF)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以及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 选择2014-11-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例外阴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的病例,进行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合文献分析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 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呈不规则小叶状,瘤细胞呈短梭形、大小一致、核卵圆至梭形、核分裂象不易见。肿瘤含大量的小至中等大小的血管,以无分支的毛细血管为主。病理切片特点为疏松排列的梭形细胞、脂肪瘤样细胞和突出的厚壁血管。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Vimentin阳性,CD34阳性。CD31、SMA、S-100、HMB-45均阴性。结论 富于细胞性血管纤维瘤是一种极少见的特殊的外阴部良性软组织肿瘤,肿瘤可能存在间质细胞增生活性不同的组织学亚型。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需严密复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输卵管癌及正常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输卵管癌73例和正常输卵管组织31例中OP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输卵管癌临床参数的关系及其表达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OPN以胞膜着色为主,亦有胞浆着色,OPN在正常输卵管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7.01%,明显高于输卵管癌组的38.35%,P<0.01。生存曲线分析显示OPN低表达的输卵管癌患者死亡率增高(P<0.05)。结论:OPN表达的减低可能与原发性输卵管癌的发生及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平滑肌瘤病(intravascular leiomyomatosis,IV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0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21例血管内平滑肌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21例患者发病年龄27~65岁(平均年龄44.4岁),中位年龄45岁。女性患者20例,男性患者1例。其中一例为该病术后复发。21例患者无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大多为发现盆腔包块入院。IVL术前确诊率极低,主要依靠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特征,大体可见血管内条索状、金针菇状或结节状肿物,大小不等,可从血管内抽出,镜下瘤细胞呈梭形,编织状排列,一般无核分裂象。21例患者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冰冻15例诊断该病,术后石蜡病理诊断明确。随访18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血管内平滑肌瘤病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良性病变,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确诊靠术后石蜡病理,以手术治疗为主,以病灶切除干净为原则,因为该病为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对于年龄偏大、无生育要求者可以考虑双侧附件同时切除,对于保守治疗的患者,术后可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及其他抗雌激素药物,避免应用雌激素类药物或食物,术后需定期复查,严密随访。本例男性病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