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行开腹巨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26例,作为开腹组;另选取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26例,作为腹腔镜组。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临床指标和手术前后WBC、PLT水平均使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脾窝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WBC、PLT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总并发症4例(15.4%),明显低于开腹组15例(5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5,P0.05)。结论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T型切开、剥离与横断等三种疝囊游离方式应用于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inguinal hernia repair, TAPP)中治疗阴囊疝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阴囊疝患者92例,均接受TAPP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行疝囊T型切开;B组31例,在近内环处横断疝囊;C组31例,完整剥离疝囊。结果 3组患者均完成TAPP手术,C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患者阴囊血肿、血清肿发生率低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2个月(中位时间9个月),3组患者均无复发、补片感染、睾丸萎缩发生。结论腹腔镜经腹膜前疝修补术中采用疝囊T型切开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血清肿、阴囊血肿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癌患者按照接受手术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免疫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进流质时间、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清扫淋巴结数目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显著低于对照组(30.00%)(P<0.05).手术后7天,2组的hs-CRP、IL-6、IL-10水平均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观察组的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4+和CD4+/CD8+水平较手术前显著升高(P<0.05),CD8+较手术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CD4+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免疫应激反应,减少对免疫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运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胃癌患者5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27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处理,对照组26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案处理.根据术中探查情况排除部分病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5天清晨外周空腹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水平.结果 2组患者术后首次经口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WBC计数、CRP浓度、IL-6浓度、SAA浓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的WBC计数、CRP浓度、IL-6浓度、SAA浓度均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速康复外科措施运用于胃癌患者能降低术后机体应激反应,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没有明显增加,加速康复外科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9月~2006年8月收治的21例腹股沟复发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斜疝12例,直疝9例,股疝1例。全部病例均同时行疝环充填及平片置入无张力修补术。结果全部病例无感染,1例术后发生尿潴留。3例伤口轻微疼痛。伤口一期愈合,术后8~12天出院。随访6个月~7年,术后无复发,1例术后半年局部疼痛,予局部封闭治疗2次后疼痛消失。1例局部异物感。结论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研究组(n=26)和对照组(n=94)。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并发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年龄(OR=3.570,95%CI1.150~9.875)、低白蛋白血症(OR=3.003,95%CI2.851~4.623)、胃肠减压(OR=7.538,95%CI3.101~18.203)、围术期输血(OR=6.813,95%CI5.323~8.303)、伤口疼痛(OR=3.417,95%CI1.546~7.537)、吸烟史(OR=3.662,95%CI1.680~7.992)是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并发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胃癌根治术病人并发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为高龄、低白蛋白血症、胃肠减压、围术期输血、伤口疼痛、吸烟史,建议针对上述因素加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钬激光联合硬质镜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价值。方法:肝内胆管结石4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以传统手术方法配合术后纤维胆道镜取石,观察组27例以术中硬质镜联合钬激光碎石。结果:(1)观察组中残余结石完全取净25例(93.6%)。平均手术时间为2.3小时,平均住院时间10.3天。术后有残余结石2例,辅助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再次取石;(2)对照组取净结石12例(57.1%),平均手术时间3.1小时,平均住院时间14.2天,感染5例,胆道出血1例,肝功能损害、腹水5例。术后残余结石9例,术后多次镜下取石3例,再次开腹手术1例。两组在结石取净率、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手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钬激光联合硬质镜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发生顽固性腹水的原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至今为856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LC术后4例发生顽固性腹水,1例经限制钠摄入、保肝、营养支持、利尿、多次抽放腹水等综合治疗后腹水消失;3例再次手术探查,其中1例未见明显异常,放置腹腔引流管,经限制钠摄入、保肝、营养支持、利尿、多次抽放腹水等综合治疗,腹水消失;1例证实为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管瘘;1例合并卵巢癌,经卵巢癌根治切除、化疗后,患者腹水消退。结论:LC术后发生顽固性腹水的原因主要与CO2气腹、使用高频电刀、手术牵拉及合并肝炎、肝硬化等原发疾病有关,其他少见原因有异常淋巴管瘘、合并恶性肿瘤等。避免术后发生顽固性腹水,主要是术前做好充分检查,有效减少腹腔镜手术对肝功能的影响,尽可能降低气腹压力,压力应缓慢升高及解除,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分离胆囊三角时避免使用高频电刀,减少术中牵拉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胃底贲门癌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58例胃底贲门癌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全胃切除术29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9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结果 全胃切除术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62.07%和44.83%(P>0.05),5年生存率为48.28%和20.69%(P<0.05).近端大部切除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75.86%,高于全胃切除组的34.48%(P<0.05);2组患者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肿瘤>3.0 cm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全胃切除后5年生存率高于近端大部切除组(P<0.05),其他情况2组的生存率比较无差异.结论 对胃底贲门癌患者实施全胃切除术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尤其是对于肿瘤>3.0 cm和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