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印度作为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不仅孕育出内涵丰富的文化体系,而且也有自己独特的成熟的医学体系,其中阿育吠陀医学的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而且是印度传统医学的构成主体。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佛教交往的频繁,自古中国和印度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医药知识交流,其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现在的藏医学,在理论上和印度医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从理论、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全方位简单论述中医学与阿育吠陀医学,以促进更多中医学子对传统医学的理解和学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选经取穴规律。方法以"针刺""神经根型颈椎病"等为主题词,检索6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期限为2009~2018年,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Microsoft Excel软件对其选经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9篇,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夹脊(79篇)、后溪(34篇)、风池(30篇)、肩井(25篇)、大椎(23篇)、外关(22篇)此6穴最为常用;常用穴主要集中在足少阳胆经(55篇)、手阳明大肠经(36篇)、手太阳小肠经(34篇)3条经脉;主穴主要集中于颈项部及上肢(161篇、92篇),交会穴的应用最多(78篇),其次是八脉交会穴(56篇)。结论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穴以相应节段颈夹脊结合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注重颈部及上肢部相结合的远近配穴法,重视颈部交会穴与上肢八脉交会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按法在教材演进中的发展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对按法的内容进行分析整理,进而为临床应用及学习提供参考。方法:搜集从1959年至今的31本教材中按法的内容,并参阅CNKI等数据库相关文献,分析整理其内涵。结果:按法有4种作用形式,分别着力于不同的部位。对筋伤、骨伤及部分内外科疾病均能达到较好的治疗作用。结论:按法在教材中的演变是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但在延续过程中缺少一致性,在今后编写教材中应该注重规范化和统一化,建立完备的知识体系。在研究工作中更应该着眼于对手法作用机理的探究,并与临床密切结合,进一步丰富手法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三法三穴”推拿手法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运动功能恢复、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中神经调节蛋白(NRG) 1及其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 2表达以及坐骨神经损伤点处髓鞘形态变化的影响。方法 7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推拿组,每组19只。模型组和推拿组夹持右侧坐骨神经造模;假手术组仅分离后暴露坐骨神经,不夹持。术后7 d,推拿组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模拟点法、拨法、揉法,作用于殷门、承山、阳陵泉,分别于造模前、术后7 d、28 d行斜板测试,于术后3 d、7 d、28 d,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4-6脊髓NRG1、ErbB2蛋白表达,术后28 d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损伤点处髓鞘的变化。结果 术后7 d和28 d,模型组和推拿组斜板测试角度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28 d,推拿组评分高于模型组(P< 0.05)。坐骨神经损伤点中,术后3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7 d和28 d,各组NRG1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28 d,模型组和推拿组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L4-6脊髓中,术后3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7 d,模型组和推拿组NRG1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0.05),模型组和推拿组ErbB2表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 0.05);术后28 d,推拿组NRG1表达高于模型组(P< 0.05),ErbB2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28 d,模型组髓鞘崩脱严重,推拿组神经损伤点超微结构明显改善,神经纤维髓鞘保留较完整;模型组g-ratio值低于假手术组(P< 0.05),推拿组高于模型组(P< 0.05),且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三法三穴”推拿手法能改善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推拿干预周围神经损伤起效机制与维持坐骨神经损伤点和L 4-6脊髓中NRG1和ErbB2蛋白表达,维持正常髓鞘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小儿推拿手法能控制小儿发热。在现代临床应用中,清天河水、水底捞月、退六腑、推脊4种手法广泛用于临床小儿发热。使用关键词"小儿推拿""退热"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资讯"中搜索近5年相关文献未找到对小儿退热手法的古代文献研究。通过查阅明清以来的9部古代推拿文献,对这4种手法进行溯源,并对不同时期的手法发展进行归纳总结,为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整合不同来源的表达谱数据和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方法,以解析受AML1-ETO融合蛋白调控的潜在靶基因。方法:整合含有异常转录因子的表达谱数据和RNA干扰该转录因子的表达谱数据,筛选出与该转录因子密切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析法解析和评价该转录因子的潜在靶基因。以富集和干扰AML1-ETO融合蛋白表达的表达谱数据作为实例,具体解析AML1-ETO融合蛋白调控的潜在靶基因,并通过染色体免疫共沉淀-实时定量PC(R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real time quantitative-PCR,ChIP-qPCR)验证这种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获得与AML1-ETO融合蛋白密切相关的基因311条,其中72条包含有AML1-ETO结合位点(上调25条、下调47条)。上调和下调基因与背景基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5)。整合之后,2组表达谱中共同调变的基因中,潜在AML1-ETO融合蛋白调控的靶基因比例更高。随机选择潜在靶基因进行ChIP-qPCR验证,证实这些基因大多能被AML1-ETO融合蛋白结合。结论:通过整合分析筛选AML1-ETO融合蛋白调控潜在靶基因的方法是可行的,且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目前真实世界中针灸大数据应用现状进行汇总分析。根据针灸大数据相关文献,从针灸相关数据库现状、针灸大数据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3个方面进行论述,并对针灸大数据未来发展提出设想。目前针灸大数据主要研究方法多为数据挖掘、关联分析、频次统计等,并建立疾病相关数据库,开发辅助诊疗系统,用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但在针灸结构化数据的收集、临床疗效标准的选取等方面依旧存在缺陷。大数据技术的更广泛应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系统化的架构设计可能成为未来针灸大数据研究发展中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病因病机还是用药特点方面,古今对失眠的认识是一脉相承,但现代医家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和创新。各医家都以深入学习《黄帝内经》为前提,并结合当下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发展自己对失眠认识的理论,从而做出相应的治疗。由于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现代人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导致的失眠越来越多,随之引发了更多的疾病。现代医家针对以上病因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多从肝、脾胃等脏腑定病位,从痰、郁、瘀等淫邪辨证定病性,但不离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并发展了"脑为神明之腑"的理论,并提出从肺论治失眠的观点。治疗方面,现代医家在前人的基础上也有进一步发展,多从情志方面着手,解郁化痰、安神定志,且各医家也总结出自己善用的对药以治疗失眠,为后学者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9.
庞玉琴教授治疗妇科病时,用药精巧,疗效显著,尤其善于使用药对。其常用的药对有青皮配麦芽、茯苓配山药、全蝎配白僵蚕、车前子配泽泻、墨旱莲配藕节、金银花配蒲公英等。庞玉琴教授治疗妇科病常强调脾胃的重要性,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然脾喜燥恶湿,故庞师在处方中,健脾祛湿之药常穿插其中,茯苓、山药常为其首选之药;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病多为气滞之证,盖女子肝血素虚,肝阴难济肝阳,故肝气易郁滞,常用青皮、麦芽治疗,且二者亦可健脾;气滞日久易引起积聚,常用全蝎、白僵蚕治疗;气郁日久易化火,女子多热症,故常用金银花、蒲公英治疗气分热证;用墨旱莲、藕节清血分热证,亦可治疗血热出血之病;女子带下,经水之疾多兼湿邪,故常用车前子、泽泻利水止带。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不同时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模型大鼠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分析推拿五法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通过不完全结扎法制作DVT模型。造模第2天后开始进行推拿手法干预(每日1次),分别于干预3、10、28 d后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进行弹性成像评分,同时计算血栓的应变率比值,并将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超声弹性评分结果显示:干预3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弹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弹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弹性评分显著降低(P0.01),牵拉法组弹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应变率比值结果显示:干预3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牵拉法组应变率比值明显降低(P0.05),推法组应变率比值显著降低(P0.01),拨法组、揉法组应变率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0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牵拉法组应变率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8 d后,与模型组比较,点法组、拨法组、揉法组、推法组应变率比值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栓形成急性期推拿手法的运用有加重血栓形成的风险,急性期后推拿手法的干预可有效降低血栓的硬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