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对卵巢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96例中晚期卵巢癌患者,根据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后予紫杉醇联合铂类全身静脉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结合紫杉醇联合顺铂循环式腹腔热灌注化疗术,术后予TP方案静脉化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0.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细胞减灭术后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辅助静脉化疗对于中晚期卵巢癌患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能够有效控制肿瘤进展及恶性腹水,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外阴基底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64年1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8例外阴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外阴基底细胞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为33~86岁,平均61岁。起病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4.5年。8例患者中,2例在外院行肿物单纯切除后在我院行补充手术,其余6例中,3例行肿物单纯切除,3例行病灶局部扩大切除。随访中2例患者死于心肺疾患,1例随访8年未见复发后失访。其余5例随访1.5~15年未见复发。结论:外阴基底细胞癌是较少见的外阴恶性肿瘤,罕见转移,病灶局部切除或扩大切除且镜下切缘阴性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蛋白质谱分析用于预测卵巢癌TP方案化疗敏感、耐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TP方案耐药和敏感的卵巢癌患者各20例,抽血进行蛋白质谱分析,比较不同敏感、耐药患者的蛋白质质谱差异。结果耐药组与敏感组的蛋白质谱分析比较,发现两组的蛋白质谱中存在M3819.54、M4474.06及M3158.49等3个差异蛋白。结论蛋白质谱分析法可用于预测卵巢癌TP方案化疗敏感、耐药,具有方法简便,特异性高、敏感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EB方案治疗高危、耐药性绒毛膜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PEB方案化疔的26例高危、耐药性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26例高危、耐药性绒毛膜癌患者共接受176个疗程的PEB方案化疗,平均疗程6.76个,总的完全缓解率为76.9%。其中15例初治高危患者总疗程数86个,平均疗程5.73个,12例完全缓解,3例耐药,完全缓解率80.0%。11例耐药患者总疗程90个,平均疗程8.18个,8例完全缓解,3例放弃,完全缓解率72.7%。该方案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及脱发。未发生致死性毒副反应。结论PEB方案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化疗方案,可用于高危、耐药性绒毛膜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宫颈腺癌105例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宫颈腺癌是除鳞癌外最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预后欠佳,近几十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趋向年轻化.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卵巢转移情况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1970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05例宫颈腺癌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前16年内患者中位年龄50岁,后16年内患者中住年龄46岁.按FIGO分期Ⅰ期、Ⅱ期、Ⅲ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8.24%、49.48%、21.20%.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相关.临床分期Ⅱ期的患者,单纯手术组、手术加放疗组预后较单纯放疗、手术加化疗、手术加放疗加化疗预后佳(P=0.0014).68例行双侧卵巢切除,3例卵巢转移,转移率4.41%.结论:宫颈腺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预后较鳞癌差.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是预后相关因素.手术治疗效果优于放射治疗.中晚期患者卵巢转移率高,但对早期宫颈腺癌的年轻患者,仍可考虑保留一侧正常卵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细胞减灭术后的治疗方法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 ̄2002年12月我院治疗的85例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术后残留癌灶大小、化疗疗程数及生存期等。结果:55例肿瘤切净者其5年生存率为50.91%,30例肿瘤基本切净的5年生存率为10.0%(P<0.05)。术后化疗≥6个疗程的5年生存率52.83%,<6个疗程的5年生存率9.38%(P<0.01)。结论:晚期卵巢上皮性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分级、术后残留病灶大小及化疗疗程数相关,彻底的缩瘤术,重视化疗的规范化,合理选择多途径治疗,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新的辅助化学治疗对巨块型及局部晚期子宫颈癌进行治疗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术前化学治疗的目的是缩小瘤体,有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降低肿瘤细胞活力,消灭微转移灶,减少术中播散及术后转移;清除亚临床病灶,减少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NACT)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Ⅲ、Ⅳ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化疗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存率。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5%(39/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8%(31/4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手术切净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对两组患者随访至2012年5月,观察组死亡17例,生存率为64.6%,对照组死亡23例,生存率为52.1%。两组患者近期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NACT)治疗晚期卵巢癌可以提高手术有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延长术后生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亚甲基蓝的荧光特性研制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并开展相关实验以证实该系统的可行性。方法首先,根据亚甲 基蓝的光学特性,分别定制特定LED光源与干涉滤光片,及CCD相机等相关的零部件,并进行近红外荧光成像设备的搭建。其 次,利用研制的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进行亚甲基蓝近红外荧光成像实验,并分析计算各种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亚甲基蓝的SBR (Signal-to-background ratio)值及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最后,初步开展wistar鼠尿液收集实验,15只wistar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 分别给予尾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亚甲基蓝注射液(剂量分别为0、2、1.8、1.6、1.4 mg/kg),收集尿液,并将收集的尿液进行近红外 荧光成像及分析各个剂量组的SBR值,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MB的SBR值受浓度及成像距离的影响,各种不同实验 条件下P值均小于0.05。而不同剂量组wistar鼠尿液的SBR值随剂量的减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其中1.6 mg/kg的剂量组SBR 值(8.71±0.20)最高,且不同剂量与SBR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该系统可用于亚甲基蓝荧光的探测,有望进一步应 用于腹部术中输尿管实时识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检测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分析影响SLN检出的因素。方法40例宫颈癌患者Ib~Ⅱb期,术前90~180 min在宫颈肿瘤周围组织中分4点(3、6、9、12点处)注入美蓝2~4 ml,蓝染的淋巴结即定为前哨淋巴结,按常规行宫颈癌根治术,所有淋巴结分组送病理检查。根据SLN检出率、假阴性率来探讨使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LN的影响因素。结果40例宫颈癌患者中淋巴管有蓝色染料摄取患者38例,蓝染淋巴结共67枚,其中左侧44枚,右侧23枚,前哨淋巴结识别成功31例,识别率为81.58%。成功识别前哨淋巴结的31例中,淋巴结转移28例,其中前哨淋巴结和盆腔淋巴结均转移16例,仅有前哨淋巴结转移12例,其中未行术前放化疗者检出率为100%,26例注射亚甲蓝量为2~3 ml的患者检出率仅为65.38%,显著低于注射量为3~4 ml的患者(100%),最常见部位为闭孔窝淋巴结。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前行染料法识别前哨淋巴结是安全可行的。一般注射量为3~4 ml,宫颈癌SIN定位个体差异较大,以闭孔窝最多见,术前治疗对SLN定位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