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1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212篇
外科学   83篇
综合类   187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氯胺酮对鼠海马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医学影像学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我们放射学教研室探索医学影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至2000年止已由传统的板书、挂图式教学全面过渡到启发式幻灯教学,获得了宝贵的教学改革经验,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侵及颅内主要静脉系统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提高侵及颅内主要静脉系统脑膜瘤手术的全切率,总结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肿瘤和处理颅内静脉系统的经验和技巧。方法我院1991年7月至2001年7月,手术治疗300例侵及颅内主要静脉系统的脑膜瘤,包括(1)矢状窦旁脑膜瘤;(2)大脑镰旁脑膜瘤;(3)小脑幕脑膜瘤;(4)横窦和窦汇区脑膜瘤;(5)镰幕脑膜瘤;(6)海绵窦脑膜瘤;(7)乙状窦脑膜瘤;(8)颈静脉孔区脑膜瘤。视肿瘤部位采用相应的手术入路,根据静脉系统受侵及的程度做不同的处理。结果按脑膜瘤切除的Simpson's分级,其中Ⅰ、Ⅱ级为全切除,全切率为86.7%,死亡率为1.7%。结论当脑膜瘤侵及不同的硬脑膜静脉窦或重要的颅内静脉时,手术处理方法不同。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提高脑膜瘤的全切率,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胶质瘤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病变,常规MRI和CT很难确定其边界,这就给局部放疗范围的确定造成了困难。新的放疗系统可以将照射剂量精确地投射到不规则的三维靶容积上,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I)作为一种活体分子影像学技术可以协助胶质瘤放疗的靶定位以及预测放疗后反应。  相似文献   
5.
应用薄层色谱法对琥珀多寐丸中的琥珀进行定性鉴别。  相似文献   
6.
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踝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治疗脑瘫性踝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108例(179只足)脑瘫性踝痉挛患者采用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进行治疗。结果术后患者即感踝痉挛缓解,术后2周步态明显改善,随访期间缓解率97%。术后14例发生肌力下降,16例发生小腿、足部感觉障碍,随访期间均见好转。结论选择性胫神经部分显微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性踝痉挛安全、有效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精神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编辑:近又收到由11个医疗单位14位作者所写的11篇关于精神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面的稿件,予以整理后作为笔谈综合刊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大鼠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usculocutaneous flap,TRAM)移植后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90只,建立TRAM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只,无需预处理过程,持续缺血4h后,恢复肌皮瓣血供;实验组分为8个亚组,每组10只,以微血管夹阻断腹壁下血管5min,再恢复血流5min,处理1次为sIPC5/5组,处理2次为bIPC5/5组,依次为sIPC5/10组(缺血5min/再灌注10min1次)、bIPC5/10组(缺血5min/再灌注10min2次)、sIPC10/5组(缺血10min/再灌注5min 1次)、bIPC 10/5组(缺血10min/再灌注5min2次)、sIPC10/10组(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1次)、bIPC10/10组(缺血10min/再灌注10min2次),其余实验步骤与对照组相同;每组肌皮瓣恢复血供4h后,取3只处死取材,测定肌组织含水量及HE染色镜检观察骨骼肌组织结构,其余动物于术后第7天判断皮瓣成活情况,计算成活面积百分比。结果恢复血供12h后,各实验组肌皮瓣两侧边缘部分肿胀,色泽黯淡,较对照组肿胀范围小,程度轻;光镜下见各实验组肌纤维轻度肿胀,染色均一,肌纤维结构尚完整,胞核呈梭形,无明显肿胀。对照组肿胀明显,部分肌纤维断裂。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肌组织水含量明显减少(P〈0.001),皮瓣成活面积提高了2~3倍(P〈0.001)。两次预处理对肌皮瓣成活面积的影响与相应的单次预处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可明显减轻大鼠TRAM再灌注损伤程度,其保护效应受缺血/再灌注时间、处理次数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最大似然法鉴别周围性肺癌、肺错构瘤及结核球3种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SPN(周围性肺癌、肺错构瘤、结核球各50例)的HRCT影像学征象进行分类统计分析,运用最大似然判别法,将其各种征象转化为记分值,以数值的大小来判定肺结节所属的类型。结果:最大似然法对周围型肺癌、肺错构瘤及结核球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6%、92%及90%,平均诊断正确率为89.3%,高于常规阅片法的82%,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34,P>0.05)。最能提示为肺癌的征象依次为空泡征、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和血管集束征;最能提示为肺错构瘤的征象依次为脂肪、边缘清楚及钙化;最能提示为结核球的征象依次为空洞、卫星灶、钙化及胸膜凹陷征。结论:最大似然法对常见SPN的鉴别诊断正确率有所提高,是一种辅助影像学诊断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