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外生型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外生型肝细胞癌及3例外生型肝血管瘤的CT和临床资料,1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外生型肝细胞癌根据肝内有无肿块将其分为单纯型(4例)和混合型(3例)。2例肿块突出肝外,有蒂与肝相连,5例肿块紧邻肝表面。7例肿块平扫均呈低密度,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门脉期病变密度降低或呈低密度;其中2例出现动静脉短路征象,2例出现肿瘤周围部分肝实质一过性增强,4例出现门静脉癌栓,3例有肝硬化表现。外生型肝血管瘤中,2例为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边缘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扩大;1例为纤维性血管瘤,表现为门脉期不均匀强化。结论:CT是诊断外生型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的有价值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为临床提供全面的影像学信息。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CT扫描资料和临床资料完整的肝细胞癌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的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经临床综合指标诊断。另选择临床诊断为肝细胞癌,但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无异常者5例作为对照组。着重观察病灶部位、大小、密度,肝后腔静脉前间隙是否受侵犯,肝后腔静脉前间隙内肿块强化特征。结果:(1)27例肝内病灶直接和/或经肝裸区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其中3例肝内病灶经肝裸区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20例为肝内病灶直接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4例为肝内病灶直接累及和经肝裸区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两种途径;(2)肝内病灶直接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表现为肝内肿块侵出肝脏,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消失,下腔静脉与肝脏交界处边缘不齐。肝内病灶经肝裸区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表现为肝内肿块经肝裸区长入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内形成软组织肿块,且其强化特点与肝内病灶一致。结论:肝细胞癌可直接和/或经肝裸区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根据CT表现,可判断肝细胞癌是否累及肝后下腔静脉前间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沙培林联合抗癌药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沙培林TAE治疗及传统TAE治疗,对术后反应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在治疗效果、生存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毒副作用大致相同。结论沙培林联合抗癌药选择性直肠上动脉栓塞治疗进展期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三联手术治疗肛门松弛型直肠脱垂的疗效,回顾性分析58例肛门松弛型直肠脱垂患者资料,均采用三联手术治疗方法:PPH、直肠黏膜结扎固定术、肛门紧缩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显示,58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治愈,治愈率100%,临床随访无一例复发,且无大便失禁、肛门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结果表明,PPH、直肠黏膜结扎固定术、肛门紧缩术三联手术疗法治疗肛门松弛型直肠脱垂疗效确切,具有损伤小、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痛苦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影像学检查是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局部再分期的重要手段,可供选择的检查方法很多,对于再分期的价值各不相同。针对特定临床场景的影像学检查临床适用性评价工作可以提高检查的应用效能,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医疗花费。笔者从不同影像检查技术,包括直肠腔内超声、CT、MRI、PET检查入手,分别介绍不同检查手段及其新技术、新方法评估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再分期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选择合适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1岁,因“脐左侧痛1周”于2012年6月13日入我院消化内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